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 产品分析
原本想先写火山,再写快手的,但是看到昨天快手卖身站队,忍不住想先写快手了。
快手的异军突起,真真令我大跌眼镜,感觉他把YouTube的奇发挥到了极致,其用户是广大的四五线城市用户,庞大的农村用户以及城乡结合部用户。用一句话来形容,快手真的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了,从一个low到爆的产品一直坚守其low到爆的风格,到了今天成为一家独角兽公司。 当然,用快手老板自己的话来说:快手是一个用短视频的形态记录和分享生活的视频资料平台,我们主要是用它来记录在生活中有意思的人和事儿,并开放给全天下所有人。 从个人而言,从来没有想过快手这类产品能够有这么高的用户粘性,这类产品的异军突起其实稍微可以预见,因为猎奇心理每个人都有,我也不例外。但是快手这种高粘性,高复用率是我难以理解的,前段时间看数据,快手每周打开次数是212次。关于这一点,我没有研究为什么,只能分享几篇前人的文章,拾人牙慧一下了。
以下文章皆转载至其他地:
腾讯花3.5亿和快手组队,是为了打败微博+秒拍吗?
http://mp.weixin.qq.com/s/MKO_9sNTieGJ2ze4BRQKpA
坐拥4亿用户,估值206亿,LOW到爆的快手凭什么成为短视频app老大?
http://mp.weixin.qq.com/s/ZB8VtH_rvA-6meSHpDx06Q
快手的理想国:如何将远离精英的非主流用户变现给精英社会?
http://mp.weixin.qq.com/s/8zUlJ8HQADig4UzO1ERKJQ
分析本周投资大事件,快手凭什么融到3.5亿美元?
http://mp.weixin.qq.com/s/7w1DWkJmwNeU7GfqMlmIkQ
以上几篇文章,从快手的内容产生,噪点,商业价值等方面分析了一下快手,个人认为比我自己强多了,所以这些还是参照人家的内容。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快手的产品逻辑
快手--首页
快手一打开,很清晰的三个tab切换,一个发现,属于精彩内容,一个同城,属于社交属性的精彩内容。一个关注,个性化内容设置。三个方向,一如其产品本身,简单粗暴,直接有效。这三个逻辑背景其实还是蛮有设计逻辑的,因为如果没有庞大的用户基数的话,同城这类内容很难聚集起来。快手强大的用户群体和推广能力,在这方面很有体现。 当然,快手的一些小的设计思路,个人一直认为没得说,比如短视频内的直播,都是live的小图标,简单明了。 个人认为,快手有两个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地方,其一,推荐算法。她首页的推荐算法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当然,个人认为主要和用户基数以及初期的用户模型精准有着十分大的关系。第二,就是视频内容的后期制作流程,这也是其他产品目前比较难复制快手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简单分析一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上面四个图,快手的制作内容,从一个视频内容本身而言,一个视频内容应该有,标题,描述,作者,简介,制作人等基本信息,基本上快手软件可以完成这些基础内容了。从视频制造的本身而言,可能目前要做的就是在手机制作视频内容上的进一步深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快手的详情页,其实也没有什么设计感,头部是关注、举报、点赞,评论、作者头像;底部是最新评论,最新喜欢的用户昵称,发布时间, 评论人数。真心是最简单的方式表达最直接的信息。信息流十分准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快手的个人中心,也一直属于标准的简洁风格,比较直接。 从产品形态上来说,快手应该属于完成了从10到100的过程,完成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产品本身功能的打磨上,我推测,应该更多的是针对于后期制作工具的优化及新增。本身版本迭代和功能迭代,会比较少。在这种产品形态下,产品经理应该怎么考虑问题呢,个人思路有两个方面,其一,深化内容,提供工具。这是目前产品经理能做的一些事情。第二,改变流量,提供变现渠道。 因为就产品而言,最终目地肯定是赚钱,没有钱赚,又不是去做公益。只是不同阶段,赚钱的紧急性不同。快手,目前就应该在考虑各种变现方式了。这方面他引入腾讯资本也应该有这方面的考虑。我认为,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分发,应该会给快手提供一种比较好的流量变现模式。当然,目前的直播,也是一种盈利模式。还有一种快手可以作为一种网络热点推手工具,这三方面是我觉得可能比较靠谱的盈利方式。当然,第三种比较猥琐,也上不了台面。但是,还是有存在的价值的。 快手内容就先写到这儿吧。之前想每天写一篇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天才完成。每周三篇,持续更新。
蜗牛道长
2017 .3.29
关键字:产品经理, APP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