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产品,如何扩大目标用户群?
在小米有品上看到冲牙器时,心想这得是多么精致的小公主,才会每天饭后如此大张旗鼓的清洁牙齿?牙签牙线不就挺好用的吗?冲牙器这玩意看起来既麻烦又耗时间,而且感觉一不小心还会喷到衣服和脸上。
冲牙器要解决的问题,市场已有其他解决方案,想必目标用户应该十分小众。忽然想到产品经理的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找到产品的目标用户。如果我们负责的产品,也是一个类似冲牙器这种小众的产品,有没可能去扩大目标用户群?
认真想一想,也是有些思路可以打开的,所以就以冲牙器为例,探讨一下如何不改变产品功能,而是通过改变用户对于产品认知的方法,从而扩大产品的目标用户群。
一、冲牙器的目标用户是谁?
冲牙器的核心功能是清洁牙齿,目前大家对于清洁牙齿的产品,最熟悉的是牙签、牙线和牙刷,使用冲牙器的应该不是很多。
大众对于牙齿清洁的要求,就是饭后不塞牙,早晚口气清新。牙签牙线和牙刷已经“足够好用”地满足这两块的需求,也就是大家的痛点已经不显著了。因此只有少部分对于生活品质和牙齿清洁有更高追求的用户,才需要冲牙器。
二、扩大用户的方法比较
扩大一个产品的目标用户,通常有两个方法:
一是强化产品功能的价值和必要性,也就是教育市场,说服用户传统的牙签牙线的清洁效果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冲牙器深入清洁,才能真正保护牙齿,让更多用户认同冲牙器的必要性。
教育市场成功的前提,是用户能感知到痛点,但是对于习惯使用牙签牙线和牙刷的用户来说,这些已经足够好用,对于清洁牙齿没有可感知的痛点,因此未必有效。类似一个身体健康的年轻小伙,只要没生病,对于所谓的营养均衡之类的宣传就不会有太大兴趣,通常也不会主动去吃维生素。
另一种方法是改变人们对于产品的认知,也就是重塑用户对于冲牙器作用的认知。口香糖刚发明出来的时候,只是一种普通的糖果,目标用户是小朋友,后面将其重塑为清新口气的生活必备,就打开了全新的市场,所有用户都成了目标用户。
冲牙器作为一个牙齿清洁工具,目标用户就只有对于牙齿清洁特别关注少数人。拓展更大的市场,让更多人成为目标用户,就需要重塑大众对于冲牙器的认知。
三、如何重塑人们对于冲牙器的认知?
冲牙器的正常认知是一个清洁牙齿的工具,相比常见的牙签和牙线,缺点是操作更麻烦。实际上,人们并不害怕麻烦,只是不想白麻烦,麻烦是一个门槛,同时也是一种体验的过程。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做一些看起来很麻烦的事,比如美甲、按摩、逛街、打球、旅行等等。这些事情的共同点是,人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功能性的结果——买到一件衣服;更重要的是享受过程中的体验——试穿了无数的衣服。由于过程体验的乐趣,所以我们将这些行为看成是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为了结果所付出的代价,体验的过程成为了消费的目的本身。
冲牙器作为清洁牙齿的工具,从结果上看,人们所能感知到的好处不明显,因此没有动机去付出更多的成本,以追求看不见的收益。但是我们将目光重新聚焦到“使用冲牙器的过程”,则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种休闲娱乐的生活体验:冲牙是与一日三餐相结合的,冲牙的使用场景也是在家中,所以冲牙的过程体验,就是家庭中承担每日做饭任务的成员——通常是家庭中的女主人,在辛苦忙碌的买菜洗菜做饭吃饭后,一边冲牙一边跟家人聊天,享受着彻底的放松,以及对自己辛劳的犒赏。
一种新的认知,让用户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有效方式,是结合用户大脑中熟悉的认知符号。关于饭后的休闲,大家有一句熟悉的话,叫做“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同时由于冲牙器的作用与我们熟悉的牙签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借用“牙签”作为符号,将冲牙器称之为“水牙签”。
结合“牙签”和“饭后抽烟”两项认知符号,我们可以将饭后使用冲牙器的过程,重塑为“饭后水牙签,快乐似神仙”的体验,从而辛苦做饭的人也有了自己的乐趣。
想象一个场景:
一位妻子在辛苦做饭并且吃完饭后,背靠椅子,一只脚踏在老公或小孩的凳子上,一边冲牙一边家长里短的聊着天,既清洁牙齿,又放松自己。享受着跟男人一样,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的乐趣,是不是跟美甲逛街一样,充满了快乐体验?
四、结语
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吗?支付宝是一个付款工具吗?美团是一个团购工具吗?刚诞生的时候可能是,但是他们都在不断的“重塑”自己的定位,希望成为用户认知中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
产品经理工作中,不是每份工作都是社区、游戏这样大产品,有时候可能负责的产品,就只是一个面向小众用户的小产品。目标用户不一定受限于产品本身的功能,给产品赋予不同的意义,也许能打开另一份天地。
本文作者 @身边的行为设计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