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法则:如果不能连续的进步,成功这事儿就不要想了
如果你试图通过掌握一门新的技能来改变命运。
恭喜你,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资。
如果你希望快速的掌握一门技能,并且快速的提升。
那么,不幸的消息来了(当然,机会也跟着来了)。
道路只有一条:你必须持续进步!
人群里只有20%的人思考过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件事儿。
这20%里的人里面又只有20%的人知道每天进步一点点究竟有多大的威力。他们只占人群里的4%。
这4%的窥见持续进步威力的人里面又只有20%的人认真的想过:究竟如何度量每天的进步,如何才能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的人只占人群的0.8%了。
而这0.8%的人里面又只有大约20%的人能够找到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办法。这样的人占人群总数的0.16%!
而这0.16%的人里面又只有大约20%的人能够实施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办法。这样的人只占人群中的0.032%!!!
这千里挑一的人足以创造奇迹了。
即便每天只进步1%,他们的进步速度将会是这样的:
每天进步1%
如果他们用来投资,这1万块钱,一年之后将变成37.8万。
如果他们用来提升技能,一年之后他将比当初的自己厉害37.8倍。
如果他们做了一个产品,即便最初的用户只有1000个,那么一年之后至少会有3万7千8百个。
如果用来学英语,哪怕最初只有1000个单词量,那么一年之后会掌握3万8000个单词。
如果他们是一个个人IP,最初只有100个忠实用户,那么一年之后会有3780个。这个体量足以发起一场运动。
如果不是一年,而是连续多年践行这个法则,就像巴菲特那样,每天至少读500页材料(包括各种书籍),用来提高他的投资技艺,那么结果就是这样的: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增长率
自从1964年,巴菲特开始主导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来,这个公司的市值已经增长了6935倍。也就是说,如果当年有人花5万块钱买巴菲特的股票,那么39年后,这个人的资产将达到3.5亿。事实上许多人就是这么干的,巴菲特造就了上万个百万富翁。当然其中包括千万、亿万富翁。
这事儿会引发无限的联想...
咱们还是踏踏实实的研究一下,如何让自己的技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吧。
所谓复利,就是让知识、技能或者财富,产生持续的、累积的叠加。
巴菲特在10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如果说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那么巴菲特重新发现了复利法则。
把复利法则用在学习技能上,你必须持续找到改进点,而且已有的积累还不能流失。
已有的积累不流失相对容易,只要持续练习就可以,但每天都能找到新的进步点,就不那么容易了。事实上,在学习一项技能的最开始的阶段,你甚至要挖空心思的寻找进步的办法。
下面三个故事会给你带来启示。
1. 百分之一的边际收益计划
2010年,一位名叫Dave Brailsford的自行车领队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他要带领英国的Sky自行车团队参加环法自行车赛,并且取得冠军。
但是要知道,在此之前没有一个英国自行车选手获此殊荣。Dave Brailsford这次真的是有点 “亚历山大” 了。
好在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那就是“边际利益最大化”。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
把你想做的这件事的方方面面都提高1%,你将收获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所谓边际收益,是指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要素所带来的收益。
所谓边际收益最大化,是指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的改进所带来的效益累积起来产生的巨大变化。为此,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各种可能的1%的进步。
他相信,为了这次环法自行车赛夺冠,他需要事无巨细地列举出所有涉及到的因素,在每个细节上下功夫,让每一项都至少提高1%。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着眼处大家也都能想到:车手的营养供给,每周的训练安排,车座的角度,轮胎的重量等等。
Brailsford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局限于此,他们还在很多别人忽视的地方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他们为了让车手们睡个好觉,会去找最舒服的枕头,并且每次需要住宾馆的时候都随身带着;他们会为车手们找到最好的按摩师,帮助他们肌肉恢复;他们甚至教车手们最好的洗手方式,以防他们因此受到细菌感染。
他们真正践行了自己要在每一个细节中提升1%的理念。他们相信只要能在每个环节都做好一点点,他们一定能在5年内取得环法自行车赛的冠军。
事实证明:他们错了!
他们三年之内就搞定了环法自行车赛。2012年,Sky车队的Bradley Wiggins成为第一个赢得环法自行车赛的英国车手。
同年英国自行车国家队也在本土举行的奥运会上赢得了70%的自行车金牌,成绩斐然。随后他们又在2013年取得了环法自行车赛的冠军,人们把英国队在环法和奥运会上的表现称为近年来自行车界最了不起的成功案例。
Dave Brailsford让我们记住了边际效益,那些边边角角的不起眼的小进步所产生的效益。
把正在做的事情分解,找出尽可能多的1%进步,你离奇迹就不远了
最开始的时候,当你做出选择,努力进步1%,或者放任差一点点哪怕1%,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差别。这对你的那一天没有多大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的进步或者退步叠加在一起,你突然发现了巨大的鸿沟,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已经形成。
不要小看一点点的进步,也不要小看退步的力量
要想突破,别无他路。只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每一天进步一点点。起初似乎感觉不到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时间拉长一些,这一点点的进步累积起来就是飞跃。这里的关键在于进步的累积,让已有的进步巩固住。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哪怕只有一点点的。
相反,写文章不检查、图片做的不仔细,哪怕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毛病,累积下来将是巨大的倒退。进步不容易做到,退步却一点儿都不难。
所以,一个正在精进中的人,一个正在成为学习机器的人,应该像《道德经》上讲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每天进步点点,是精进的必经之路。
约翰·伍登(John Wooden)作为篮球教练的成就就像亚伯拉罕林肯。他以运动员和教练员双重身份入选奈史密斯篮球荣誉纪念馆,目前在篮球王国——美国的篮球界只有一人。
这位老人在执教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棕熊队的27年中拿到了10个NCAA冠军,包括空前绝后的7连冠(1967-1973),同时他所执教的球队还曾获得88场的连胜纪录。伍登曾六次赢得大学最佳教练员称号。他所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ESPN(英文: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Programming Network,即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给伍顿冠以“有史以来所有运动员中最优秀的教练”。
伍登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他所用的方法能够为别人所用吗?
曾经有两位教育心理学家罗恩·加里莫尔(Ron Gallimore)和罗兰德·撒普(Roland Tharp)想要跟踪并详细研究伍顿的教学方法,他们得到了应允。这两位心理学家曾经也当过篮球运动员。
于是,加里莫尔和撒普热切地坐在了伍登训练的体育馆,观察这位巫师究竟是如何训练运动员的。作为球迷,他们清楚将会看到什么;作为退役运动员,他们知道久经考验的教练工具:战术讲解,励志演讲,惩罚偷懒的队员跑圈,表扬训练努力的队员。
训练开始了。
伍登没有发表演讲,没有战术讲解,没有要求队员跑圈,也没有表扬。总之,他跟以前见过的教练完全不一样。
这让加里莫尔和萨普大感意外,他们的预期完全错误,彻头彻尾的错误。
伍登在队员进行一轮5到10分钟的高强度传球练习时,连珠炮似的说着话。伍顿的指点和建议很剪短,频率高、数量多。没有长篇大论的演讲,没有没完没了的训话......他的话至少很少超过20秒。
加里莫尔和撒普被搞糊涂了。他们曾以为会看到篮球界的摩西站在山顶传教,而这个人却像一个繁忙的电报发报员。他们有点泄气。这就是伟大的教练吗?
加里莫尔和撒普继续旁观训练。几周、几个月过去了,湮灭的洞见开始复燃。大部分原因来自他们收集在笔记本电脑上的数据。
加里莫尔和撒普记录了2326次不同的教学行为,并加以编码。其中,仅6.9%是表扬。只有6.6%是表达不满。其中75%是纯粹的信息:该怎么做,怎么做,何时强化。
虽然伍登的训练方式看起来随心所欲,毫无章法,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教练每天早上会和助理花上两个小时规划一天的练习,然后在卡片上记录下每分钟的安排。他保留了每一年的卡片,方便时对比调整。再细的细节也要加以考虑。最有名的细节是,新队员训练开始之初,伍登最先教他们如何穿袜子以避免脚上起水泡。
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Brailsford竟然和伍登的方法如出一辙。
因为,技能的提升,技能精进的道路就只有这一条,别无他途。
使伍顿成为一名伟大教练的武器,不是激励,不是指责。他的技能在于给球员提出的建议,如机关枪一般,同事具有针对性。这样,不是那样。这里,不是那里。他的语言和姿态是一种间断准确的冲击,告诉球员正确的动作。找出错误,并改正错误,启动他们正确的动作回路,并加以巩固。
加里莫尔和撒普发现伍顿作为教师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创造的训练方法:以错误为中心,计划周密,信息丰富。
伍登在他的自传《约翰·伍登》中写道:“当你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时候,最终大事件就会发生......不是明天,也是不是后天,但巨大的收获终将造就。不要期望一下子取得大幅度的进步。每一天每一次试图寻找小的改进。这是必经之路,而一旦开始进步,就会持续前进。”
看了伍登这段话,赶紧到网上一通搜索。找到了原文:
When you improve a little each day, eventually big things occur…. Not tomorrow, not the next day, but eventually a big gain is made. Don’t look for the big, quick improvement. Seek the small improvement one day at a time. That’s the only way it happens—and when it happens, it lasts.
这段话可以治很多病:拖沓症、抑郁症、焦虑症、狂躁症、完美主义症...总之一切不成事儿的病。
再把这句话跟伍登那慈祥、深邃的眼神放在一起,就像是雾霭中的明灯。
想要去取得答复的的进步吗?每天寻找小幅度的改进吧,因为这是必经之路。
3. 丰田:请告诉我,您遇到的问题。
在美国肯塔基乔治镇的丰田工厂大门上写着一句话,“如果出现问题,问5次为什么”。
这句话不是写仅仅写给员工的,而是写给丰田公司的所有人。它不是标语,不是企业文化,这是丰田的 技术操作 手册。
有一次,丰田公司副社长大野耐一在生产线上看到机器总是停转,虽然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于是,大野耐一与工人一起研究。
一问:“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二问:“为什么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三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四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
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五问:“为什么磨损了呢?”
再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现在流行“极致”,丰田的极致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问,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追问出来的。
这被总结为“丰田5问”,丰田的持续改进技术。
有一本书,叫做《丰田之道:连续性改进》,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将战略和卓越的操作连接起来,造就超级成就。
丰田五问,一种可以用于生活的强大认知技术
詹姆斯·怀斯曼(James Wiseman)曾任丰田公司副总裁。在《快速公司》(fast Company)杂志对他的访谈中,他回顾了刚加入丰田公司的感受,他说,以前的工作“总是在寻找灵丹妙方,寻找大范围的显著改善。”来到丰田之后,他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一次,怀斯曼回顾了向时任丰田国际的主席张富士夫作的第一次汇报:
“我汇报了我们做的一个项目,工厂扩张项目,态度积极肯定,有一点点夸张。两三分钟后,我坐下来。张先生像是在看我。我看出他感到迷惑不解。他说:‘吉姆,大家都知道您是一位优秀的经理,否则我们也不会聘用您。但是请告诉我们您遇到的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同心协力解决它’。”
请告诉我,您遇到的问题。
这就是丰田文化的核心。
30年前,丰田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汽车公司。现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净利润116亿美元。多数分析家把丰田的成功归于Kaizen战略,Kaizen来源于日语,是持续改善的意思。Kaizen是一个发现并改进小毛病的过程。
在丰田工厂,从物业管理人员往上,任何一名员工一旦发现问题,都有权利暂停生产线。每家工厂的地板上都装有电线开关,称之为andons。Andons是指用三色灯作信号,比如红黄蓝。红色表示有异常,需要立刻处理,黄色表示需要常规检查,绿色表示正常运转。员工提供了大量的改善意见,都是些小建议,比如零件防止桶的位置移动一英尺。但是积小致巨。
据统计,每年丰田的每一条装配线会实施大约1000个新想法,自战略实施以来总共积累了约100万个改进措施。
这个持续改进系统造就了丰田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在训练自己的一项技能,并且感到进步缓慢。那么试一试“丰田5问”。告诉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哪怕发现了非常微小的问题,你都要知道,进步的机会来了,连续问自己5个为什么,也许你就找到了改进的方法。
哪怕一个问题问一个为什么,找到了原因并付诸行动,这一天就进步了一点。
一个问题连续问7次,不但可以连续进步一周,那将是一个小飞跃。
4. 关键在哪里?
发挥每天进步1%的威力的原则:
确保不退步
必须是持续的进步
必须是累积的
操作要点:
运用已经积累的技能;
迈向更高的目标;
发现问题;
通过问问题找到改进办法;
行动。
如果不能连续的进步,成功这事儿就不要想了。
但如果你能够连续的进步,即便是平均下来每天能够进步1%,那么你会迎来奇迹。
是不是觉得查理芒格的话更有道理了?
查理芒格,巴菲特的秘密武器
最后,来一句狠的。
Without continual growth and progress, such words as improvement,achievement, and success have no meaning.
没有连续的成长和进步,提高、成就和成功,这样的词汇就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那位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各种家再加上美国的国父之一,查理·芒格的偶像,复利的鼻祖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的。
我是核聚,关注我的公众号,一起玩生活核聚变。
文/核聚
关键字:产品经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