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刚大学毕业的我为什么能走大运选对字节跳动?

编辑导语:每年的九、十月,是很多人在职场上的开始与结束,包括应届生和职场人。本文借着“择业”这个话题,详细分享了作者自身真实的毕业艰难求职,入职大厂的经历。推荐对求职、就业感到迷茫,心有困惑的同学阅读。

借着今天写的「择业」话题,向还不认识我的朋友做个自我介绍。

我叫佐伊(Zoey),2014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同年9月加入字节跳动,6年后离职,期间经历过3个国内外的内容产品;目前在某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工作。这7年多的工作,再加上实习的半年,都和内容平台、新媒体行业有关。

每年的九、十月,是很多人在职场上的开始与结束。这个时候,又一批应届毕业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而将近年底,很多职场人的疲惫、迷茫与不满逐渐绷不住,离拿年终奖又还有小半年,纷纷决定离职连着中秋国庆享受一个悠长假期再重新开始。

今年也不例外,前段时间我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人事方面,但能感受到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去年开始的全行业「内卷」大讨论,小红书和B站上出现「这是我离开互联网XX厂的XXX天」花式爆款,团队同学的入离职间隔时间整体变短。

一、这届年轻人:再见大厂,我不干了!

这两年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学,相比早几年,出现了更多的不适应,对很多方面的接受度变低,因此在「离职」这件事情的决定上包袱更小、更为随性。

一份工作干半年,变成很正常的事情。「裸辞」在我刚工作那会还是一件颇为大胆的、需要和朋友彻夜长谈才能下定决心的人生大事,现在基本变成常态,辞职休息一段时间再找工作成为大部分人的首选。

超级产品经理

不裸辞,都不好意思做博主

这两年刚进入职场的同学们跟我聊工作,差不多可以用以下模版概括:

  • 首先,抛出问题「互联网行业到底能干多久?」,对于「为什么我在一家公司能干这么久?」感到好奇

  • 然后,表达对能否在这个行业长期发展的焦虑感,对于工作强度和投入产出比低于预期的不适应和不满

  • 最后,以「我要不要去读研究生/外企/XXX」疑问为谈话的结尾

作为一个毕业后一家公司一份工作干6年、并且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大小周的少数派,回想起来我刚工作的前两三年确实完全没想过、同事间也很少讨论这些问题。

出现这种变化,难道是这届年轻人变得不太行?

超级产品经理

我最近琢磨这个问题,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互联网发展阶段的变化,导致年轻人进入行业的动机、预期以及成长速度都和以前不同。

那几年前是什么样?先讲一讲我个人的故事,为什么我能在刚毕业时走大运,进入只有300人的字节跳动?

二、艰难求职路:快毕业了,我也没能找到份工作

从大二开始,我就在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实习了个遍(因为成绩并不出众,可想而知都不是什么好机会),甚至还帮老师编过手机彩信新闻(一种前APP时代的手机获取信息媒介,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机会见到过)。

一转眼到了大四要找工作的节点,我还是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是真的迷茫,要求降低到能找个正经工作就行。这两天翻邮箱记录,我当时甚至投递过优衣库、格力、康师傅和蓝月亮…..

超级产品经理

一个传媒大学2014届毕业生的艰难求职路

接触新媒体行业的转折点,是和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当时有个目标对象为城市白领年轻女性的微信大号在招人,虽然不在知道微信公众号是啥,但我很感兴趣,和老板聊过两次就去实习了。

我的工作从学习编辑稿子、搞公众号排版开始,像人设化账号运营、用户社群运营、电商变现这些后来时髦的东西,在那个时候就懵懵懂懂尝试过了。

实习的4个月,是真苦,一天都没休息过,必须保证每天推送1次,至少2-3条内容。经常想选题想到头秃,晚上10点才能下班是常态,连人生只有一次的毕业晚会都错过了。

当时一个月实习工资2000块钱,在学校附近的四惠租个单间都不够,只能靠家里贴补,租了一个5.6平米的房间,房间里只能放得下一张0.9米宽的床、一个衣柜、一对桌椅。

超级产品经理

实习期间第一次租房:5.6平米,2500一个月

累归累,但也是真的很喜欢,工作内容可以提升文字能力,认识了很多微信大号搞互推,还能接触到很多各行各业优秀的女孩儿,我觉得太有意思了。期间江苏卫视的人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去工作,我考虑了半天还是拒绝了,觉得喜欢手头的工作,还想再做好一些。有些傻乎乎的可爱。

三、加入字节跳动:差点放弃的offer,阴差阳错才做对的选择

一直实习到毕业了,创业小公司难以运转,我也接受了在那里毫无发展的事实。当时市面上做过新媒体运营的人没那么多,但需求已经开始变多了。凭借这段实习经验,我找到了以下几个正式工作:

1. Option A:家居电商小公司的新媒体运营

实习期间认识的前辈加入了一个家居电商创业公司,想卖一些品质比较好但单价不贵的家居用品,找我去做官方新媒体账号运营。

2. Option B:杂志线上化的媒体公司

实习期间认识的另一个高管前辈介绍我去她所在的新媒体公司,国企背景、规模已经比较大了。公司的模式是买纸质杂志的版权内容然后上架到自己的APP里,让用户直接在手机上可以读杂志。相比传统媒体的模式往前走了一步,但内容体裁和内容没有做移动端的适配。我的工作内容是帮助完成版权内容的引入,可能有一些合同的谈判、录入以及内容的上传工作。

3. Option C:今日头条

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APP,刚成立了一个团队做头条号平台,模式是让各类自媒体来这里发布内容,然后通过推荐引擎,帮助用户提升筛选效率。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拓展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号,还有处理客诉答疑等最基础的运营工作。

超级产品经理

这三个机会,放在7年后的今天,应该没有人不会选吧,想都不用想当然是字节跳动啊。但当时我在Option B和C中间纠结了1个多星期。如果人生有几个最重要的选择,这个一定是其一。

我一开始决定去字节跳动。这个工作机会是我在拉钩上看到的,没看懂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就去搜索了大量新闻报道和创始人采访。虽然似懂非懂、当时有很多负面声音,但我觉得有意思、有潜力,和微信公众号一样是在学校没见过的传播新模式。

当时在盈都大厦办公,我去面试时看到了一排排不修边幅的男生们挤在一起,面对巨大的显示屏敲电脑,显示屏上的字符我看不太懂。桌椅都是宜家100块钱买来的,门口堆着大家吃饭的餐具,走道堵得水泄不通,像在大学里,有一种乱糟糟的生机。

面试体验也很好,去了一次就面试完了,见到了直属leader和几个同学;并且我对各个微信公众号的情况实在是太熟了,所以回答得非常顺畅,也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份工作。

但从来没工作的我又自我怀疑了起来,客观分析了一把,觉得应该去B公司:

  • 从公司规模来看,那个时候字节只有300个人,规模比B公司小,且我还没搞明白具体是干嘛的

  • 从薪资来看,B公司多给我1000块钱,总共工资也没多少,实在是一个诱惑

  • 从人事来看,B公司有认识的前辈,还在里面当VP,给我介绍了工作,不好意思不去

认为自己考虑清楚后,我就给字节HR打电话说不去了。当时的leader知道后,当天晚上给我打了1个多小时的电话,了解我拒绝offer的原因,帮我从公司的模式和发展前景上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B公司。

因为没有任何行业背景信息,对于他跟我说的话我其实似懂非懂,但是内心特别感动:这个公司太好了,这么看重和争取我,我一定要去。(再一次谢谢我当时的HR和leader,改变了我整个职业生涯)

就这样阴差阳错地,经过这一番折腾,我最终决定去字节上班了,并且一呆就是6年多。

你可能觉得,这大概是一个关于遇上了一个好老板的意外好运。走运是真走运,但如果从用人者的角度来看,可见当时互联网的人才多么匮乏。

当时大部分媒体从业者还在门户和纸媒里,真正了解并且去做新媒体的比较少。我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正式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学校勉强OK,最大的加分项就是有微信大号的实践经验。但凡有更好的人才选择,也不可能这么争取。

把我个人的这种走运,放在时代大背景下,就会发现偶然性里有一定必然性。

到底我的走运,和行业大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始频频从互联网行业撤退?请关注下篇文章。

作者:佐伊,某厂运营,6年深耕创作者平台及新媒体行业,公众号“佐伊的运营魔法”(zoeyopmagic)

作者 @佐伊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