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视角 VS. 产品经理视角

下午,我被老板临时叫上一起参加了一个产品 Demo 会议。那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新产品,向我们做 Demo 的,则是一位印度人。原以为又得面对可怕的印度英语,没想到对方开口时,却说了一口流利的中文。厉害!

等到对方讲解产品时,刚开始我还兴致满满的,但后来对方越讲越细,每一个功能的使用流程都要演示一遍。加之 GUI 做得实在丑陋,整个过程下来让我倍感乏味。

Demo 结束之后,老板兴奋不已,对产品大为赞赏。我却颇有微词:界面太丑了,还是十年前的风格,而且使用体验不好。

老板并没有否认我的观点,但跟我讲了一句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话:「它能减少多少人的工作量啊!」

我沉默无语。脑袋里的画面,瞬间由产品丑陋的界面切换为平时的开发场景。

按照以往,要做出一个网页,无论复杂程度如何,随随便便就会牵扯到三四个人进来。假如每个人需要投入 1 小时,那一个网页就花费了 3 小时的人力成本。但假设使用第三方平台由一人就能轻松搞定的话,尽管最终视觉效果不如自己做得好,但只要投入 1 小时的人力成本。

说白了,我的视角是这款产品的使用体验不好。而我老板的视角是,体验的确不好,但可以省去不少人力资源投入。这两种视角,显性上来说是关注方向不同,但隐性上,我老板的视角则更深远。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一味地关心用户体验(当然这是好事),却始终没有跳出产品本身来看待这件事情。

菜鸟的毛病。

菜鸟产品经理常常痴迷于产品的细节设计,张口闭口间总离不开「用户体验」。而优秀的产品经理,则能在商业、设计和用户体验之间巧妙平衡。

有时候,我特能理解老板对于「这个页面要花两天才能搞定」的无可奈何。所以,当其它产品能让自己一人花上半小时就能快速搞定这个页面,为何还要等上两天呢?如果你曾使用过问卷网或金数据这样的产品,你应该对此深有体会。

实际上,在企业服务市场大为光火的今天,聪明的团队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或工具来提升效率或节省成本。

对此,产品经理能够做点什么吗?我觉得,应该尽量拥有一个自己的百宝袋。当你的小伙伴提出某种需求时,你便能从百宝袋中拿出法宝。

图片来源:Dpockets.com

比如,当你的团队准备挽起袖子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销售管理系统时,你可以及时推荐 Salesforce;当你的团队试图寻求一种方便多人协作的文档工具时,你可以及时推荐石墨或 Quip,摆脱古老而难用的 Word。甚至,当你的同事准备报名参加英语培训班时,你可以让她/他试试多邻国。

当然,拥有百宝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向谁炫耀自己见识多么广,而是,当你去探索、试验并收藏各种法宝时,其实是为未来做更多更充分的准备。再者,探索本身就充满许多的乐趣啊。

再谈回视角。

为什么自己跟老板会有不同的视角呢?信息量不同。

如果你只知道 A 跟 B,你能够考虑到的也许只有 A、B、AB 和 BA 这 4 种情况。但如果老板知道 A、B 和 C,则有 15 种。不同的信息量,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但不可避免的,也会让抉择更难。

对此,产品经理又能够做点什么呢?如果你不希望直接从老板口中得出某个定论的话,向老板请教吧,让她/他分享你没有掌握的信息,这样,你便有机会更加多维度思考,然后慢慢接近老板视角。


嘿,我是 Dominic H,一个后知后觉的产品经理。

题图来自 Nikon 在 YouTube 上的视频:《A Different Perspective: Photography through a Glass Ball》。感兴趣的话请 点击这里 观看(4 分钟),看看一位年轻摄影师如何通过玻璃球拍出一个不同视角的世界。

文/Dominic_H

关键字:产品经理, 视角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