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层」分析「猫饼」
最近,纯银前辈把自己沉潜半年多的作品「猫饼」上线了,作为一个读了很多纯银前辈的文字的人,我下了这个app,试图分析了一下。
《产品体验要素》认为一个产品可以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角度来进行设计,下面我的分析将集中在结构层,也就是集中在这个产品的信息架构。
一、猫饼的信息结构
作为一个短视频应用,猫饼的主要内容,甚至目前的唯一内容,就是视频。因此,视频是整个app的基本元素,就像商品对于电商来说是基本元素一样。对于电商而言,要解决的是,有这么多商品,如何组织和摆放这些商品,让买家更容易找到心仪的商品。对于短视频应用来说,要解决的问题是类似的,有那么多的视频,如何让用户找到心仪的那些呢?
我们先看看在短视频领域较为领先的抖音和快手。抖音的首页是视频全屏,下拉就能到达下一个推荐的视频,这是线性的形式。抖音的发现,提供了“搜索”来让用户直达想要的视频,提供了“话题”一方面是组织内容,另一方面是引导内容生产者进行“命题作文”。再看快手,是纯粹的瀑布流的形式,没有更多的信息组织架构,形式简单,能不能“既简单又好用”,那就要看算法的能力了。
回到抖音,我们发现抖音抛弃了现在短视频领域、甚至于所有内容消费领域流行的“算法推荐”的形式,使用的是传统的分类的模式。将相同主题的短视频组织起来,形成了「主题」,再将类似的主题结合起来,形成了「频道」,然后再将类似的频道组合起来,形成「标签」(图中的热门、自拍、社交等等)。如此一来,形成了三级分类的信息结构。
在主页的“拍摄”入口拍完视频之后,可以选择a)直接发布,b)发布到某个频道下。从“主题页”的“我也要玩”进入拍完纸品之后,会直接发布到该主题下。因此,我们知道,一个视频可能是独立个体,也可能隶属于某个频道,也可能隶属于某个主题。
个人认为,这样的信息结构过于复杂了。用户用起来会疑惑,我拍的视频怎么一会就到频道了,怎么一会就到话题了,怎么一会就是独立的?而且,对于用户来说,来理解标签、频道、话题,这样的三层关系,并不容易。
我给出的改良方案,是去掉“频道”这一层级,将主题理解成“标签”,用户拍完视频,可以选择是否加上“主题”(标签)。在初期,内容并不多的时候,“标签 - 频道 - 主题”这样的三层结构,已经可以很好地组织起内容,让用户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想看的的视频了。
二、猫饼的(信息)页面类型
猫饼的信息页面类型可以分成四类:1)标签页,2)频道页,3)主题页,4)视频页。其中,主题页,可以选择“主题”或者“视频”tab。如此一来,能够到达视频内容的页面,就是主题页和视频页。
缺陷:除了“我的”以外的9个标签页,均无法直达视频,如果要看视频,需要进入对应频道页,再点击视频。由于信息层级太多,导致用户要到达视频内容,需要的操作路径太长,导致用户观看视频并不便捷。
改进:还是上面那一条,去掉频道页,缩减信息层级,能提高用户体验。
三、猫饼的基本元素
猫饼的模块化做的极有,从一开始搭建了成熟的信息结构。
一些产品,是在产品不断迭代中,不断形成各种承载信息的页面的,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模块化,导致最后页面种类太多,改动起来极其复杂。如果从一开始,就将各个页面的内容进行模块化,不同的页面由不同的模块拼接组装而成,后期改动成本就会大大减小。这么说有些抽象,后面会用猫饼来具体解释。
猫饼显示确定了信息的层级:主页 — 标签 — 频道 — 主题 — 视频。
然后根据这样的层级设计出了对应的页面:标签页,频道页,主题页,视频内容。
接下来就需要具体地设计了,需要设计标签页、频道页,和主题页。主题是由视频组成的,频道是由主题组成的,标签是由频道组成的。如此一来,基本组成元素就是:1)视频,2)主题,3)频道。猫饼使用的是卡片化的设计,设计了对应的三种卡片,然后用这三种卡片来组装各种页面。一方面保证了页面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使用相同的模板,减小了开发工作量,也让后期要修改的时候能够统一修改(就像使用了文字编辑word中的格式)。
作者:比特学徒
关键字:产品经理, 视频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