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新人如何快速适应新公司?
编辑导语:作为一名产品新人,初入公司想必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快熟融入与专注自己的业务呢?作者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小Tips,与你分享,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度过这一段时期。
“大家好,我是阿境,人称产品界的吴彦祖,一个沉稳又不沉闷的男人。”
初入新公司,初涉产品岗,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不适应新公司的氛围。
这边的“产品新人”主要指的是从学校踏入社会,初做产品岗的朋友;已经做了一两年产品岗,跳槽到新的公司的朋友。
注意了注意了,不包括做了五六年,跳槽的老朋友们!(有一说一,该如何适应想必你们心中有数;甚至于进入公司不到一周就与新同事打成一片也是极有可能)
回到正题,为何写这篇文章呢?
近期粉丝问的最高频的问题“阿境,我换了公司,但是不大适应,我该怎么办?”
给朋友的公司培训了两三个初入产品岗的小朋友,初有成效
自身在带人的过程当中踩了许多坑,总结了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是:
刚从学校毕业,初入产品岗,想快速适应,不知从何下手
有一两年产品经验,换了公司,换了业务/行业,不知所措
那么可以看下阿境的这篇文章,兴许对你有用。
一、为什么需要尽快适应新公司?
1. 顺利度过试用期
产品岗由于在面试过程中无法完全准确评估候选人的水平,所以其水分相较于技术岗、设计岗较多一些(阿境描述得很保守了!)。
由此,当面试通过之后,能否顺利地度过试用期,也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刚接触产品的两三个月内,正是自我学习的好时机。
对于领导来说,产品新人的可塑性也很重要,不同于其他岗位的是,产品岗是一个需要具备想法及思考的岗位,工具使用一般、文档使用一般都没事,对产品有自身的想法及分析才是重中之重。
2. 提升自身在公司的有效时长
互联网同传统行业不同,以往的年代,可能一份工作就是一辈子,而如今一份互联网岗位的工作维持个三四年就已经是较长的周期。
而在这个时间段中,并不是“在职=在工”,如何理解?
我们做个大胆的假设!
厦门吴彦祖阿境在公司待3年,前一年熟悉公司熟悉业务并上手,后两年进行产品优化迭代及创新,那么其实在第一年的时间,是有较大部分时间被浪费掉的,或者说我们可以尽量缩短前面第一部分的时间,以提高自身在公司的有效时长,增加产出。
3. 提高接触产品核心业务的机会
不论是零基础的产品小白,还是有一两年的产品人,在刚接触一家公司接触一个新的业务的时候,前期的工作任务大多是“打杂”为主,亦或是一些系统优化的需求等。
并不是对这类的产品新人区别对待等,而是因为刚开始只能提供这些较为边缘的优化型需求先练练手,并且通过这些简单的任务熟悉公司,熟悉项目组的流程,熟悉产品岗的工作内容,从而为后续的产品思考及产品优化打好基础。
而若适应公司、适应业务、适应产品的时间较长,那么“过渡期”也就会越长,同理,接触到产品核心业务的时间也就越久。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缩短前期的“适应期”的时间。
4. 提升自身竞争力
适应一个新环境、新产品、新业务的能力,等同于人在接受新事物的接纳能力,而这个能力越强,越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自身的竞争力也会越强。
行业会变、产品会变、政策也会变,而若自身的适应能力较强,以及短时间内能够调整自身来适应环境,那么优势也较为明显。
二、适应新公司应该做的准备
1. 剖析自己
什么??阿境你说什么??剖析自己??
咱们不是说好的适应新公司的准备吗?为何第一点就是剖析自己?
别急别急,且待阿境一一阐述。
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思维导图会画吗?业务流程图会画吗?泳道图是什么?原型图会画吗?竞品分析会做吗?产品调研熟练吗?基础的数据分析懂吗?产品如何规划?
“我会”
那么,再问问,以上的问题,如果问你如何做到精且高质量,能够有条理地说得出来吗?
……
再经过一系列对自己的灵魂拷问之后,朋友们对自己的水平应该都心知肚明。
剖析自己并不是为了说明自身能力多好或者多差,而是能够清楚自身水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于自身的长处加以保持,短处加以补缺补漏。
同时在对于上级对于新人的期望时,能够根据自身的长短处进行工作内容的调整,对于领导也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方式。
2. 了解公司/产品所在的行业
这个适用于跨行业转行的产品经理,譬如从电商行业跳到短视频行业等。
在面试之前通常会有对行业的基本了解,但如果万一“幸运”地进去了,则了解行业知识则是重中之重。
产品岗的能力通常分为产品能力+行业能力,产品能力是通用的,而行业能力则需要慢慢积累来满足。
3. 全方面拆解公司产品,了解产品现状
通常在面试之前or通过之后,候选人往往能了解自身入职公司后所负责的产品。
在上手工作之前,了解产品目前的状态,冷启动、上升期、成熟期等。
剖析产品架构,对整体产品的架构有个大概的了解,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拆解产品(方法暂且不展开),并输出成文档。
了解产品功能逻辑及策略,对于一些较为成熟的产品来说,产品策略往往较为复杂,阿境给到几个方法来入手,简称“一查二玩三询问”。
①查阅历史需求文档。通常产品部会维护历史需求文档,以便查阅,时间越久的产品,文档也越多,没啥捷径,读&理解就对了!
②体验产品。文档难免有遗漏,此时需要亲身体验产品的逻辑及流程,并以文档辅助来验证功能模块的逻辑。
③询问产品、开发、测试同事。对于部分体验+文档上没有体现的逻辑及功能,部分在公司待得较久的研发、测试可能了解逻辑,那么可以统一将问题梳理清楚再进行询问并加以记录。
ps:秉承着尊重他人时间的原则,记得将问题“统一”整理并集中时间了解,这方面也体现了个人组织时间的能力。
4. 了解公司业务
“产品基于业务”,脱离了业务的产品,异想天开。
往往不懂业务的产品经理设计出来的产品,属于“闭门造车”型。
由此,业务也是产品经理所需要的了解的其中一项,并且较为重要。
有两个方法:
①与公司业务人员沟通,了解公司业务架构,盈利模式等
②与运营人员沟通,了解产品日常运营方式及数据,有条件的可以在运营部进行轮值一段时间。
5. 了解组织人员架构
产品岗贯穿整个项目,在项目过程中,商务、设计、运营、研发、测试等各个岗位均会接触到。
在刚入职时,会有直接汇报人/直接上级,一般是带领你的产品经理,通过他可以初步接触产品整体架构、部门结构、产品的战略目标等。
而组织人员架构通常分部门,先从老大开始认识及了解,再了解各个业务所对应的负责人等。
若短期内没有办法完全认识也无大碍,通常在入职一两个月内,有需求沟通、需求评审、各类会议的前提下,会慢慢认识团队中的小伙伴。
“找对人,做对事,省效率”
上述9个字极其受用,你们慢慢品。
6. 快速适应新公司的工具、需求格式、协作形式等
作为产品经理,日常需要输出调研文档、需求文档、原型文档等。
不同公司有不同的产品规范,进入一个新的团队,则需要适应新团队的工具及新的规范。
工具的使用如axure、xmind、processon、友盟、禅道、teambition、BI等。
规范的熟悉如原型规范、UI/交互规范、产品文档规范、需求文档规范等。
7. 主动寻求帮助,主动寻求任务项
初入职新公司,接触新团队的时候,由于对业务的生疏,多少都会有点被动“接收任务”。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便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接触一小块擅长的业务(不追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小而精),从而获取到推进需求的机会,在逐步推进落实需求的过程当中再逐步了解。
边做边学是最好的方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简直是yyds。
同时,在接收上级分配的任务时,以结果为导向,并非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在完成手上任务的同时,有余力可再寻求更多的任务,并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个的需求,而是从这些需求、任务当中能够更快的上手公司的业务,从而减少自己的“无用时间”,也能够获得更好的转正机会。
8. 以一联想百,以点设想面
“每一个任务,都事出有因。”
从接收到的每一个任务,在完成之后,都可以去往横向扩展,才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举个例子,做一份用户激励调研,那么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习如何完成一份高质量的产品调研报告的同时,再多去考虑考虑调研的背景、目的、方式,总结出调研的方法论,以及是否能够将这套方法论复用在类似的调研报告中。
以一联想百,以点设想面,通过这个方法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后续类似的任务。
9. 准备好三个月的时间心无旁骛
对于产品新人,往往初涉产品领域。
“我要改变世界”、“我要做出一款千万级用户体量的产品”、“我要创造社交领域的新规则”……
层出不穷,也许你更加年少的时候也会如此踌躇满志。
但产品不是转瞬之间仅靠为爱发电就能够做好的,而是由一朝一夕的细节、优化、以及不断地迭代造就。
而你刚入职,要做的,就是三个月的时间,心无旁骛熟悉业务,熟悉产品,熟悉流程,再去思考,三个月以后的事。
同时,调整好心态亦极其重要,不论在原公司做出了何种的成就,达到了多高的职级,到了新公司,大部分人只能从头开始,并不是说从头开始学习,而是从头开始获取老板、领导、团队、下属的信任以及建立靠谱的印象,从而能够保证后续的项目能够完好顺利地推进。
四、十个tips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响
多与产品同事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任务背景及交付要求后,再着手进行处理
多提问,多汇报,多总结
保持自信,迅速在团队内建立自身的威望与靠谱形象
写周报、写日报很困难,但真的极其有用(并非浮于表面)
三个月内,吃透公司内部资料,于后续对于产品的思考更加全面
若初入新公司有落差及不适应,与朋友/同事沟通,及时排解问题
明确自身岗位职责,考核方式,负责产品现状以及价值衡量标准,自身在项目中的定位
1接受“面试造飞机,工作螺丝钉”的情况,即使负责小模块,做精做细也能体现自身价值
五、写在最后
当你开始了新的公司新的旅程,想必是已经做好了大展身手的准备。
那,拼尽全力去做,努力定然不负期望。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收获许多,不仅是金钱(不好意思,厦门吴彦祖阿境又给灌了点鸡汤)。
也许额外会获得成长,也许会收获感慨。
也许,都没有,因人而异。
说成长太庸俗,那,就祝你今后逍遥自在吧。
作者
阿境,微信公众号:梦想家阿境,遇到过三位数的DAU,也有八位数DAU的经历;擅长产品面试的指导,用户需求的洞察,对社交领域有深入的见解。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