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考|勿被预设的「目标」闭目塞听

设立宏观的长远目标,对于缺乏定力的人很容易半途而废,而即使是定力足够强的人,发现环境变化后目标本身不再有价值,也会陷入到迷茫之中,不甘心而继续坚持的话,最终也只不过是造成资源的浪费。

作为一个习惯于未雨绸缪的人,我对设目标这件事情的正确性一直深信不疑,认为它可以给未来一个更清晰的方向。然而,近期和家中一位从高管走向创业的长辈交流时,却得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人生建议:不要设目标。

我并不想用二元论来评判设目标本身的正确与否,但也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在设目标时用了不够成熟的方式,过于专注目标本身是否给自己带来过什么负面影响,而答案是肯定的。

过早设立目标形成偏见

大家对设计前期的「调研」并不陌生,然而实际工作中,我会感到调研有时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有时收集到的都是一些已知的问题,有时到了项目后期才被指出一些疏漏,而前期调研时却完全没有发现。

是调研本身有问题吗?一开始我有这么怀疑过,但后来意识到,更大的问题也许并不是出在调研本身,而是我进行调研的初衷,我是为了证明自己已经预设好的目标(其实应该是假设)合理性而去调研,再从调研结论中反推得到目标,进而在调研面的选择、调研结果的处理分析中有意无意放大了对目标有利好的一面、而忽略了对目标本身会形成挑战的那部分信息。

过早设立目标,让我从一开始就陷进了自己的偏见。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在 Empathize 阶段清零自己脑中的偏见,不被过往经验所误导,多角度全面接收各种信息,验证预先的假设是否合理,若合理当然好,不合理则要果断进行调整取舍,而不是在诸如 Deadline 之类的压力下,一意孤行地坚持。

环境变化后的刻舟求剑

我所在的项目组有时会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规划未来半年至一年的业务产品规划,一开始我还兴致勃勃,但后来发现,能在 3 个月以内按规划执行就不错了,至于超过 3 个月的,基本都会因为业务环境的变化、策略的调整而作废,被新的规划缩替代。

对于目标也是一样,长辈说不建议设目标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外界环境太过于瞬息万变。对于一些目标的追逐,在业务环境发生变化之后,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刻舟求剑。

设立宏观的长远目标,对于缺乏定力的人很容易半途而废,而即使是定力足够强的人,发现环境变化后目标本身不再有价值,也会陷入到迷茫之中,不甘心而继续坚持的话,最终也只不过是造成资源的浪费。

并不是说不该设立长远目标,只是我开始觉得,对长远目标,必须基于自己足够清楚什么是「不会变」的,围绕不变的初衷去建立目标。

中途远离了目标本质

目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可以衡量」,达到衡量标准的方法也许有很多,但有时我们会被衡量标准本身带偏,而远离了目标本质。

举个例子,我想加强对于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沉淀,所以设了在接下来要看 X 本这个领域的书的目标,但是久而久之却变成了机械地执行,回头来看只发现自己看 X 本书的目标达到了,可真正有用的吸收沉淀有多少,却是个疑问。

再举一个例子(虽然实际工作中的场景没这么极端),我们想要提高某某页面对用户的吸引、提高整体用户转化,衡量标准可能是 UV 点击率等,只是达到这个标准的话可以用上很多手段,把所有内容做成可点击、塞各种噱头内容等,但这样却很难产生长久的价值。

愿我们能更理智地看待目标,而不是让它成为前行路上的欣克庞克(英国民间传说中提着灯笼诱惑旅行者误入歧途的怪物)。

文 @鸿影(微信公众号: 鸿影的设计思考录)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目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