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力落地的波折之路(前篇)
一、背景
1. 后疫情时代背景
随着19年新冠疫情在国内逐步得到控制,疫情管控常规化,现在各行各业都已经回归到日常工作节奏。
但俗话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不管是金融、互联网、房地产还是其他传统制造业,都一定程度地受到影响,降薪、裁员、换岗等字眼逐步在每个行业中出现。
这里面不知是因为国内疫情管控从而耗费的人力物力导致的“果”,还是因为疫情加速了各领域的寻求新突破的变革之路,而应用AI能力在当代社会似乎越来越难以寻求突破。
2. 实际工作开展时KPI目标
“那个小钟啊,目前负责的产品线中你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方向,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法,也可以去沟通下业务实际的需求,找找有没有可实际落地的AI产品出来,然后整个产品计划给我。”
去年年底的某天,领导突然跟我说了这句话,回头我看了下我KPI目标里,突然多了一项创新产品相关1的KPI。
于是AI创新项目,准备拉开序幕!
二、构思
1. 基于业务需求沟通
需求需要依附于实际业务场景,在金融行业中,风控是核心,风控监管是强刚需的业务点。
譬如消保或者监管局时不时就会有定期检查各项工作是否符合监管发文的要求,各类数据对接方式及数据权限对行内行外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在实际的需求沟通过程中,有一个比较难办的问题,如何让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提供我想要知道的信息?
由于处于乙方被动的地位,本身就不存在对等的沟通,而这带来的就是信息差的问题,可能在你表达的意思中,你只是单纯提出了一个产品原型。
但在甲方的眼里,会误认为你已经准备对接完了技术方案,准备好上线计划后提出的idea,特别是对某些奇葩甲方(如需求不需要评审,功能讲清楚了直接就可以上线)来说,这更加是需要尽量避免的。
譬如场景如下:
- A:X经理好,在现在质检平台的使用上,你觉得声纹区分对话角色这功能对你有没有帮助呢?
- B:这个不好说,明天你先跟你们技术部门搞个demo给我看看效果,我再回答你。
ding~好了,又要给开发加塞需求了,准备好挨骂和加班吧^_^
在这类场景中,作为乙方这种特殊的地位,为了团队管理及版本管理着想,你必须把握好说话的技巧,不能直接告诉甲方有一套方案,而是采取迂回的方式,间接提问,如“业务现在觉得咱们的平台使用体验如何?”比“你觉得现在平台有XX功能对你有帮助吗?”要好点。
一般而言,作为甲方,才能提出具体的方案,乙方不做方案的决策,只提供建议和评估结果,这是沟通的技巧之一,也是减少不必要工作的方式之一。
2. 基于业务需求思考
获取到业务需求后,我们需要思考AI能发挥的作用是哪些呢?我的思路为以下几个步骤:
1)AI应用的价值
其实AI应用的价值一般都是确定的,如金融行业里,一般都是以下两个价值:
- 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成本:客服领域接入对话机器人\IVR\外呼机器人,无非就是降低人力成本,释放更多坐席
- 提升安全,减低风险:车载领域接入对话系统(NLP能力),减少客户手控频率,专注行车
2)依据行业特点,确定AI应用的领域
这块主要从你负责的领域着手,从竞品和业务诉求出发,确定你要尝试的领域。
依据2/8时间原则确定你要创新的产品形态及业务价值:
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开始了友商的调研之路。
3. 基于业务需求调研
创新离不开模仿,在当前时代下更加需要借鉴同行优秀竞品进行调研,调研角度一般需要从客户特征(大中小型客户)、产品能力、业务场景(垂直领域)、优势与局限等角度进行对比。
因为我调研的方向比较发散,我选择了以下三种调研方式:
方式1:网络搜索竞品
一般都是通过网络百科搜索,检索关键词选择为金融行业+某某产品,或者直接在各同行的官网检索解决方案,一般信息都比较的全面,包含了产品介绍、业务接入、面向客户、产品收费等信息,
如我在看了部分涉及到AI能力的产品官网介绍后,抽取出以下信息:
- 大部分产品支持部署方式多样,支持私有化部署\公有云部署
- 面向客户为大中小型客户,主要面向客服\理财\质检\风控等垂直场景
- 大厂主要体现其AI通用训练的输出,而中小厂更多是体现其对业务流程的理解程度
- 通用性的功能有报表统计、操作记录、日志管理
而这对我们的创新产品其实是具有启发性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以上信息作为输入。
方式2:与产品售前进行预沟通
这个是最快也是最直接能获取到你想要的信息,通过在同行的网站中预留你的联系方式,让对方的售前提供一手资料及产品介绍文档。
一般都是通过添加微信\电话沟通,获取相应的产品资料,以及面向的客户等信息。
但这个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个人而言需要比较强的沟通及业务谈判能力,另一方面对友商而言,其实不太友好,同行的产品也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的一部分,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切记需要保护好友商的材料。
方式3:实际体验产品功能
部分同行会在官网预留功能体验入口,通过手机号注册等方式进行产品功能的预体验。
如我在调研的时候就刚好看到某公司的远程面审产品,并且实际体验后写了一份报告出来,这也是比较直观能抽取到你想获取的产品功能,以下为我调研产品输出的部分材料:
4. 基于实际情况选择方向
基于以上的信息,结合在我所处负责的产品线,我选择了面向银行客户的质检平台形态,理由有以下三点:
- 目前公司存在成熟的产品线支持我对外扩展-开发成本可控
- 实际业务强刚需业务点-每日几千的业务单需要质检,监管强刚需需求
- 市场背景广阔,但同质化产品现象严重-功能类似,缺乏应用创新性
然后再结合我调研的产品信息,梳理了以下材料(已脱敏):
由此我们再基于业务实际的诉求,抽象出具体的功能点:
上图左侧对应的就是业务诉求,右侧对应的就是基于左侧业务诉求整理的具体功能。
实话说这一步是对产品经理最难的一步,也是对于笔者来说,最难的一步,一方面你要对业务真实诉求了如指掌,张口即来,另一方面你又要跳出业务,剥离出定制化的功能,抽取通用功能进行产品化。
在本次的创新尝试中,不仅要从业务出发,还要跳出业务,纵观同行情况进行功能产品化,这真的是对一个产品人综合能力的考验。
而此时我们针对业务诉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有了一份基础材料,那么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基于这份材料开始具体的实施计划。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 @SiegZhong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