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产品演进看用户增长
最近主要精力在研究教育行业的一些增长产品,探索一个比较能落地的获客方式。
在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教育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增长已经是一个处在过火的话题,那么我尝试在思考,一个产品获得了用户增长,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呢?
一、用户增长的本质
目前,我的认知是,用户增长的本质是「需求被更好地满足」,这里需要拆分为两个点来考量:
- 需求是什么?是把握用户的场景中的「没有被满足的」「没有被很好满足的」痛点;
- 是否被更好地满足了?也就是说创造了足够大的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
产品本身得能够切合场景、满足需求,用更好的解决方案来提供用户价值,随着用户习惯、市场环境的变化,产品能够快速适应并迭代到当下最优解,这样的产品都得到了「用户增长」的结果,是毫无例外的。
如果一个产品希望获得用户的增长,那就看是否可以把下面几个关键点讲清楚。
二、出行行业用户增长案例
拿出行行业滴滴的创业史来说:
- 旧体验:只能路边扬招、电话预约叫车;
- 需求:马上叫到车;
- 新体验:手机一点,在屋子里5分钟内叫到出租车;
- 迁移成本:司机们被安装上软件后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接单;乘客则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发单流程同样简单。
在这之后:
- 用户在极端天气下不用在户外叫车;
- 更急的用户通过司机红包可以更快叫到车;
-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叫到不同类型的车;
- 用户可以预约叫车、给他人叫车。
滴滴的出现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捆绑束缚,一次次的新体验迭代上线,使得用户一次次感受到自己的出行需求被更好地满足了。
在滴滴创业初期「马上叫到车」的需求被优先满足以后,滴滴跟随用户习惯、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各个用户细分需求场景布局出行解决方案。
再到后来越来越多的诸如:「最后一公里」「公交」「拼车」等大出行业态需求、「货运」「外卖」等物品流通需求、「加油」「充电」「车服」等下游服务需求、「国人出国叫车」「国外本地叫车」等国际化出行需求,也都逐步的迭代进入了业务大盘。
这每一次的产品及模式迭代,都能够考虑在当下场景内用户的需求怎样被更好地满足,之后很顺利就获得了一轮接一轮的用户增长。
三、教育产品演进
那么,我们再看看伴随教育行业发展的用户增长,似乎也有着一样的规律。
教育最开始是 中心化的、俯视的、结构化的:
- 中心化:我说你听,以我为主;
- 俯视的:我知道你不知道,我会你不会,我经验比你多,有一定的天生优越感;
- 结构化的:有个结构化的内容体系。
而校内教育的一刀切,保证全班平均水平的教学节奏,很难完全满足每个孩子个体的学习需求,校外的学习需求就应运而生。
一开始,往往以「补课」为核心诉求,「家教一对一」作为一个门槛较低且具备极高个性化需求满足度的解决方案逐步被家长和学生接受。
随后衍生出效率极高的「线下大班」模式,比如考研讲座、大串讲等等。
随着用户诉求进一步演化以及机构的资源和成本配置的迭代,「线下小班」教学模式开始风靡,既能够相比大班来说对于课中教学质量有更好的保障,又相对一对一来说具备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也保留了一定程度的个性化。
之后「线下小班」将学生按照学习阶段、学习情况来进行分层分班教学,使得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做到相对更加个性化更加贴切,每个阶段的孩子在自己相对更加适应的学习节奏中获得一个当下最好的学习效果,而站在机构全局来看,则也是效率最优。
当市场进一步发展,大班、小班的教学模式都能够满足细分场景的学习需求后,在时间上、空间上的整合需求逐步到来。
在线模式作为一个非常高效省心的选择被投向市场,在线录播、在线直播、在线大班、在线小班,各种交叉形态的学习模式诞生,很多家长也开始尝试这类学习产品。
然而,学习终究是个逆人性的事儿,在这件事面前,如果缺乏一个线下空间场、教学场、同伴场,很难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透过屏幕,在课中都可以有较好的学习吸收效果。
这时的教育产品中,除了主讲老师外,引入了辅导老师来做课中跟课(保障孩子们课中的问题能够被解答、课中认真听讲)、课后答疑、批改作业、巩固知识点等,经过市场验证「在线双师大班」模式就形成了如今在线大班双师直播课的产品形态。
当然技术的演进也逐步开始赋能教学,在直播课之前诞生的录播课中,学生只能单纯的听讲,没有检验也没有答疑。
我们尝试将视频切片,在教学片断中加入选择、填空、PK、拼读等教学互动环节,使得录播教学有了更加贴近真实教学场景的节奏,使得这种内容生产为主导的录播课升级成为了AI课,附以辅导老师的课后效果保障、为pre-K孩子们专门制作的可爱动画课件、通过摄像头和AI技术来判断并提醒孩子在课中认真听讲的监课方式等等等等,AI课才又在2019年前后开始站在录播课的肩膀上再一次爆发。
每出现一个新的模式,都是对核心需求在旧体验下被更好满足的替代产品,才会形成一轮又一轮的有效用户增长。
如果尝试把教育产品的发展落在一个坐标系内,那大概有这么两个坐标轴「教育&娱乐」「服务&内容」:
- 教育:资源稀缺,小初高学区、高等教育、公立私立、科研……
- 娱乐:流量稀缺,热搜、顶流、电影综艺电视剧、游戏……
- 服务:课程服务,严肃授课教学课程服务的产品……
- 内容:教学内容,承载各品类形态教学内容的产品……
我们会发现,教育行业产品是逐渐从「教育」向「娱乐」化、「服务」向「内容」化的方向演进迭代的。
渐渐的,那些更偏娱乐化的「游戏」、娱乐与内容交叉的「动画片」以及更偏内容×教育的「教育出版」三个方向都是未来教育产品发展的外延方向。
- 游戏化的教育产品:洪恩、火花、嘟嘟数学……
- 动画片的教育产品:斑马AI、小猴AI、各种AI课……
- 出版化的教育产品:摩比爱数学、RAZ、红火箭……
四、总结
总之,下一代产品总是用更高的效率来解决上一代的需求,提供了更好的新体验来代替旧体验,也就自然而然的实现了用户增长。
小到一个同类竞品功能上的迭代,大到一个产品模式的演进,实现了用户增长的产品,其底层本质都是「需求被更好地满足」。
「需求被更好地满足」换句话说就是做好产品,找到满足当下需求的最优解,用户增长是果,产品本身立得住才是因。
作者:Mr.cat,微信公众号:猫爷漫谈
本文作者 @Mr.cat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