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
不久前,看到有个数据,出乎我的意料。
目前中国大约有6.5亿网民,搜索使用率为80%,有将近20%的用户,约1.3亿人是不使用百度搜索引擎的。我问了很多人,为什么他们不用百度搜索,答案居然是:不会打字。他们只会用鼠标和拇指点击。
这也是为什么我做客户案例时,喜欢去找数据,甚至花钱购买可靠专业数据,因为这可以让我们跳出主观经验判断,看到真相。
好比我去看牙医,牙医说,像你这样一天刷两次牙,每年来看牙医的很少,中国目前仍然有两亿人不刷牙。湖南卫视有个知名导演曾说,大部分果然的审美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所以对于什么样的节目会火,这个是有数据分析依据的。
回到正题,从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的案例来看,我们做互联网,做新媒体运营,其实未必真正抓住了用户的真实需求,需求的验证要避免自我以为的推断,需求要来自实实在在的用户,用户需求会决定产品后期的功能,服务目标人群和发展目标。
有个很好的案例,早些年,我们看到国内有大量模仿youtube的视频网站,刚开始都风生水起,后来都销声匿迹,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对中国网民对理解不够,需求把握不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网民并喜欢自拍视频,更不喜欢上传到网络让别人观看,他们更喜欢看免费的影视剧动漫和综艺节目视频,喜欢自拍分享的只是少数,所以后来他们上了直播,当起了网红。
用户需求有大小,要取舍。
前文我们分析出用户层级有普通用户/目标用户/粉丝用户,普通用户和目标用户的需求,就是大需求,粉丝用户的需求是特殊的大需求。
如何权衡和取舍呢?
先满足普通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大需求,再来满足粉丝用户的大需求,当基础需求满足后,再满足忠实粉丝用户的大需求,不断满足大需求,才来突出产品竞争力。
产品的竞争力和差异化,并不是把普通用户的大需求做的多好,而是不断发现粉丝用户的大需求,最快最大化满足。不是产品功能越多,竞争力就越强,而是需求主线功能的强大。
反之,如果要超越竞争对手,不应该去比拼资源/技术/外观,而应该集中去做市场领先者还没有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地方。
比如,唱吧,我朋友圈有不少人喜欢唱歌,而且喜欢分享出来,我记得有个同事,为人十分内向,但是很喜欢唱歌,他说,没有唱吧之前,他喜欢玩k歌达人,但是k歌达人没法分享,这是致命弱点,后来唱吧出来一下子就火了,因为不仅能满足唱歌的基础需求,还能分享,点赞,关注,转发等互动。
再比如, 我们看市面上火爆的知识付费产品,很多都停留在“解决认知”层面,帮你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并不能真正改变你,因此后来冒出来很多“解决行动‘的产品,比如早起打卡,带你一起减肥,带你一起写文章,真正促使你行动的改变,才是真的改变。
从行动到认知,就是一个内容付费领域的升级与进化,也是目标客户和粉丝客户大需求的更深层次满足。
没错,我们说到了一个关于用户需求的关键词:更。
这个词包含了很多秘密,我们找外卖,喜欢更快更便宜更好吃,我们找视频,喜欢更快更流畅更丰富的片源,我们购买,喜欢更好更优惠更高品质,这个更字,也就隐含了用户痛点,用户的真实需求关键因素,也就是用户选择我们的理由。
用户需求,除了基础功能的满足,除了“更”背后的秘密,还有一个关键词:体验。
我们整天说提高用户体验,优化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为上,到底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
有如下四个标准:
第一,若有若无,一切让我自己做主。
第二,简单简单再简单,别让我思考。
第三,尊重我,让我感觉舒服,不要破坏我的使用习惯。
第四,给我惊喜,超出我的预期。
据传,目前中国有四百多万个网站,移动app有六十万个,公众号目前有两千多万个,大众用户每天平均打开的网站和app,不会超过五个,公众号打开率不足5%,网站/app/公众号,99%的没有用户使用,只有约1%的产品是成功的,仅有这1%的产品在持续满足用户的大需求,获得好感和信任,形成稳定的竞争力。
做互联网,就是了解人性,围绕人性做服务;要做好互联网,需要经验/方法/天赋。
作者:唐晓涵lynn
关键字:产品设计, 产品经理, 用户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