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白》给我带来的深度思考
编辑导语:当我们工作或者学习一段时间后,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时候。不明白自己这么做究竟有没有用,能给大家带来什么?作者通过阅读《格白》,输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解析工作中危险的“借用”逻辑以及“信息茧房”的消磨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一起来看。
活着最难的事有两个:一个是把别人的钱放到自己的口袋,另一个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放入别人的脑子!
《格白》给我带来的深度思考:最近更新的产品知识文章少了很多,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我输出的文章会被别人认可吗?会帮助到一些人吗?我也不敢保证这些东西都正确,只能说我会坚持输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一种能力。
文章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现在对于工作技能和人生感悟会不会比一年前来说有所进步,或者说你会想起之前做的那些事情感觉有些可笑。
就我而言,刚入行产品岗位的时候,觉得只要满足客户需求、市场需求、领导战略再加以认证就可以“成功”,然而实际情况是做一款优秀的产品难、做一款适合市场环境、抵达用户真正的需求更难,想要实现内部不断造血盈利更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这么难?还是会有人去花时间花精力去造?这里不缺乏一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满腔热血的企业家、技术堪称世界第一的java工程师。
一、危险的“借用”逻辑
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刚毕业的时候,我是做烟草行业的,因为自己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公司提供机会让我去各地去学习,我很感谢这家公司,并且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最为关键的是并不是我学到的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有什么收益,相反加大了我对世界观的怀疑,当时我就认识到了人脉是多么重要的东西,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明面是同层级的学习交流,但自己骨子里会认为根本不配。他们昂天阔谈:我在三亚买了两套别墅有空大家去参观呀,我明天去伦敦有个会议,你帮我这个资料整理下,旁边的小张顺手就塞进了一张蓝色的卡片。
我开始焦虑,晚上睡不着,为什么他们就可以过上想要的生活,家缠万贯,而我却只有每月的固定薪水,我开始寻找突破,看到别人开淘宝店自己也去开,不会做花钱学习请别人来教自己,看别人做微商,自己连产品看都没看就交付了经理定金;看到别人摄影可以兼职,我拿一个月的薪水来购买入门摄像机。
很显然,这属于功工心切,结局大家也可想而知,花了不少钱,学到的东西微乎其微,也给我自己当头一棒。
后来我认识到了赚钱的路子不是说你看到别人做你也做就可以赚钱,很悲惨我是在毕业一年后才理解。说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朋友会说:总要不断的试错嘛,不试试怎么知道。
我之前也是这样想的,后来我把我的情况给老大说了,他只说了一句话:“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可急躁,你现在想的基本都是错的,即使你通过的你的能力赚到了钱,但是也会根据你的认知能力不足最终会也会消灭掉”。
其实越是看来没错简单的逻辑,越需要去深度思考,背后的其他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哪些是你不具备的?每实现一步你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总结来说有一个关键需求驱动:想要干成事!
我需要成功的产品来验证我的价值、我需要这样一款产品来让我实现财务自由、我需要这样一款产品来证明我的技术第一。
我曾深度研究优秀的产品和企业家都具有一些什么底层因素,说得再透彻一点,我到底怎么才能赚到钱?
抖音每人年入百万,摊煎饼一年两套房、做微商一年做到华北地区销售总监、捡易拉罐从小店干到连锁。我们所接触的信息好像都是一些钱好赚,如果你没有,就是你的能力不足。OMG…
你买了课没学会,你能力不足。你毕业了没找到好工作,你能力不足。你谈了个对象,把你绿了,到头来还是你能力不足。
要去做成事,虽然具备积极乐观的想法很重要,但千万不能仅仅靠它。虽然我非常倡导有创新思想,灵机一动的念头非常宝贵,但那并不意味着你突然想到的思路,甚至是闭关数日冥思苦想出来的方案就是机会,世界上的聪明人太多,很多你想出来的东西,其实早就被别人论证过无数次,或者早已经采纳,或者早已经被证明不可行。
真正的思路是在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不断被否定打磨而成,绝大多数的想法都可以找到事实信息来证明其可行性,只不过多数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不愿意看到与自己相左的情况就埋头向前冲而已。
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事实为基础并非仅仅是看当下的情况如何,还要包含趋势性,也就是说现在看来也许是对的事或者运作逻辑,但却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趋势上很快就会被淘汰,而你如果没有看到这一点,仅仅把静态的信息当作依据,你以为的机会就会在将来成为危机。
二、“信息茧房”的消磨
我们生活在信息高速的内网之内,之所以称之为内网,其本质是因为内网一般形容软件只能在内部网络的范围内操作,离开区域就会失效。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商家无时无刻不在窥探你的生活行为,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来获取你的兴趣、爱好、需要什么东西。它们只推荐你喜欢的内容,当你享受这些内容的同时也在限制你的思想。
从而会导致你在现实生活中,会拿网上的言论去抨击某些事物,并且你会觉得理所当然,“因为别人也是这样想的”这种现象会在无意中让人产生新的性格特点。
我在说明白一点;你喜欢鸡汤内容,每天都在转发各种相似内容,你尽心的打造你的完美人设,内心也极度承认,“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是天选之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壁垒,通过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做出一些“自认为”正确的事情,并且不断坚持,当自己偶尔获取新的认知,会觉得茅塞顿开,也会激动好久,仿佛被上天眷顾一般。做产品也是这样,产品的概念非常多,随便单列出一个模块都值得深究,当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后,就会形成一种新型的“信息茧房”我们认为产品就应该这样做,因为别人这样做成功了。
我们成天把用户体验、市场策略、商业模型、功能架构放在嘴边,如果这些都正确,那为什么你的产品还是会失败?
如何打破自己的“信息茧房”这里可能要说一些鸡汤了,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阅读和建立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当我们获取的新的知识点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它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如果运用在自己身上会不会有所成长?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自我复盘,失败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内心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
《格白》一书非常推荐大家观看,书中提到到很多观点,当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会系统地培养你独立思考的意识。随着几个月的不断复盘越来越觉得内心平静对自我治愈尤为重要。
作者:王秀琴,微信公众号:产品有个洞;智慧产品产业、SaaS企业高级产品总监
作者 @秀琴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