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公司变身为“广告公司”,来看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本质

互联网公司变身为“广告公司”!其实这并不奇怪。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流量是一个极其值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

早上看到一则新闻,说360净利增长80%的背后,正在变身为“广告公司”。

从2017年年报看:360的主要收入构成为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智能硬件业务,收入分别为91.15亿元、16.98亿元、10.99亿元。

超级产品经理
360是家广告公司,意外吗?
前段时间的B站路演,商业模式的收入上有83%的净营收来自移动游戏,7%来自广告,7%来自直播。又是一个干着视频直播,挣着游戏的钱的公司。
超级产品经理
B站的商业模式
照理说,360也好、B站也好,可都是在自己领域响当当的大厂,怎么一看财报,挣得都是广告、游戏的钱?前期把主业干那么久,就图个圈人做广告卖游戏么?
记得当年还不流行互联网广告,游戏还主要是端游时候,360也活得挺好的,还跟腾讯干架绑架用户呢。当年什么卡巴斯基,我那大脑袋电脑一用就卡,于是就付费买了个小杀毒软件,好像是360跟国外什么公司合作的。
当时能卖,现在怎么就不能卖了?其实,也不是不能卖,那个PC时代,移动社交还没那么普及,现在移动流量这么值钱,不卖白不卖,还能复用。
超级产品经理
流量是资产,而且很值钱
说到流量,流量到底是个什么?相信,大部分人都能说个一二。
通俗点说:流量就是渠道,就是与现在客户的触点。所以很多免费的互联网产品,基于做规模,做的就是触点。
超级产品经理
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挣钱逻辑)
将互联网产品一分为二看,会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做内容和做渠道。
前者卖的是IP,文学、影视、动漫、游戏、音频等泛娱乐,还是在线精品课程,本质都是在买IP,是可以直接收费的产品。那么那些免费的产品在干什么?做公益么?
当然不是,他是在做渠道,什么“连接”、“平台”、“社交”等等,本质都是在描述着渠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熟人社交比陌生人社交更好用?交易有潜在征信背书的要求,熟人背书总好过陌生人吧。
交易渠道类上,可以分为两类:工具产品和平台产品。
那么下面具体说说这两类:

1. 工具产品:为解决问题而生

工具产品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产生的,如果这个问题只有你能解决,那么你就可以收费。比如说:2C的专业医疗解剖App,专业知识要求强,可不是谁都能做个出来的。再比如:2B的ERP,复杂需要定制化开发,要投入巨大成本的,有价值,没这个工厂就乱套,效率低下。
反之,也有些产品非常的轻量,最典型的就是国民级产品微信。社交产品关键在于规模,关系网,确实不容易收费,尤其从无到有,还要干掉短信、飞信,但是社交产品技术上多难么?你看看钉钉、陌陌,当年来往,好像壁垒不是很高吧。
再比如说:美图产品,拍个照P一下,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美人相机、美拍等等,不光功能相似,连名字也相似,这么多同质化产品,收费是不太可能了。那他们还做,图什么?图规模呀!
这类纯C端产品,就是流量舰队,与C端客户触点多。换句话说,人家在连接客户呀,这个美图产品就是换取流量的成本。用一个技术含量无需太高的APP换取巨大流量,值呀,开发这个APP不是研发成本,这个是市场推广费用、渠道构建费用。
超级产品经理
你或者你妹纸常用的美颜相机就是流量舰队
小结: 工具产品,专业性高定制化强的就直接付费了,而技术门槛一般,受众基础大的就做基建了,做流量舰队了。

2. 平台产品:为促成交易而生

平台产品的本质应该是促成交易,不管你是促成电商交易,还是促成大V咨询服务,本质都是商业环节里的营销环节。所以衡量这个平台好坏的最直接指标是交易额,因为是虚拟线上商城,那么平效指标就难以考量了。但是可以把不同店铺类型做成分母换算下,天猫、淘宝、京东、咸鱼等,不同店铺的效率如何。
B2B的找钢网、B2C的天猫、C2B的拼多多,都是为促成交易而生,他们没有通过工具产品来建立触点,而是自建商城,招商引资。
还有C2C,这里以知乎为例:知乎算是一个兴趣社区产品,养活出了一堆知乎大V,甚至某些书的作者简介还会写到在知乎累计了XXX个赞,可见影响力。它给了一些有见解人一个平台表达观点,最终通过问答悬赏,实现知识变现,所谓知识变现最典型的就是算命的和分析师,也就是所谓咨询服务。
这种贩卖虚拟服务的,就有点像是电影经纪公司了,要看有多少粉丝和多少知名“艺人”。
超级产品经理
知乎更像影视公司,有签约大V有忠诚粉丝
小结: 平台产品为促成交易而生,卖实物的关注交易额,卖服务的关注规模和签约大V。
So,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什么?是渠道,是流通,是连接,是流量,本质都是交易渠道。
自建渠道有两种方式:

  • 第一,免费工具产品触达客户;
  • 第二,自建平台招商引资。

受到互联网风气的影响,很多传统企业也都要数字化转型,连接用户。如果你是个收费的产品,就别太寻思在原产品上硬连了,至少做个免费的产品给用户用用,前期烧点钱搞点补贴,能养成用户习惯也行呀。要么干脆横着拓展下,做个中间商赚差价,搭建了平台,拉着长尾小兄弟们一起逆袭下,抱团取暖下。
 
作者:帅气的小萝卜

关键字:互联网公司, 产品, 流量, 知乎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