向上发展,不能靠直觉
产品设计不能自嗨、个人发展不能靠直觉。
前天和一个创业朋友聊天,中间谈到「承诺升级效应」以及「不信任」是公司最大的成本,重点谈到了37Signals这家公司,提起37Signals可能很多峡谷同学都不太熟悉,这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的企业。
他们做过一些SAAS服务,比如,「Basecamp」,也开源过一个名叫「Ruby On Rails」的Web开发框架,对了,还出版过一本商业畅销书:《REWORK》。
事实上,37Signals提出过38个决策指南,他们认为企业最重要的就两点,一是人员,一是决策,如何让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
他们更认为正确的决策不能靠intuition(直觉),而应该data-based(基于数据)。
这点镜同学深以为然,更进一步,不仅企业发展不能靠直觉,产品同学的设计能力和个人职业发展同样不能凭直觉,应该通过系统方法论建立正反馈。
事实上,根据镜同学观察,有不少产品同学对自身的发展都是被动依赖直觉,缺乏科学有效的主动出击,这非常不利于快速成长。
因此,本文镜同学结合几个产品案例和个人的浅薄经验,复盘分析下直觉对产品经理的影响,也希望对你的产品成长有启发。
一、围绕目标用户,明确本质需求
上周我安排团队两个产品同学都在写PPT方案,一个写的是《××产品宣讲方案》,另一个产品同学写的是《产品经理述职汇报(模板)》。
这两个产品同学的书面表达能力都不是很优秀,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表达基础力欠佳,如,语言组织深度不足;二是,对于方案定位不准确,凭直觉随心写,未能抓住本质需求。
凭直觉,往往是在赌运气,成功的概率极低。
先说第一个同学。
我安排他写的是一个面向保险客户的「产品宣讲方案」,我们这个产品本质上是数字化解决方案,主要是对保险机构、服务机构及投保企业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当然,面向不同的用户,产品的对外宣传价值点应该不一样,但这个同学在产品宣讲方案中定位不清楚,没有抓住本质需求,反而把对其他用户的价值点、甚至产品功能也大书特书。
这就导致这个方案的定位不聚焦,对保险客户的需求痛点体现不足,方案中对其他产品用户的功能介绍反而成了信息干扰。
后来我和该同学复盘交流,他直言当时完全是凭直觉写的,所以你看,成功做事的前提是能看到需求本质,而不是缺少地图指示的随心所欲。
再说第二个同学。
安排这个同学写的方案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是写一个《产品经理述职报告》的模板,因为年底了,马上团队要述职汇报。
但是,这个产品同学给到我的方案却并不理想,低于我的预期,因为他更多的只是在找了个相对好看的界面模板,而对关键的内容却没深度思考,尤其是对模板需要填写的各项内容没做任何解释说明。
作为一个模板,应该有备注解释,提示用户这项应该如何填写,这才是本质需求,也是最关键的刚需。
简单来说,内容层面颗粒度太大,没有二级分支,只是罗列几个一级标题,我跟他交流后得知,他也是缺乏经验,凭直觉写的。
所以你看,凭直觉很难做好事,这两个同学的PPT,我都又亲自操刀写了一份,并向他们强调了要抓住本质定位的产品认知。
图-↑成为你的支撑点,而不是瓶颈
图-↑模板的本质,在于各内容维度的提示说明
二、深度竞品分析,不要产品自嗨
镜同学发现在产品设计上,不少产品同学的认知并不系统和科学,拿最常见的迭代设计和竞品分析来说吧:
1. 在迭代设计上
有些产品经理对产品功能的迭代设计真的是凭直觉,认为按照逻辑用户应该是这样的需求,但事实往往与之相反。
比如,我们之前对某个功能设计就很草率,凭直觉猜测应该是用户痛点,最多也只是和部分市场用户简单沟通,但上线后效果几乎为零。
后来采用卡诺模型进行问卷调研,发现该功能是「反期望需求」,再跟进上线后的惨淡的埋点数据,更是让我们自惭形秽。
2. 在竞品分析上
再比如,相当一部同学对竞品分析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典型的两个极端: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完全不能用。
这就导致,有些同学并没有充分进行竞品分析,更没有将市场产品现状、已有的行业解决方案与自己公司的产品相结合,最终导致闭门造车、产品自嗨。
比如,我们在做安责险保险展业的功能设计时,产品经理反馈说市场上没有竞品,是的,的确没有安责险相关的展业设计,但对于其他的险种展业工具未必没有参考价值。
不会有效的竞品分析,这在本质上,其实也是凭直觉做产品决策,而非基于理性和现状,镜同学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享过,这其实就很容易造成产品自嗨。
产品同学很容易在自己固有的有局限的认知下,自我陶醉,主动或被动地把自己活成了封闭系统,自己关上了对外的接口,屏蔽了所有的反馈渠道,把自己关在了产品的小黑屋里,自我欣赏。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为了避免产品自嗨,就不能凭直觉设计,就有必要学会深度的竞品分析,关于这点,镜同学之前有过系统分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这款国外的英语学习APP,诸多设计值得借鉴。
三、优秀的向上管理,更不是凭直觉
上周还有个产品小伙伴和镜同学交流关于「向上管理」的话题,他同样坦言,自己不懂得向上管理,完全是凭感觉。
说实话,我听到凭感觉,总有一种接触不良的感觉。
众所周知,向上管理是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具备优秀的向上管理能力可以让你的职场工作得心趁手,否则将会寸步难行,即便你的专业能力很优秀,一样会成为发展瓶颈。
我们团队有个产品实习生,她刚开始完全不懂得向上管理,专业能力本身也还好,就是不懂得和领导沟通,工作也是不经常反馈,甚至一周不发一个信息,总是等着领导追问进度。
相反,团队里另一个产品同学的向上管理能力就很优秀,让人很放心,我后来让他做过分享,他讲了很多维度的方法论,比如,工作汇报反馈的技巧等等。
总之,他不是凭直觉在向上管理,而是靠认知模型和方法论。
比如,上周三,很晚的时候,他向我发来一个信息,主动反馈项目进度,让我对这个12月要上线的这个重点项目有了更新的信息掌握,也调低了项目预期,也让我更清楚如何向老板汇报。
所以你看,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具备「精细化运营」的认知思维,在处理各种复杂或简单问题时应该基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凭直觉。
这个理性的分析可能是基于数据,也可能是基于系统的认知模型,但背后表达的系统逻辑都有理性支撑,绝非感性的抽盲盒。
就像37Signals为理性决策写的注脚一样:
Is this primarily a data-based decision, or an intuition, gut-based decision?
这主要是一个基于数据的决定,还是一个基于直觉的决定?
镜同学认为,对于产品设计如此,对于职场提升亦如此。
为我投票
我在参加评选,希望喜欢我的文章的朋友都能来支持我一下~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我的个人参选页面,点击红心即可为我投票。
每人每天最多可投35票,投票即可获得抽奖机会,抽取书籍、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本文作者@产品大峡谷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