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

上亿流水,600 个线下社群,176 万会员,樊登读书会是如何做到的

上亿流水,600个线下社群,176万会员,要“订25年会员”的用户,樊登读书会是怎样做到的?是成功学+营销术?还是别有奇招?樊登读书会副总裁孙向利这是一家非常特殊的知识付费产品:它没有一个类似于果壳、知乎一样响亮的互联网背景,也没有像罗辑思维一样遍地开花的事件宣传,更没有类似于喜马拉雅和豆瓣一样庞大的用户基础。它从线下做起,不知不觉,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读书社群。但这也

社群是人性的产物

如果说社群也像产品一样,有自己的生命轨迹,那么作为产品的它,一定也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基本人性需求。美国《心理学评估》杂志说,人类有15种基本欲望,它们是:1.好奇:学习的欲望;2.事物:吃的欲望;3.荣誉:希望遵照某种行为准则;4.拒绝:避免被社会抛弃;5.性欲:性行为和性幻想;6.体育:开展体育活动;7.秩序:日常生活中达到所希望程度的组织性;8.独立:独自作出决定;9.报

社群经济的思考

“社群经济”初显于粉丝社群模式,通过生产关系的创新来推动生产力变革。之前,所谓玩转“社群经济”,大多是产品切断中间商,通过互联网直接面向用户,利用产品定位、硬件配置等在这粉、那粉中产生用户粘性,让用户感受到某些产品的优越感。进一步深度的逻辑思考是“社群经济”的用户增长点。平白直入的营销推广已经无法扩充现有的用户市场,延伸参与感需要加深用户的逻辑思考,让参与感得到深入

从社群工具到综合平台,超级俱乐部想把户外运动的市场做的更大

如果把户旅游的定义稍放宽一些,这也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超级俱乐部是一家户外社群旅游平台,其创始人焦一告诉36氪,此前消费者把户外旅行看的太过专业,他们将户外旅行定义为以亲近自然为目的,离开市区为行为,包括摄影游、亲子游、郊外游玩等。据他提供数据,2016年旅游行业市场规模5.5万亿,2017年将超过6万亿,仅按20%计算,户外旅行市场也在万亿级别。而该市场中仅10%是高端

社群运营:一切不做详细规划的社群运营都是耍流氓!

做好一个社群你要做到:想的清、看的明、理的顺。最近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到“社群”这一词,似乎一提到“社群”这个词似乎就逼格满满。前几天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就看到了一场讲座,内容是关于证券从业人员的社群的介绍,具体社群名字这里就不提了,社群这一词越来越多的被提及。今天决定写一篇关于社群的文章,当然我不能保证各位看了这篇文章就能够去运营好一个社群。如果你能发现我写的这篇文章是满

社群经济学:到了该为社群正名的时候了

一、微信群不是社群大家应该记得,我曾反复说过:拉群搞培训、拉群搞分销,绝对不是什么社群。这些拉群培训、分销,充其量和菜市场里穿着白大褂忽悠老大爷老大娘去搞所谓养生讲座,然后乘机推销神奇养生术、延年益寿的机器和药品的人是一个路子,这些套路,有个专业的名词叫会销。简而言之,将目标受众圈在一个固定场所进行洗脑的销售方法,就是所谓的会销。会销的发明,正是来自成功学和传销,之后在诸多

企业想做产品社群运营,该从哪些方面下手?

社群这概念被人炒火之后,大部分人产生了一种云里雾里的错觉,觉得社群是一个新兴行业,想入手却又找不到结合点。但是,实际上社群并没有大部分人所想的那么神秘,社群是一个工具,而这个工具只有和产业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脱离产业把社群本身变成一个企业主体,也许可以赚到钱,但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长久的企业,并且对于别人也没有参照意义。我自己侧重的是通过 社群 做传统企

社群运营的 3.0 时代

(一)运营社群的三个关键点“社群是互联网送来的最好的服务。”吴晓波谈及他运营微信公众账号“吴晓波频道”的一些心得体会。他认为从一个公众号做到一个社群,最重要的是有价值观,以及双向交互的价值认同感。社群会不断壮大。从一个群组生成另一个群组,而群组之间会信息同步、会有互动,从而打破信息孤岛。随着QQ社群能力与体系的不断扩展,他总结出运营社群的三个关键点:第一、 做有态度的内容,

当新媒体遇上社群经济,有哪些运营思路可以借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许多我们曾经所认知的东西都在进行着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带动了社群经济的兴起。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传统媒体开始、没落或转型向了新媒体发展,媒体公司以前是全产业链的,它制造内容,去获得广告,然后在运营它的用户。但是在新的互联网体系下,传统的媒体公司慢慢被挤压成为内容的制作方。那么这时候它要获得生存,它要想如

社群案例 | 能用标准定义的人性,就不是用户了

首先声明的是,下面讲的案例可能很偏门,可能都是错的。它们有运营之道,但无法复制。外面列出的运营社群的标准,仿佛做到这些就可以成功,它们都对,但是没用。能用标准定义的人性,就不是用户了。社群包括的形态很多,文章里主要指的是通用的QQ群和微信群。社群可以伴随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1、冷启动的用户积累和维护;2、常态化用户交流,比如简书建立有很多专题的微信群,由选拔的管理员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