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极简设计 - 观念制胜(二)

先来说说MUJI这个产品,它强调的是一种生活价值的体现。

无印良品的广告图

官网上是这么描述的:

1980年无印良品诞生于日本,主推服装、生活杂货、食品等各类优质商品。

无印良品是指“没有名字的优良商品”。

无印良品自始至终坚持3个基本原则。

1.精选材质

2.修改工序

3.简化包装

"从极致合理的生产工序中诞生的商品非常简洁,但就风格而言却并非极简主义。就如“空容器”一样。

正因为其单纯、空白,所以那里才诞生了能够容纳所有人思想的终极的自由性。

MUJI传达了一种让人们摒弃品牌,感受最质朴的物品的价值观。

这时候,就会有很多的有类似价值观的中产认同,比起大品牌的产品,价格低廉,所以就会蜂拥去购买。

所以说MUJI本质上不是卖它的产品,而是卖观念。

它切准了中产阶级的消费心理,在日本当时的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中产阶级对于过度物质的厌弃。

而为什么日本的中产阶级会厌弃那些繁复和过度营销,那是因为日本曾经也是一个浮躁的充斥着物欲的国家,而经济不景气的打击以及人们对于过度浮躁的社会的反思,于是产生了这种“反对过度设计”的想法。

无论是创业者也好,产品经理也好,恐怕不是去先入为主地对自己的产品有一个预设,而是最需要 洞察这个时代人们在思考些什么,内心深处有什么需求的人,并且把这些需求转化成一个简单的观念去传达给大众。

原研哉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深知人们的诉求,大胆地提出了 MUJI 的设计理念。

而苹果公司在早期的广告中使用了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的意向,直接表明了对权威制度的挑战。

在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以后的1997年,在广告《think different》中,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爱因斯坦,列侬,马丁路德金,甘地等等一起“加持”苹果的价值观,这让后来的苹果自带了一种破除旧思想,开创新时代的灵魂。

虽然think different在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了陈词滥调,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嬉皮文化盛行,同时商业疯狂地蔓延,这个理念就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相符合,所以才会深入人心。

显然,聪明的乔布斯观察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人们渴望自由,也渴望成功。所以他的麦金塔(Macintosh)可以给大众有自我实现的可能性。而同时,当时并不强大的苹果也要破除像IBM,微软这样的“老大哥”的形象,打出这样的广告可谓煞费苦心。

Macintosh在1984年的广告,灵感来源于小说《1984》

无印良品迎合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并使其贯穿了产品本身,决定了所有产品设计的方向;而苹果公司也恰当地洞察到了社会的的整体价值观,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品道路。但这一切其实最终都是源自他们的创造者非常地理解人性。

所以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营销产品,我们都需要思考要传达的 观念 。

好产品的三个层面

观念要切入人性层面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感诉求,再进一步思考我的核心用户群,他们的深层次需求是什么?多少个时代的变迁,但人性却始终如一,正像张小龙的微信正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迎合需求,再去思考功能该怎么去做。

功能要解决问题并易用

比如设计衣服,最重要的是可以穿并且舒服,这是作为一件衣服的最重要的问题。而餐饮就是好吃二字。有一些打着互联网旗号的餐饮品牌,说实话味道真的不好,所以火了一阵以后就很容易走下坡路。这就是功能层面没有做好。

外观要符合预期的优美

设计衣服要 让别人觉得它穿上去很美, 而不是设计师一厢情愿地认为它美。如果设计师者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设计就符合用户/消费者的预期,那就大错特错了。某锤的手机一开始也犯了类似的错误,一是在外观层面极度高调地宣传它的优势,从获得红点奖到人性化的UI,但是不要忘了,功能(帮人解决问题)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比外观还重要,徒有外表的产品显得比较单薄。二是没有考虑大众的审美水平,只是一群设计师在自嗨,相比之下vivo和oppo的接地气就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阅读:
产品的极简设计-提升维度的重要性(一)
产品的极简设计 - 观念制胜(二)

作者 文俊粥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