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大学生们的互联网之路:一座充满黑金的校代江湖
校代是座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却想进去。
在这座特殊的互联网江湖中,985院校的干不过211院校的,211院校的又干不过普通本科院校的,而最厉害的还是各大专科院校,这里堪称是行业里的“黄埔军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以及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的行业高管。
这群“黄埔”学子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兄弟义气是在这个行业里面混的开的第一要素,但只要价钱合适,改换门庭和另立山头的事情也很常见,毕竟整个行业都存在着两个简单的世界观:一个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最大的区别就是:互联网钱来的快,快到让人难以置信;另一个就是大学生就像“韭菜”一样,每年割了一茬又长一茬,似乎永远也割不完。
1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超过2500所专科以上院校,共计约2800万名大学生,他们一年“吃喝拉撒”的消费额就不低于3000亿人民币,而这3000亿的市场中的边角料都足够让人为之疯狂。江湖中人为了在校园市场中分一杯羹,吃肉喝汤,可谓是绞尽脑汁。他们似乎在毛概课上找到了灵感,受到毛主席的“堡垒往往容易从内部被突破”启发后,一个脱身于学生的校园代理行业顺势而生。并且以破竹之势成长着。
校代出现的具体年份已无法确认,起初它只是企业与高校市场的一个连接点,为企业在高校开展业务服务,但渐渐有聪明的校代发现可以利用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来挣钱,而且还是暴利,由此衍生出专门负责卖3C产品(主要是电脑)给大学生的一群人,被称为3C校园代理,而彼时一单4000左右的电脑,他们可从中抽取1200左右的利润。
校代主营业务是3C电子产品,那么自然一定要紧靠着电脑城。在长沙的国储、科佳两座电脑城里,这里三百元可以帮办营业执照,一千多元就能租个办公室,然后去二手家具市场淘点旧沙发和座椅,把宽带装好,“某某科技有限公司”就正式成立了。如今,电脑城里五六百家所谓的“某某科技公司”,它们养活着不下万名大学生校代。
长沙校代的大本营—国储电脑城
创业成本之低,行业利润之大,让无数大学生摇身一变成为“某某科技有限公司”老总。大的老总手底下有一两百号人,小的老总底下可能加自己也就几杠抢,但都没有关系,并不影响大局,前期准备就绪后,公司能否成功的最重要一步就是—卖电脑。
对于如何更快更多的“卖3C”,聪明且善于学习的学生们发挥了自己多年的聪明才智,最后总结出了九字真诀:“广招人、打鸡血、勤晒图”。
“广招人”就是广撒网疯狂招收代理,来者不拒,用量来压倒质。招到代理后,公司首先会想方设法让你买电脑、换手机,随即在让你去影响同寝室、同班的人,最后是好友或其他人脉。
公司招人的宣传语
校代行业的淘汰率也颇高,百分之九十五的校代会在第二步卡死,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代理才能走到第三步,并继续在这行走下去。但是淘汰率高并不意味着校代公司在“亏本赚哟呵”。因为所有的底层校代都是没有底薪的,拿的是纯提成制,卖一台就挣一台的钱,而只要你卖一台,那么公司自然也就能挣一台。
“打鸡血”就是打造公司业务标杆,通过这些标杆来“鸡血”大家。校代公司每天都有早会、晚会,会上会公布实时业绩情况,对于完成任务的代理,公司和主管会不吝各种赞美之词,恨不得把你夸到天上去;而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代理,吃蚯蚓、跪着爬楼梯、裸奔这些惩罚则是家常便饭,美曰其名为逼着你成长。
完不成任务的“自我惩罚”
而且每个“某某科技公司”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创始人:他从高中开始创业,挣得自己的大学学费;他大学自甘堕落,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后浪子回头,痛改前非,成为创业典型,如今日进斗金、身价不菲……用几乎适用所有大学生的现状和伪装成创业典型的自己,来暗示大家,只要你好好干,那么有一天你会和我一样成功,这碗鸡汤喝下去,就有了梦想。
每周一次的打鸡血大会
“勤晒图”则是借鉴了微商的“成功经验”,每天至少发布一篇“炫富”的朋友圈、空间,可以说从老总到普通代理,公司上上下下从不放过任何可以“拍照炫富”的机会:结到货款虽然是别人的,没关系,先拍个照发个朋友圈装下逼;去蹭某个培训会,自己在台下乖乖听讲,没关系,休会期间上去拍个照发个朋友圈装下逼;朋友请吃饭,饭后AA去KTV,没关系,偷偷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屏蔽这些朋友装下逼;如果今天实在没有什么好拍的,没关系,还可以用软件生成一系列的对话,截图发朋友圈装逼。
会“炫富晒收入”是这行的基本技能
通过这些无时无刻都在诱惑着你,让你产生一种只要做代理就能一夜就走向人生巅峰的错觉。而这行之所以大专生能为主力军,跟这群孩子平日课时不紧,大多是来混日子,到点拿文凭的;平日空闲时间多,抽烟喝酒聚餐开销又大有关系。
阿东是这万名从业人员中普通的一个,他今年本应是一名即将大三的大专学生,但两年前刚进大学没一个月的他,受身边的校代暴利刺激,拉着同班好友,花了两千花钱,注册了个资金为两百万的科技公司。
“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这样才显得自己实力雄厚,别人半个证都是花300,我就舍得花两千”,阿东抽着烟大声地说道,他也许忘记创业启动的5000资金是自己的学费。
创业前期靠“窝边草”卖出了自己的第一波电脑,由此积累了第一桶金,正当阿东准备向其他学校扩张,大搞一番时,他的队伍却因人手不足被迫解散了。
校代没有什么壁垒,是个人就可以做,加上年轻人血气方刚,人人都想当老大,想当那个每天站在台上开会的人,所以行业队伍变动非常大,一个大公司瞬间可以分成几个小公司,阿东就不幸遭遇了这些:他公司的二把手也是他最信任的兄弟,带着手底下的兄弟另立山头,创了个“XXX科技有限公司”。
与从业人员急速上升相对应的是行业利润的整体下降,以前信息不透明,一台电脑可以挣1200左右,现在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一台电脑的利润下降到了600左右。
更为致命的是,京东和阿里开始下沉进入校园市场,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也渐渐没那么“好骗”了,大家开始学会了在京东和淘宝上比价,哪里便宜买哪里。
“不过还是存在机会的,大部分学生上京东比价时,我们就会骗他京东上是水机,劝他上中关村比价,因为中关村名字听起来也更加正规些,总之哪个网售价最高,我们就去哪比,只是成交率没之前那么高了”,一位高级校代说。
当学生要上京东比价时,代理们通常会拿网上多水机来警告他
2
行业危机来临时,小的公司苦不堪言,大的公司早已转型,转攻另外一个高暴利新兴领域:校园贷,由此进入了校代最“辉煌”的时期。
2015年,各大分期平台纷纷拿到融资,开始向全国进军。在进军的过程中,校代与校贷一拍即合,实现了资源互补:一方面现有3C校园代理转为校园贷款代理,业务模式基本类似,只是由卖3C产品换成了办分期,同时校贷可以为3C做补充,“首付只要298,苹果6S带回家”;另一方面校园贷款每单又可以给校园代理带来高额利润,从而加快公司“招兵买马抢地盘”,可以说,当校代遇上校贷,这是两个行业的狂欢。
校代与校贷无缝衔接
彼时阿东已经完全从3C业务里退了出来,当上了一家分期平台驻火车站的业务办理员,最高峰时一天十七八个人排着队找他套现,一人收六百的手续费,一天收入过万,比金领还金。
而那些前来贷款的学生们,除去给阿东的六百手续费,还要给“引路人”三百辛苦费,贷二千块钱,到手已只有1100,即便这样还是源源不断有学生前来办理。
“灵泛”的阿东发现校贷业务的火热后,立马又应聘了两家分期平台的业务员,同时推三个平台的校贷业务,这个平台的额度不够,没关系,我这还有其他的平台,你再借点就可以了;还不起,没关系,借一个也是借,索性一次多借几个,就这样多平台操作王阿东正式诞生。
“只要业绩好,谁也放不倒我,我最大的苦恼就是每天如何安排三个公司的打卡,不过后来我就想通了,考勤那点钱,随便他们扣,我办个分期就下来了。”阿东是这样对我解释他最大的苦恼,至于他的收入,他始终隐晦不谈,只是用一句粗话“TM干互联网,来钱也来的太快了吧”回应了我。
为了扩大业务量,各个分期平台前期的贷款程序极为简单,有些甚至只要身份证号码和签名就可以放贷,全然不顾你是否本人,于是从中就又细分了一种模式:套贷,窃取学生的身份信息后,伪造好签名,然后与资料审核的人进行“内外勾结”,双方各取所需,事成后审核的人抽30%水。
“这些个人信息,从他们入学填报名信息到正式上课中间,有的是方法可以买到”,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校代告诉我们说,2016年不断有新闻爆出,某某大学学生拿同学身份证在某某平台贷款,多名同学受牵连等。
高额违约金利息让违约大学生的人生就此跌入深渊,有些违约学生实在没有能力还款了,最后只能变成一些借贷平台的校园“下线”,通过微信、QQ、贴吧等多种渠道,向身边同学推荐各类贷款业务,过着“放贷养贷”的生活。
在校园市场毫无监管与秩序下,校贷野蛮的发展了两年,一路伴随着各种负面新闻,最终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跳楼自杀而走向终点,剩下一堆背负债务的家庭、被拍裸照的女大学生和一堆狂欢后无所适从的校代们。
大部分校代抱怨说:“以前一个月随随便便几万块钱,你说现在一个月累死累活才给我4000块钱,这不是埋汰我吗?”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一项调查报告:2016届中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3988元。
校贷风行的时候,校代们从来没有把钱当作过钱,每晚呼朋唤友灯红酒绿,颇有些“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感觉,没想风口这么快就结束了。
我问阿东身边存了多少钱,他这次老实地回答道:“没余什么钱,开销太大了,后来不适应就一直在家吃老本”,与他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数不清的校园代理,校代作为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对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现在的他们大多混迹于灰色产业圈,无法习惯正常工作。
大部分做过校贷的校代们,无法习惯落差,只能在这行里继续前行
3
在校代1.0版3C和2.0版本校贷之前,校代做人力资源的其实不多,因为这行太过于正规,且要连接B端和C端,大部分情况下还需要垫款,利润和3C、校贷来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现在主要业务萎缩,蚊子再小也是肉,“迫于无奈”校代的第三个版本就转向了人力资源和医美。
如果说3C和校贷主要目标客户是男大学生,那么医美这次就将“枪头”对准了女大学生,一来抓住了女人爱美的痛点,这一市场需求极大,二来医美与分期的结合,在合适的消费场景下,能获取高额利润,此外医美这块价格一直不透明,水也深的很,国产货、进口货的价格悬殊极大,这就方便了公司“泥沙俱下”。
同3C+校园贷一样,医美+分期玩的还是校代之前的套路:先是以免费、低价吸引女大学生前来“整容”,然后通过业务人员的“花言巧语”让你办理其他项目,最后向你推荐“分期产品”,可以说从你答应来医院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陷入了一个“局”,而最终的目的就是将你的剩余价值全榨干。
某医美公司开张宣传的海报,国民老公“被广告”
医美分期此前已经屡被爆出负面新闻:8月9日,深圳南山警方破获一起“美容贷款诈骗案”,而在更早之前,北京地区的医美大中介卓小宝已经开始跑路……从男大学生到女大学生,从3C到医美,目标客户和产品都在变,但不变的是套路:让学生贷款,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小的校代公司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去和医院合作,做不了医美,于是就将目光投向了寒暑假工,每年到了寒暑假,这群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了,他们将一车车的学生发往上海昆山、浙江、广州等地的工厂,每个人获取400-1000元不等的人头费,对于工作环境、吃住条件等一无所知。
某代理空间里的暑假工“招聘”宣传语
天真的学生们到了工厂,才会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讲的完全不一样,但已然没有办法,绝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吃了这个亏,埋头苦干完这两个月,而代理们,明年同一时间换个马甲,又可以继续。
阿东,他没有做医美和寒暑假工,用他的话来说“这些坑大学生的事,我再也不做了”,他选择了老老实实去上班,可现实给予了他一个还击:没有大学毕业证的他,大部分的公司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给他,饱受打击的他,最后对我说了句:“好怀恋读书的那些时光,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校代是座大围城,城外的学生以为遍地黄金,拼了命想进来;而进来的学生,又惊觉水浑且深,拼命想出去。当大潮褪去,剩下的这群学生,像饿狼一样,红着眼盯着每一个路过的行业。
(余大哥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马辉,业余媒体人,微信公众:非著名故事
关键字:产品经理, 校代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