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世界的生存指南 用生态思维展开合作
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
上篇文章我们谈到了生态思维,本质上, 生态思维就是用合作关系的角度去重新思考竞争的真正内涵,让零和博弈变为双赢甚至是多赢局面 ,这种思维方式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今时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城市里感到如山的压力,很多人的焦虑就来自于对竞争的恐惧,他们不断地在做比较,不断地想着去PK掉别人,让自己获得更有利的位置,当人人都这么想时,竞争就变成了压力本身,我们常说竞争并不是一件坏事,可以让人获得动力、拥有目标,从而进步。但一味的陷在表面竞争里,反而非常有害,结果通常是事与愿违,越想进步越退步,越想实现目标却离目标越远。
很多人感到压力山大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我们说一个人有礼貌,很谦虚,常常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去做出评价。我们总以为,礼貌和谦虚是一种基于道德出发而流露出的姿态。但真的是这样吗?真正谦虚的人从来不觉得这是一种故作姿态,相反,这种方式可以 将他的协作成本降到最低 ,在整个人际关系生态里,谦虚可以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将一些潜在的冲突和摩擦,降到最低。谦虚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协作成本而采取的策略,并非是完全从道德出发而产生的结果。
用好生态思维去帮助我们进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自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发端,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爆发,社会化大分工对整个经济的推动力量越来越明显,从过去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今天的“积木式创新”,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个人不用管其他人在干什么,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从整个合作体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比如一个人不需要考虑是谁在纺织布料、谁在做衣服上的扣子,他只需要走进商场,就可以买到任何他想要的衣服。同样,我们可以买到市场上最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却无法自己独立的做出哪怕一根针。
我们很难独立做出一根针
要想自己独立做出看似很微不足道的针,你需要从寻找矿材开始,到金属冶炼,再到精细打磨,这一系列流程平时都是由专业人士在默默的做,而一旦要我们离开这个分工体系,完全自给自足,那花费的成本将远远高于从市场上购买,甚至根本无法完成。
分工越精细,对合作的要求也就越高, 合作,不再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美德,而是一种刚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分工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度,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千里之外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协作成本越低,所产生的流动势能也就越大。
所以, 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协作成本降低,让自己变成硬通货,随时随地可以与别人展开协作 。让自己成为像微信那样,成为可以连接一切的载体。
我们常说有的人小气,有的人大气,这其中最关键的区别,就在于协作成本。一个小气的人通常只看到竞争的那一面。拿吃饭来举例,小气的人会觉得如果这顿饭由我来买单,那未免太便宜其他人了,为了省下这笔钱,他们往往会给自己很多看似无比正确的理由。但长期以往,大家可能再也不愿意和这个人在一起吃饭了,不是因为吃饭这件事本身,而是因为想要和这个小气的人建立联系、产生合作,成本太大。
买单成为一部分人的痛点
面对这样的高成本,人们往往索性就放弃和这个人再联系了。看似省下吃饭这笔钱,实际上,背后的成本是远远高于餐厅花费的。而大气的人则是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他不仅看到了吃饭这件事本身,更看到了由此带来的潜在协作关系,本质上,是用花在餐饮上的成本去代替协作上的成本,这无疑是很划算的。
我们一直在谈的 竞争,究其根源,其实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实现更大的价值。 形象化一点,就是能分到更大的蛋糕。可是千万别忘了,总有些人,他们可能没有选择最大的蛋糕,但别人却愿意将自己手中的蛋糕再分点给他,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和和气气之间,就拿到了更多的蛋糕。
阿里巴巴早期就是如此,正是因为马云没有被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诱惑,专注为小企业搭建生态平台,通过淘宝网,将协作成本降到最低,又通过支付宝,将信任成本降到最低,最终,那些拿到了蛋糕的人(通过阿里巴巴盈利的商家)反过来为阿里贡献了更多的蛋糕,这就是生态思维的力量,合作比表面上的竞争更加重要,也更加容易被人忽视。
二、善加利用不确定性
人们总是习惯于生活在确定性的社会,但很遗憾,这个世界的处处充满着不确定性。人们对于确定性的依赖,导致了因果思维的根深蒂固,因果思维并不是帮助我们认清世界的真实模样,而是为了简化我们的认知,降低我们的认知成本。本质上是一种求存策略,而非求真方式。
在传统时代,确定性思维的短板还能被隐藏,但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建起来的组织,我们每天都要和大量陌生人展开协作,基于熟人社会建立起的一系列认知模式,逐步被边缘化,逐步失效。
拿一个大家都会遇到的事情举例,每年过年,基本上都要走亲戚,很多人为此苦恼不堪,可是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甚至是工业社会开始后的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并没有这种烦恼,那么,这种烦恼源自何处呢?
“走亲戚”变成了一种煎熬
原因就在于,亲戚实际上可以满足我们内心深处对确定性的需求。逢年过节,给亲戚带去的礼物,在亲戚家吃饭寒暄, 都是为了去巩固这种确定性 。但现代社会,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熟人社会也变为陌生人社会,当我们习惯了这种转变,过去的那种模式就自然行不通了。
现在的年轻人,过年回家最怕的一件事就是碰见亲戚,生怕他们的嘘寒问暖。走亲戚,变成了一件没什么实际意义,但还在硬着头皮做的事情。很多人一年也就见这些亲戚一回,平时也绝少联系。
有些女生非常相信星座,甚至在出门上班前都要查一下今天的运势如何,其实这并不完全是迷信,而是满足内心深处对确定性的依赖。
生态思维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就是 认识并承认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的,很多事情之间,并没有本源上的因果性,只有我们赋予的因果性而已。
比如很多人都赞成限制房租价格,他们的逻辑是,之所以租不起房子,是因为房租太高,那由政府来限制租房价格,就会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但真实情况确实,一旦限制了房租,人们反而更加难以租到房子,因为房主没有出租意愿,既然赚不到什么钱,那还不如索性不租。这样下来,本来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以便宜的价格租到房子而制定的政策,在实际上却大大加重了租房难度。
成功学也是如此,很多成功学畅销书的作者总是犯了从结果找原因这样一种逻辑错误,把成功的结果赋予一个简单的原因,人们更容易接受简单的原因,实际上,成功的结果是由一系列相关因素构成,就连那些成功者本人,也难以说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今日的辉煌。
在不确定性世界想要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就要不断找到相关价值点,用自己的能力,通过与外部的合作,来将这些价值点串联起来。
图书市场越来越难做,为什么罗辑思维就可以实现图书销量的暴增,原因就在于利用了生态式思维,将卖书这个目标本身进行拆解与重构,眼光不是仅仅盯着书籍本身,而是通过聚集高忠诚度、高契合度的用户,将书籍对于目标人群的意义进行生动、有趣、有内涵的解读,从而让用户主动的去购买。
书籍、作者、用户在这里并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在一个已经构建好的生态里,彼此助推,互成动力。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不确定性,并且善加利用,从众多相关因素入手,将这些价值点逐一串联起来,形成对自己的强大助力。
生态式思维,做一个形象化比喻就是种下一颗种子,收获整片森林。愿大家都能找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参天大树。
作者 公子在野
关键字:产品经理, 思维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