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土老板”做产品:从0到1那些年,一起踩过的坑
产品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坑多难躲惨兮兮,吾愿与君同填兮。
传统行业的普遍焦虑
天朝的商界,最近这几年,那真是热闹非凡,觥筹交错:
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互联网+传统行业等等,各路神仙,一直都在摩擦摩擦,秀着魔鬼的步伐。普惠金融、新零售、共享经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等,新的领域,说着神话,催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独角兽。
反观传统行业,因为新商业模式,新思维新技术的冲击,利润减少,债台高筑,关门倒闭等等,很多行当的日子不好过,很难过。土老板们很忧虑,也很焦虑:不变是等死,变是找死,肿么办?!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消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于是乎,很多是有担当、有想法、有抱负的土老板,大旗一挥,振臂高呼:转型!
老龙是幸运的,在这种大背景下的转型公司待了2年,全程经历了公司两个战略级产品从0到1的全过程。同时,老龙又是很不幸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踩坑,不停地填坑,欲仙欲死,没玩没了。
接下来,老龙就给大家讲讲故事,侃侃那些年,跟着“土老板”一起踩过填过的坑。
坑一:老板决定一切(危险指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
- 老板的决心决定成败 :老板有多大决心,愿意投入多大资源去转型?是当爱好来做,还是当作新的事业来做?从根本上决定了转型是否成功。浅藏辄止的转型,没有资源投入保障的转型,就是先天不足的婴儿,一定会夭折。
- 老板的耐心决定路径 :流量壁垒、人才壁垒、技术壁垒、资金壁垒等等,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沉淀,才能形成互联网产品的护城河:投入大,困难多,见效慢基本上是板凳上的钉钉。在这样一个注定要痛苦的过程中,老板有多大的耐心,耐不耐得住寂寞,决定了核心战略的变更频率,也决定了转型路径是否正确。
- 老板的用心决定速度 :老板自己,愿意投入多少精力,愿意投入多少热情,决定了他个人的学习速度。而他的学习速度,又决定了各种问题的处理效率和质量,更决定了纠错止损、拨乱反正的速度。
此外,老板还需要谨慎的选择转型方向:是从熟悉行当切入,还是做全新的领域?跨行业的转型,通常要面临更多的苦难,拥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老龙的老板,人品,能力,格局,都是杠杠滴!战略方向,对未来趋势的遇见和判断,也是杠杠滴!称得上很有决心,超级用心!但是,缺乏耐心。!两个战略级产品,较为频繁的改变核心战略,消耗了大量时间,也浪费了大量资源。
PS:换位思考,老龙其实非常能理解老板的心情。毕竟没融资,是从自己兜里掏钱,每个月300+W的支出,短期内又看不到成效,心痛啊,心急啊!
坑二:切记脚踏实地,勿要好高骛远(危险指数:★★★★★)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牙口胃口都不好,强吃定成肠梗阻。所以:
请踏踏实实做好2~3年内的战略规划,严严谨谨做好1年的短期可执行计划。找准自己的优劣势,梳理好核心需求,快速做出MLP(minimum lovable product),快速推向市场,快速试错,及时止损,打造爆款产品,塑造口碑,然后再考虑扩张。
千万别想着一次就生个金娃娃,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开。如果摊子太大,超过自己的承载能力,那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看似四面开花,实则颗粒无收!
不但浪费了资源,错过了时机,还会对士气造成致命打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老龙公司的第一个产品: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最初的战略是:在一年内,搭建好平台,并上线购物服务、餐饮服务和酒店服务。Oh My God!一年内,要做天猫+美团+携程,堪比60年代轰轰烈烈的超英赶美!结果呢:60+技术人员,100+市场推广人员,折腾了整整一年,花费了3000W大洋,最终回归原点,放弃了餐饮和酒店服务,老老实实从电商服务进行切入。
3000W大洋啊,我都替老板心疼!考虑到我们公司在重庆拥有的特殊资源,我在入职公司3个月,曾向高层提出了只做农村电商+线上线下结合+优质货源供应商合作这个产品,提出了建议并详细说明了原因。结果被高层驳回,理由是:战略问题别考虑,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哎,满满的都是泪啊。
坑三: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危险指数:★★★★)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
最核心的骨干,特别是核心高层,一定要够牛掰,一定要够有担当。互联网公司和很多传统行业公司的组织架构是不一样的。想要转型成功,请按这个姿势搭建核心团队:
一个懂互联网的总经理+一个懂行业的专家+一个懂技术的产品总监+一个懂产品的技术总监+一个牛掰的测试总监。
此外,请给予测试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千万别认为技术测试可有可无。传统行业的质量检测,很多是在过程中执行的(比如工程质量、6σ质量检测等)。而互联网产品的测试,更偏重于技术基本实现后的统一测试,对技能和方法的要求很不一样,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更是非常重要。一个牛掰的测试团队,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上线后的问题。互联网产品,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线上问题,其结果基本上都是灾难性的。
忠诚VS能力,谁更重要?忠诚高没能力,一定是浪费时间和资源。能力强忠诚低,说不定神马时候就整出幺蛾子。忠诚高能力强,可遇不可求。识人,用人,留人,培养人,这都是赤裸裸的摆在面前的问题。更恼火的是,对正在转型的老板来说,面对的是新行业的人才哟,以前的套路,以前的经验,很有可能不再管用。所以,请多花些精力在人上。
敢对老板说不的高层,才是有担当的高层!费尽心思要搞定的,是产品的目标用户,不是老板!老板懂战略,懂资源调配,但他不一定懂战术。所以当战术有误时,核心高层一定要敢于谏言,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老龙公司,两个现象挺有趣:
- 老板怎么说,大家一定怎么做。 老板的个性需求,一定优先满足,也会成为共性需求。有时候明明知道这么做有问题,就是不说,还是不说,打死不说。一切等着老板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调整战略,去改进战术
- 目前接近100号人的技术团队,测试人员居然只有6人。 每次测试(不管更新了多少功能),就只给人家3~5天,一周不到的测试时间(居然还包含了BUG修复+回归测试的时间),这能有好结果吗?产品的上线质量能保证吗?
坑四:流程为先,规范为准(危险指数:★★★★)
合理有效的流程,可以减少常规性错误发生的概率,可以让笨人、傻子干好自己的工作。所以:
一定要今早搭建整个业务线/产品线上,所有的必要流程及规范,并确保执行到位。比如产品需求搜集+分析筛选流程及规范,产品设计流程及规范,UI/UE整体风格及规范,技术研发流程及规范,测试流程及规范,产品发版流程及规范等等。
严格按流程执行,最大限度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严格按规范做事,最大程度上让所有人的产出基本一致。当然,流程和规范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非常完善,这很正常。但重点是:要有这个意识!要有这个意识!要有这个意识!
老龙公司,要么是有流程不执行,要么是干脆没流程,吃亏后还不长记性。结果捏,每次大版本更新后,PC端,APP端产品就出现一大堆问题,然后就是一通鸡飞狗跳。哎,屡试不爽,灾难啊,灾难啊。
坑五:令行禁止、定期复盘、就事论事(危险指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表面上一团和气的团队,往往干不成事情。所以:
在流程和规范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事前要尽可能的多方求证和充分讨论,一旦有了决定,哪怕是存在异议,也要毫无抵触的全力执行。对有意刁难,故意作梗的人,一经发现,一定要重处。同时,一定要定期总结和复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和及时止损。
要养成就事论事的文化和环境,会议上争论可以拍桌子吹鼻子,会议结束后可以勾肩搭背,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基层员工反馈渠道,打消他们的顾虑,鼓励他们反馈信息和提出建议。打通渠道,用心去倾听基层的声音,一定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坑六:合理的薪酬体系、敢于优化人才(危险指数:★★★★)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重赏之下,必有牛人。
互联网行业,是个朝阳产业,是人才密集型的行业,受到资本热捧,所以必然存在泡沫。相对而言,互联网很多岗位的薪酬普遍较高。如果不去搭建相对公平、清晰可见的人才晋升通道和薪酬体系,那么一定留不住人才,更留不住悍将。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当团队出现人岗不匹配时,一定要果断且及时的优化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要在互联网的江湖混,抢的就是时间,拼得就是速度,过了这个村往往就没这个店了。所以当人员出现问题,不能胜任工作时,一定要快刀斩乱麻,优柔寡断只会扩大损失和伤害。
优化人才,别只把眼睛放在基层员工身上,更要把盯着中层乃至高层。基层员工有问题,造成的危害往往比较有限的。但如果中层或者高层员工有问题,那影响的范围和造成的危害,往往会增加几个量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破坏也越大。
与君同在
无论是土老板转型做产品,还是初创公司做产品,又或者是成熟公司做产品,这些年踩过的这些坑,都有可能出现,都有可能被踩到。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团队,踩坑的概率不一样,填坑的速度不一样,最终的命运也不一样。
一个产品要做成,必定要经历磨难。一帆风顺那是传说,火炼真金才是王道。有坑,不要紧,踩坑,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多维度思考后的提前预防,踩进去后填坑的速度,以及摔痛了之后的复盘和反思。
产品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坑多难躲惨兮兮,吾愿与君同填兮。
作者 @老龙 。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经验, 老板, 流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