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怒批今日头条“盗版”,病根儿就出在价值观上
“我从没见过一个视频公司有如此牛,它用任何内容都如进入无人之境……西瓜视频取材只依据用户喜欢,然后掘地三尺把所有能找到的内容第一时间推送出来,并毫不犹豫打上自己的台标,即便你是付费内容,他也果断截取三几分钟,带来大量眼球就是它的盈利模式。”10月20日凌晨,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开炮”,称今日头条肆意“盗播”优米网的付费视频。
其实,这早已经不是今日头条第一次在版权上“触雷”。过去几年,今日头条野蛮生长的奇迹有目共睹,但在今日头条频频聚焦在镁光灯下的同时,版权问题、算法绑架新闻、内容低俗、增长瓶颈等一系列问题开始集中暴露出来,成为互联网行业里的“问题少年”。
不少观点认为,今日头条之所以总是“出事”,根儿就出在价值观上。
版权纠纷频频发生,今日头条屡屡当被告
王利芬称的今日头条“盗版”优米网的原创付费视频,内容涉及雷军、冯仑、史玉柱、王石等人的访谈,堂而皇之地将人家的创作内容“搬运”,以此来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获取流量并快速变现。王利芬在微博上反问,“有了大数据和算法推荐,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把人家内容上个图标变成自己赚钱的工具吗?这是科技的进步还是堕落啊?这还是要保护知识产权的中国吗?”
中南影业CEO、曾任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和搜狐总编的刘春也转发了王利芬的微博,“讥讽”称今日头条不生产内容,只负责搬运。
对于王利芬的“怒斥”,今日头条官方回应很快,称发现问题后,西瓜视频立即下架了ID涉及到的全部侵权视频,并按照平台规定,对侵权账号做禁言4天处理,并将严重侵权的两个封禁账号运营者列入黑名单。西瓜视频还拿出了一个数据——过去三个月封禁了319个侵权账号,称一直非常重视版权问题。
就此,有网友评论,这样一个处罚结果,只将涉及账号关“小黑屋”里待几天,丝毫不提自身平台问题,这样的回应有些“敷衍了事”了,但反映出的是平台方的态度,字眼里丝毫没有“认错”或担责的意思。很多自媒体朋友都说,不只是视频,今日头条的“微头条”功能,大量截取或引用来自于正规媒体的报道,以博取粉丝、流量,平台方在内容审核上缺乏有效的机制,入驻账号当然“乐此不疲”。
其实,今日头条自去年开始就频频遭遇类似的版权诉讼。2014年,新京报网、搜狐网、《长沙晚报》旗下星辰在线、《楚天都市报》等都曾与今日头条发生过版权纠纷。今年5月2日,《南方日报》称自去年起,今日头条疯狂盗取2000多条新闻; 6月29日,北京海淀法院就腾讯网起诉今日头条287宗内容版权侵权案做出判决,认定这些内容侵犯了腾讯网络信息传播权,需向腾讯赔偿27万元; 8月,北京时间发布公告指责今日头条未经授权转载视频作品。同样在8月,新英体育发布声明称,今日头条的视频栏目中出现大量英超赛事视频,构成侵权。
显然,一家移动资讯分发平台,频频遭到本应是内容合作方的媒体的版权诉讼,一定是平台机制存在问题,助长了盗版的行为。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副研究员唐广良表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如果未经许可,则涉嫌侵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武则认为,即使不侵权,也是商业道德问题。
用算法“绑架”新闻,遭遇价值观拷问
长期以来,今日头条在内容推荐上崇尚机器算法推荐,这种理念早在一开始就埋下了种子。2015年1月,还在发展早期的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说过,机器学习应用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助理角色,而应该是世界共享的一个大脑,是网络空间的上帝,俯瞰观察所有用户。或许在今日头条眼里,机器才是互联网世界的主宰,无关价值观,更没有道德好坏之分。
其实从今日头条标榜的“我不是媒体”的潜台词中,就能看出一些价值观上的“撕裂”。而如果真任由机器“摆布”,人性中阴暗的地方都会被放大出来。
今年9月18日、19日、20日,《人民日报》连发三篇批驳“算法推荐内容”的署名评论员文章,称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甚至提醒要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报道认为,技术、代码、算法替代专门把关内容的编辑,“取悦”用户虽谈不上错,但要自觉执行中央有关政策法规,不能有侥幸心理,任凭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泛滥,不能借技术之名糊弄网民和群众。尤其是一些所谓自媒体账号充斥着低俗、无下限甚至谣言信息,机器推荐如果一味迎合,就会让平台媚俗化,削弱整个社会的创造力。
之前,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病根”,他认为,运行在机器上的技术是冷冰冰的,但算法是人设计的。当你不仅设计了一套算法来鼓励高点击率,还用广告分成激励点击率高的内容创作者时,这就是价值观的体现。因为按照算法推荐的原理,猎奇、八卦、探秘、色情擦边球内容往往自带流量属性,既容易收割眼球,又能带来真金白银的流量变现收益,整个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就会抛弃道德、价值观,而选择金钱。此时,内容价值观的天平自然会向钱倾斜,进而引发“一面倒”的效应。
媒体人伯通说的一句话很犀利,我们不能拿媒体的标准去要求地摊小报,我们也不能要求歌舞厅去对客户进行思想教育。但讽刺的是,地摊小报、歌舞厅是不是也要讲法律,讲道德价值观,不能将社会推到堕落的一面。
老互联网人曹政在一篇《不是所有成功都值得尊重》的文章中同样称,一直对今日头条印象不佳,从商业上看,今日头条非常成功,但从社会责任感上衡量,这种产品会加剧人们的偏见,撕裂族群,催生偏激和极端主义思想。
格局决定你的高度,今日头条会遭遇天花板?
前几天,阿里巴巴的马云说,如果只是挖空心思赚钱,阿里巴巴就是一家没有出息的公司。你要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就必须解决了不起的问题。同样,金蝶的徐少春也说,用“良知”和“道”,才能打造企业命运共同体。任何一家伟大的企业,必然要超越简单的赚钱逻辑,上升到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层面。扭曲的企业行为,会让企业文化错乱,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退化,难以保持基业长青的势头。
实际上,遵从这个社会责任信条的公司不仅有“不作恶”的谷歌,还有特斯拉、苹果、Facebook等巨头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松下公司的“自来水哲学”提倡的社会责任,通用电器以诚取信、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地传递着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正能量,而不是短期的繁荣和短暂的欢愉。
时下,今日头条的用户和流量已经碰到了“瓶颈”。知名移动数据研究公司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今日头条月活用户一直稳定在1.67-1.72亿左右,增幅已经大幅放缓。虽然这与内容本身关系可能并不大,但在移动流量红利消失后,今日头条从腾讯、百度、微博等手里抢食流量会越来越难,反倒是应该警惕“反噬”现象的出现。
其实,我们也能感觉到今日头条的“焦虑”,为了迎合用户的喜好和资本的成长要求,今日头条自去年开始,陆续上线了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悟空问答、微头条、抖音等一系列子产品,这么做,显然是为了拓宽流量的池子,将用户和流量“圈养”在自己的平台里,属于防守同时进攻的策略。只不过,与腾讯、百度等一众流量大佬们的多入口布局比,今日头条明显势单力孤一些,也难以突破BAT所构建的封锁线。
说实话,张一鸣算是互联网新一代领袖里让人很敬佩的人,如美团点评的王兴,都不愿意“投诚”到巨头麾下,希望保持独立发展。这种坚持本来是很值得称赞的,但成也萧何败萧何,如今的今日头条更像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如果面对越来越多的版权和价值观上的质疑,不停下来“修整”,不去反思,可能因为惯性,还能在商业变现上继续保持一段增长势头,但其实长远看早已经危机四伏了。我们也期待今日头条能够认识到“病根”,做出改变,不仅在流量上成为国内互联网的重要一极,更能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
土妖,互联网观察家。 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爆料王(woshibaoliaowang); QQ:527085579 欢迎沟通交流、约稿爆尿!
关键字:产品经理, 头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