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产品的核心价值环路?
引子
最近看了些产品相关的文章,点醒了我的一些时常有感觉但是说不清楚的想法,现在,我想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路,写一下自己关于做产品的一些想法和可能可以通用的套路方法,和大家一起讨论下。
(注意,以下文章可能需要花费你近10分钟的阅读时间。)
啥也不说先说结论
一个产品从开始拍脑袋(调研、数据收集等等)产生一个想法,或者是接到前任遗留的产品或者功能,到思考目标用户,所在场景,具体的需求得出,功能规划,再到产品落地和后期运营,以及以后的功能迭代、功能拓展的方向的敲定,我认为都是有一套科学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的方法。
下面我会纯粹拍脑袋举一个做菜APP的例子,方便介绍这套思路。
我们的这个做菜的APP是一个平台,让喜欢做菜的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学习别人怎么做菜和分享自己做菜的方法。
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遇到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在做产品的时候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是在有了初始的想法或者是接到了前任遗留的产品后,到了要具体怎么做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
- 我的目标用户是哪些人?
- 主要面对的场景是怎样的?
- 在这些场景下该拓展出怎样的功能?
- 会不会在满足了刚需功能之后,再拓展功能无力了?
- 我拓展了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合不合适,会不会上线后用户不买账甚至说产品瞎搞?
接下来,来说说我自己的方法。
我的方法
第一步:打造产品在用户心中的样子
一个产品在用户心中会有一个基本的样子,比如迅雷,一看到的感觉就是用来下载软件的工具;淘宝,一看就是用来买东西的地方。
一个认真的产品,在用户使用时,总是会给用户一个基本的基调,在用户的心中会形成一个想法:当我要干XX事的时候就要你这个XX产品。
这个东西现在好像是叫做产品的心智。而我们做产品的人,就是要给用户一个我们想要的产品心智。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我们的做菜APP就是用来看怎么做菜的,那么用户就不能想看怎么整理房间的时候也来用我的APP,如果被用户这么用了,那么,这就是我们产品的问题了。
产品的心智是有界限的,如果把产品的心智认为是一个圈,我们可以去拓展这个圈,让这个圈圈住更多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能直接在这个圈外去再画一个圈。
还是拿我们的做菜APP举个例子:我们把做菜相关的需求做完了,现在我们的用户就是用我们的做菜APP天天看怎么做菜了。然后用户增长和增值业务发展不起来,产品开始想办法,发现市面上直播这个东西用户黏度高,来钱又快,就决定在读书APP里面加一个直播的功能。
那么,所谓在圈外画圈的方法就是:直接在APP中学映客直播,做各种各样平民直播。相信原来的用户肯定炸了,忠实用户吵吵一两个版本就走了,不忠实的估计扭头就走了。
而拓展圈的方法可能就是:一样在在APP中做直播,但是只做和做菜有关的,比如直播爆炒小龙虾之类的,就可能会有一定的业务拓展。(纯属YY,理解意思即可)
(补充一下,圈外画圈的例子还有一个,千千静听和阿里音乐,哈哈~)
第二步:让用户之间能够共赢
如果说打造产品心智是给产品一个基调,让产品不要跑偏,那么能够让自己的用户之间能够通过使用我们的产品达到共赢的效果,就是让产品黏度提高的一个保证。
首先确认自己的用户分别是怎样的角色,比如我们的做菜APP,里面的角色应该主要就是就是以下两类:
- 看怎么做菜的人
- 晒怎么做菜的人
然后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勾划出来,那么就有了下图:
角色价值环
这幅图主要描述了一些随机想到的两种角色之间的诉求和关系,以及可能可以有的功能。
在这个环节可以针对每个角色进行人群的分类,进而可以进行调研和场景分析,从而扩散出一些功能和使用方式。这里的核心思想是:打造一个闭环,让各种角色之间形成一个共同获益的链条,从而提高用户的黏度。
但接下来的更加重要,是角色之间的转变。
第三步:让用户向优质转变
有了第二步之后,我们产品中的角色之间有了一个共赢的利益传播链,但是这样的链并没有那么的稳定,比如看怎么做菜的人,很有可能同时在用很多的APP用来看做菜的方法,而这样的用户,流失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了。但是那些已经在这个做菜平台上面写了很多文章的人,还有那些已经在APP中花费了很多精力(或者money)的人或者是收益了很多的人,流失的概率的就低多了,我们称这样的用户为优质用户。
那么,把普通的用户转为优质用户就是一个让自己的产品更加持久保持鲜活的方法了。
回过头来看,我们构建了产品心智,吸引了目标用户来尝试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加强了用户中各种角色的关系,让他们能够相互之间获利,提高了一定的用户黏度。但是,是不是觉得总是少了哪部分的思考?是的,从用户本身的诉求出发,用户使用我们产品的目的是什么?还是用我们做菜APP来举例,不同的用户在使用APP时,可能会有想要达到的各种不同的目的,这里只阐述做菜APP中的一个最常见目的,用来表述思路。
看怎么做菜的人的目的:为了学习到好的做菜方法,去寻找优质的做菜教程。
晒怎么做菜的人的目的:让更多的人来看自己的做菜教程从而可能获利,那么就需要产出优质的做菜教程。
这样,我们得到了下图的关系:
用户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角色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么,根据前文可以知道,晒怎么做菜的人黏度更大,是相对更为优质的用户,那么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机制让看怎么做菜的人转变为晒怎么做菜的人,从而得到下图:
角色转变
由上图很明显的就可以得到,当产品到了这个阶段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做什么的,当我们把角色转变这件事情做好了之后,我们的产品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生态圈,就是下图:
生态圈
当一个想学习怎么做菜的人来到我们的APP,会有一套很好的机制把他引到我们的生态圈中,从而把他沉淀为我们的优质用户。
当建立了这样的一套核心思路后,使用现在时下最火的Growth Hacking,在每个环节提高转化率,相信你的APP一定有一个好的结果。
那么,在做完了这一切之后,还有没有要做的?有,下面我们看第四步吧。
第四步:推导出一个人人参与的架构
说句实在的,我也没有把这个做的很好,但是我认为,也许未来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就这个了。
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参与到这个产品中的人除了我们想服务的用户以外,还有我们自己这些参与研发团队中的所有人,如何能够打造一个链接用户和研发者的架构,让所有参与者一起来共建我们的产品,同时让他们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利,我想这个就是最终的价值了吧。
针对于这点我也提不出特别好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很基本的方法应该是贯穿在我们做产品中间的每一环的,那就是不断的思考、分析、迭代、验证以及推倒自己。
思考环路
总结
主要想说的套路方法就是上面四步了,但是要注意一点,我在上面推导得到的套用公式(暂且把这些价值链、生态圈什么的都叫公式吧),在同一个产品中不见得只有一个,很有可能或者说必然会基于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目标会产生出不同的公式,作为产品把控人的我们,这个时候就要筛选出当下阶段最适合我们的公式了。
聊聊别的产品
我想说的套路方法算是说完了,但是这个东西实不实在呢?我把他们套在当下都很火的一些产品上看看咯。
知乎这一类问答平台
问答平台一般来说都有一个正向激励的机制,让每个角色都有转变的机会,但是能够把这个正向激励做好的问答平台不多。
问答平台生态圈
而知乎这个产品,把正向激励做的很好,它在它自己内容的每个细分领域都做好了这样的一个生态圈,而且它还营造了一个从每个人自己专注的细分领域拓展到其他相关领域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大家想想是怎样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构建出了一个人人都在维护的架构。同时,它从自己的产品心智出发,拓展出了知乎日报这样的产品,来构建另外一个类似于网易新闻的生态圈。
外卖产品
这里不想特指哪一家的外卖产品,大家可以看看我想了半天的图。
外卖产品生态圈
图中画问号的都是我想不出来的地方,不知道得构建怎样的机制才能让这样的角色定位有一个转变的机会,商家和送外卖的人这两个角色自己本身可能还有一个所谓优质与普通的区别(没有做过这两个角色,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但是订外卖的人这个角色本身,在我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好像都没有一个自己本身的角色分类。
大家可能说角色不见得一定就得转变嘛,是的,角色的确不一定就得转变,但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你的产品就要在其他方面有自己的壁垒,也许是技术,也许是资源。在没有技术、资源壁垒的情况下,只要有其他同类产品进来这个市场,就只能拼钱了。看看各大厂正在拼杀的外卖场就知道了,相信当拼杀出来之后会有很大的利益,但是没那个资本,真心不敢碰这样结构的产品。
还有一个问题,这个产品最终的目的与所有的角色之间只有同一种维度上的关系就是利益,当其他产品上可以获得更好的利益的时候,用户自然就会走了,而想留住或者说拉拢用户,也貌似只能用更大的利益来补贴了(看看现在自己手机上面安装着的各大外卖APP,好像就是这么一回事),这样又回到上一条了。
其他很好的模式
不想太过细的举例了,看看时下很好的共享经济和直播模式,都是营造自己生态圈的好手,而且他们的角色转变瓶颈很低,人人都能转变,而且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如果成功转变后的利益。
写在最后的话
我想说的已经说完了,本人说话比较啰嗦,能看到这里的朋友一定是个耐心很好的人啊,哈哈。本人是一个不牛逼的产品经理,不想来布道表述理念,想把自己思考的东西写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嘛~
关键字:产品经理, 核心价值环路, 做菜, 产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