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的产品理解

一个产品的分析报告,要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来分析。本人将按照自己的思路,从这几个层面来阐述我对网易云音乐的产品理解。

一、战略层

(一)网易云音乐的目标用户和定位

1,目标用户

不满足大众流行歌曲,更喜爱小众音乐的用户

2,用户痛点

听到好听的歌想找到这首歌

听的歌都是大众流行歌曲,歌曲种类不够丰富,推荐机制不个性。

听了很多相同类型的歌,想听听新歌。

3,产品定位

网易云音乐是 UGC音乐平台,同时也是社交音乐平台。

在网易云音乐出现之前,所有的音乐播放器都是官方运营的歌曲,用户只能自己听自己的歌曲。一方面推荐的歌曲大都是热门的几首,这导致听众的选择余地不多,同时很多小众的音乐人没有渠道发展。网易将整理歌单的任务交给用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歌单,可以分享支持收藏。同时整理的分类也不再局限于,用户可以按任何角度去整理歌单,极大的丰富了网易的音乐库。歌单的出现,奠定了网易云音乐的基调,即它是一个UGC音乐平台。

另一方面网易也是一个社交音乐平台。网易前的那些音乐器没有用户的互动。依稀记得聊qq音乐会将音乐名称显示在qq状态中,那时特别喜欢这个功能,因为有机会能看到暗恋的男神喜欢的歌曲。网易抓住这个契机,将用户好奇别人在听什么歌的需求做到产品中,你可以看到任何人的歌单,满足了用户偷窥的需求。同时别的用户整理好的歌单,你可以去听,去收藏。你的歌单也同样可以通过分享的方式让别的用户看到。用户还可以在一首歌的下面评论讨论,充分说明了它的社交属性。

(二)音乐对人们来说,是什么?

做一款产品,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所谓战略层,就是弄清楚用户是谁?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款产品,有什么核心或差异化的竞争力?网易云音乐是一款音乐产品,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要从音乐开始探究,从人性开始考察。

1,音乐对人们来说,是必需的精神食物。无论是旋律,歌词,还是歌手的嗓音,无不营造了一个情绪的空间。就像一张大网,让在人们沉浸在这个空间中,感受到歌曲本身传达的感情,产生某种情愫达到共鸣。由此可见,音乐本质上是情感的表达和宣泄,同时又有极强的情绪感染能力,能够左右人们的心情。所以人们才会在听到一首歌曲时,泪流满面。所以,人们才需要在跑步时听快节奏的歌。所以,咖啡厅的音乐永远时那么舒缓轻松。所以,人们在不同的场景需要听到不同的歌曲。

延伸:(可根据场景和心情推荐歌曲。简单的根据场景分类歌曲的功能已经存在,却缺乏主动性。此功能可以更加主动些,比如推出每日心情打卡功能。用户可以填写or记录此刻心情:悲伤、需要安慰、快乐、激情等。网易云音乐根据用户填写的心情,推荐不同的歌曲。甚至是可以考虑将该动态分享到社区中,其他的用户手动给你推荐歌曲)

2,音乐有时还是一段时间,一个事件,一个人的寄托。某种音乐渲染的场景,也容易有画面感,容易让人们陷入回忆或者憧憬,音乐是有故事性和画面性的。所以网易发布的数据中,综艺影视的歌曲在2016上半年在播放量最高的10首歌中,占到7成。所以人们才会在听到歌曲时,想起某个人某段情。

延伸:(一段音乐,一个故事,可以考虑让用户自己做dj,开展主题性的活动邀请其他用户参与)

3,音乐还是一种陪伴,一种鼓励。

欢乐时:人们开心的时候,通常是最喜欢分享的。

安静时:发呆、创作、某句打动自己的歌词。

延伸:现在可以复制分享歌词,并且支持编辑功能。这个功能特别赞。但是该功能较为隐蔽,同时生成的图片只能分享到别的应用,却不能分享到网易云音乐。个人认为需要增强引导,比如有个入口可以看到人们分享的图片,同时需要增加分享到本地社区的功能。

孤独时:人们需要陪伴。

延伸:那么如何将音乐和陪伴联系起来?是否可以考虑将同一时间段听这首歌的用户展示出来,营造一种实时的社区氛围,同时让用户感受到陪伴。网易云音乐打造一个沟通区域,你们可以一起听歌,一起分享实时的感受。 人们可以参与话题讨论,聊天,讲故事等。

二、范围层

在这里将上文中提到的音乐需求细化成功能,需求->场景->功能。

需求一:听歌

听歌就需要去考察用户想听谁的歌,歌曲的来源有哪几种,以及如何去给用户推荐。

a,歌单

歌单是云音乐最大的创新之一,也是将整个产品聚合起来的核心功能。目前随着云音乐的用户增长,歌单也越来越多。用户对于选择比较多的情况下,往往倾向选择更简单的——推荐的歌曲。但目前的推荐歌曲,有时会出现重复和单一的情况出现。比如,我曾经喜欢听民谣,不代表我只听民谣。推荐的歌曲,不该只从用户行为出发,还要更深层级的挖掘。比如设置一些权重,在听歌的歌曲中,加一些按综合排名的歌曲,朋友听的歌等混合推荐。扩大推荐的歌曲的维度,再在用户行为中更了解用户,进而可以推荐更多的歌曲,形成一个良性闭环。

b,排名

根据音乐排名给用户推荐歌曲。每周排名、每日排名等变化不大。可以增加当日用户喜欢最多的歌曲,当日用户收藏最多的歌曲去推荐。

c,根据行为的推荐

可以根据喜欢过这首歌的用户还喜欢/收藏的歌单中的歌曲

d,朋友听的歌

可以将关注的人听/喜欢/收藏 的歌曲、歌单推荐给用户

e,某一个歌手的歌

将关注的歌手的歌推荐给用户。

以上方式可以融合推荐。

场景(一):怎么听歌,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行为操作吗?

上班时听歌:耳机声音不能太大,可以快速停止

开车时听歌:操作界面简洁,按钮大,方便切换

夜晚听歌:要求音质好

睡前听歌:可以自动停掉,以及多久之后音乐声音可以降低一些

需求(二)分享

分享的本质是什么,是想通过分享的内容传达一种态度,当你分享时,你是在表达自己观点,是告诉其他人我此刻是这个心情,我在关注这个事情,分享的内容代表了我的品味,我的心情,以及我的态度。

分享的目的是想获得赞美,是想获得共鸣,想有其它人能认同我的观点,想有人能够关注我。分享也可能是一种收藏,是另外一种对歌曲的标记。

那么人们分享后希望被谁看见呢,是熟人?是陌生人?是某些特定的人?要从分享的目的出发考虑。目前网易云音乐的分享对象有:

半熟人(互相关注的人、关注的歌手):个人认为熟人关系导入不够,很多用户还是会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中。同时关注的人的feed流需要增强引导,可以做不那么刻意的好友分享提醒,让人们更多的去社区中看好友的动态。

附近的人(陌生人):个人认为没有太大的意义。附近的人,通常都是更方便线下操作,比如见面、售卖等操作。但对于听音乐这种行为,以地理位置划分实在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延伸:个人认为缺少一种分享对象,即基于兴趣聚合的人。目前云音乐用户基于兴趣的聚合方式,是某一首歌的评论、某一个歌单的评论,却缺少基于兴趣圈的。兴趣圈和歌单不一样,它是一种类别,一个类别会包括多个歌单。比如某个喜欢摇滚的人,他想要认识同样喜欢摇滚的人,那就需要一个摇滚的兴趣圈聚合这类用户。目前只有歌单的方式聚合,而歌单又会有很多,比如摇滚会有很多歌歌单,这样就造成了用户的聚合较散,无法真正形成一个圈子去做社交。

需求(三)音乐人的需求是什么?

总体来说,音乐人希望在这个平台获得社会的大量关注,以及实现盈利。

目前云音乐提供给音乐人宣传的渠道有消息和主播电台两种方式。而盈利,除了歌曲收费以外,对于原创音乐人,也可以推出考虑打赏机制。将主动权更多的给用户。

(四)公司的需求

一般来说,公司可以的盈利的模式有以下几种,将来也可以考虑更多的盈利方式:

a,广告

b,音乐人的抽成

c,歌曲付费

d,售卖音乐周边产品

e,推广歌曲时的付费

改进功能点总结:

听歌

1,将好友的歌单,关注的人的歌单直接聚合给用户。

2,歌曲推荐维度的完善和补充,在个性化推荐的同时,融合排名、朋友、歌手、“听过这首歌的人还听过什么歌”等多维度的推荐歌曲。

3,可以增加资讯月度类内容,如音乐的故事、歌手的故事等。欣赏音乐时可以涨知识,提高逼格。

4,目前的热门话题如“#下雪天一定要做的事#”、“#嗨吖,我真的好气吖#”,并没有故事性和讨论的引导。若更改为”在听杨宗纬的《一次就好》时,你想起了谁”、以及“我和杰伦的故事”这种明星的话题性更能吸引用户的参与。

社交维度

1,心情打卡功能。输入心情即给你推荐歌曲,以及让用户给用户推荐歌曲。

2,强化歌词分享功能

3,同一时间听歌曲的用户的聚合。推荐同时听歌的用户,并且提供沟通的平台

4,每首歌对每个人都是一段故事,从故事性着手,组织故事活动

5,强化关注的人的分享动态,将动态的变化以一定方式提醒用户。同时强调个人动态的重要性,如同微信的朋友圈是一个人的展示平台一样,云音乐的个人动态也可以是用户的标签。

6,打造兴趣圈的概念。聚合相同爱好的用户,提供沟通平台,以便组织活动等。

7,增加音乐人为维度,聚合用户。

8,推荐兴趣相同的用户。网易云音乐一直是以内容(音乐)为媒介,为用户推荐内容,产生行为。包括现在的朋友,也是以一首歌为媒介,大家来评价这首歌,人和人之间的互动较少。最多是点赞。若想要走社交的渠道,可考虑增加以人or音乐品位为维度。张小龙说,人对好玩的好奇的东西感兴趣,那用户对于品位类似的人,会比较好奇。一方面可以增加内容量,另一方面增强用户粘性。打造围绕着音乐的社区,以音乐为主题的社区。计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推荐推荐一些关注点、兴趣点都相同的人。如,你和他的音乐喜好相似度70%,关注他,引导用户互相关注。进而增大朋友里的内容量。

三、结构层

四、框架层

五、表现层

作者 简安安

关键字:产品经理, 音乐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