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做 MVP--- 事关初创企业生死
MVP:Minimal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化产品。mvp是一种做产品的思路,一开始你不能什么都做了,而是先抓住这个产品中最核心的功能,做出来测试用户的反应,再来去做调整。
初创公司很多,运气好的可能获取了一笔不错的投资,运气不好的可能还在为温饱发愁。但是不管怎么样,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我并不是在说要抠每一分钱。我见到过有个公司为了省钱,微信公众号是借的,服务器是借的,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在省钱,这是在为自己埋坑。
创业者先有一个想法,或者一个商业模式,聪明的创业者,不会一开始就去到处说我的想法多么牛逼,我的模式多么厉害,可以干掉BAT,巴拉巴拉之类的。
检验一个模式的标准在市场,不论有多少人觉得你的想法很好,只要最终用户不买单,都是白搭。
创业原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刚提到的借服务器的那个公司其实就处于生死边缘,已经到了没钱没人的境地了。正因为创业这事的艰难,小步快跑,快速试错,才能找到出路。
MVP 的核心在于 “最小” 和 “可行”,人力物力的成本最小,检验需求的可行。
![]()
举个栗子,美国的云存储公司dropbox,在投入开发产品前,先是拍了一个视频,介绍了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场景,当一定量的用户对视频中的产品表示出较大兴趣时,他们才决定投入开发产品,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大众点评当年在考虑是否要做电话订座的功能时,并没有选择直接开发该功能,那么他们是怎么选择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呢,他们选了一些商家,加上了电话订座的按钮,但是这个电话并不是商家的电话(因为前期bd商家是个比较重的线下活),而是点评网自己的电话,当用户打电话来订座的时候,点评的工作人员把这个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再联系商家确认后,再回电给用户确认,是不是比较巧妙?
举一个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认为是MVP的例子:众筹。很多做众筹的开发商,先是把产品的设计图,视频之类的放到网上,其实并没有真的开发出来或者量产,而是等到用户的下单数达到他们能够接受的数量(至少能够cover掉开发商的开发成本),然后再去开发或者量产。
"最小"可能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可行"未必,"可行"需要考虑的是用户的场景,我用一个简单的功能是否真的能够测试出用户会为此买单。很多人可能想的是问卷调查,放十年前,你去问一个人是否会用一个外卖app,可能对方都不知道外卖app都有些什么功能。问卷有它的局限性,用户的使用场景和消费心理都无法再问卷过程中体现出来,只要把用户真正的放置在特定的场景下才能知道最终的结果。
所以,“最小化可行性产品”是要完成用最低的成本把用户放置在特定的场景下看用户是否会买单的一种产品模型。
MVP应当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周全考虑的,每一次的试错都是有成本的,每一次的小步快跑都是消耗时间精力的。在去做MVP之前,一定要问自己:
我的产品核心功能是什么?
为什么我的模式是牛逼的?
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这种模式?
为什么同样的模式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如果说我的模式有那么多优点,那么只能保留一个优点,这优点是什么?
我如何验证我的核心功能?
深知创业不易,MVP也只是做产品的一个方法论,切不可简单套用,深思熟虑,谋定后动才能做好一个产品,完成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作者:刘韩
关键字:产品经理, 创业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