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是如何用半年的时间,将微信粉丝做到一百万以上的
概率论的logo
-1-
微信公众号涨粉的常规办法
最近有位朋友有运营公众号涨粉的需求,于是,我最近开始研究如何让微信迅速涨粉。
众所周知,微信的红利期去年年底,基本就结束了,和app同质化一样,微信公众号如果只靠内容,除非有特别新颖的角度,是很难脱颖而出的。
之前也在新榜上看到过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两个月从70万涨粉到150万的电影工厂,主要方式是花钱买时间, 和粉丝重合度的大号互推,以及做微信的SEO, 要是对微信怎么做SEO感兴趣,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一查。
但是这种 花钱买时间 的号,大部分创业公司是做不了的。
所以还得想一些新的办法。
而近期刚好有一个号,验证了我之前关于如何迅速做大一个微信号的想法,那个号叫“概率论”,做的是创意互动的轻社交平台。
他们把我之前很想做的一件事用他们的方式做到了,就是做 创意类社交活动。
我非常佩服他们,因为他们这个团队真的是足够扎实,不论是排版,还是文案写作,从一开始,他们的水准就很高,而在磨合了半年之后,终于找到他们的核心点, “创意社交” ,这个是我认为他们能在今年下半年,迅速涨粉到一百多万的最重要原因。
-2-
创意社交的背后
之前研究新世相的时候,张伟说靠内容涨粉的时代结束了,如果不能和粉丝互动,不能做出更流行的有影响力的活动,内容创业的瓶颈就到顶了。我深以为然,因为如果只是文章,那不就意味着文字的搬运吗?
如果不能够和粉丝形成更深度的链接,公众号的内容,不过是以前的报纸,搬到了手机上。这才是我坚定的认为,社群一定是往后的营销里,能够建立起壁垒的重要营销手段。
因为只有形成社群,才能够有真正的凝聚力。
比如“毒舌电影”,可以通过组织粉丝提前为好文艺片预定包场,给国内一直很难上院线的文艺片,提供了上院线的机会。按照以往的票房情况,一部文艺片的票房超过一百万就挺不错了,“毒舌电影”号召粉丝去包场就贡献了几十万的票房,影响力可见一斑。所以,微信公众号并不只是微信公众号啊, 好的微信公众号应该是能够服务好它的粉丝群体,并带着他们一起去干点事情的~
-3-
概率论的产品打磨
虽然半天都没讲概率论,但是别急,因为前面这些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的。
为了研究概率论,我前天花了一个半小时,找他们公众号的爆发点,从他们2015年11月10日第一篇文章开始,翻到了今年5月20号,整个 公号定位、产品打磨基本完成 期间的所有文章,把这一段时间里的文字和内容进行了大致的概括,并记录了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和点赞数。
5月20日的“一周CP”,成为他们运营半年之后,阅读量最高的一篇。
这个活动也成为了他们的 品牌系列性活动 ,而这个活动确定出的形式,也成了概率论创意社交类互动惯用的形式,也是从五月开始,概率论的内容更新趋于稳定,每周的形式基本上由“文字、语音、图文、活动报名、公布活动结果和活产出的故事内容”这个方式进行循环,而之前的更新,真的很任性,有时候一两周才更一篇~
打磨出了“一周CP”这第一个demo之后,“概率论”往后也在不断的探索其他的创意社交活动。
用半年的时间,做好从零到一,找到引爆点之后,复制demo,所谓最基本的互联网操作思路。
-4-
微信公众号只是图文吗?
我觉得概率论值得借鉴很重要的一个点在于,人的新鲜感是会耗尽的,但不同的形式产出,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并且,不同的形式,背后的功能和玩法也不一样。
比如,概率论的一张美图,足够打动人的美图,因为够美,大家也会去转,去发朋友圈,甚至会因为不同的关键词,登上百度图片,因为带着概率论的logo,在第二次传播第三次传播的时候,和图文的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罗辑思维每天早上的语音,早上起来大家都很困,都不适合阅读文字,但是听听语音,边起床边干点其他的事,顺带回复一下“关键词”,和罗胖互动一下,就很适合这种场景,当然这个语音的播放又不适合嘈杂的环境,和图文比,应用场景又有一些劣势。
不过,这种设置的背后,一是在众多只推图文的公众号背后,显现出差异化,二是这种设置,应该是参考了分析过种子用户的阅读习惯,才固定下来的。
-5-
只要你服务好用户,用什么并不重要
其实你用任何平台,用任何载体都无所谓,只要你能完成价值这一块的输出,并让你的用户感受到就行。当然,不同的载体,特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微信和QQ,后者其实更适合深度聊天,但前者更符合大家的使用习惯,毕竟我们大部分时间里,总要看好多次微信,顺带完成群阅读以及文章的阅读。
再举个例子,视频网站是可以完成教学的,微信群可不可以?当然也可以,只是产品的设置会更不一样。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各种视频网站和我做的“营销案例分析”微信群的区别。
对于运营和营销而言,并非一定要有app,有网站,才能算有产品,才能做数据分析。
内容产出作为运营和营销的基本功,本身也是可以当做产品的,甚至你都不需要开发,直接像我这样,每天在群里做分享,然后用微信助手机器人记录当天的发言情况,新进群人数,退出人数,以及引流来源,什么时间来的人多,他们都想来看什么等等等等,这些做扎实了,用户分析不也基本就是这个套路吗?用户画像不也基本是这个套路吗?
一通百通的,所以 做事很重要,理解你做的什么事,为什么做这个事,也很重要。
这才是我觉得概率论特别厉害的地方,他们用半年的时间,理解了自己要做“创意轻社交平台”,把最早线下的活动基本上砍掉了,专注做好大学生这个群体,然后在针对这个群体“喜欢有趣,爱尝试新鲜事物,转发成本低”这些特点里,把“创意社交”和连接做到极致,才成就了今年下半年的飞速增长。
我昨天用新榜查的时候,概率论的粉丝数是这个。
来自新榜的截图
大家如果想做好微信公众号,记得 多研究那些大号,不要只看表象,匆匆翻过文章,要多看里面的细节。
-6-
概率论的报名流程及优化
"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是继上一次寻找"同年同月同日生"之外,还扩充了"寻找同名同姓"的活动,从小到大并没有认识过完全同名同姓的朋友的我,对这个活动还是蛮感兴趣的,特别是上一次通过概率论认识了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不过那位朋友因为名字比较大众化,所以对这次的活动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这这也是概率论需要不断扩充活动类型的重要原因, 参加过活动的粉丝一般会成为喜欢它的用户,但这群用户会有更新的活动需求. 而像"一周CP"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做下去的原因,你们应该也能明白,这个世界总有没参加过的人嘛,毕竟十三亿人~但回过头来想, 已有的活动形式对于已经参加过的人来说,吸引力应该就很小了 ,所以如果不能出新花样,概率论就只能不断的寻找新的创意社交活动进行扩张,这是成就他们发展的地方,也可能成为限制他们的地方.
从活动文案本身而言,在简单的介绍完活动背景,玩法和意义之后,设计的报名流程是先在后台回复"活久见",做好第一步的关注.
这里夸一下文案,简单直接有趣,活动信息也讲的很清楚,符合 好的活动文案的标准,即把亮点简单讲清楚,让用户有参与的冲动。
活动文案是非常不适合写长的,因为太长用户就没耐心参与活动了.而概率论在文章的第三屏,就给出了报名方式,方便心急的用户报名,第四屏才讲活动的意义.
回复了“活久见”之后,公众号进一步给出了活动参与规则,到目前为止,活动流程,文案都是非常顺畅的.
报名流程
但这个地方,我是建议它再加上"请准备好截图,并把截图的名称改成全是数字的", 因为这一步的报名坑了我很多次!
它的两个报名入口,都是用报名表进行的,并且无论是关闭后重新进,还是切换到另一个app再切换回来之后,都需要重新再填写,做不到保存。
但是,第一,没有截图的小伙伴填到了最后发现需要截图,于是需要切出报名表重新截,第二,截完图发现,自己的截图还需要改成完全是数字形式名称的图片,于是还得把图片再传到电脑上,修改后再回来, 我两次报名都经历了三次的填写,用户体验上是非常差的, 这块可以做的优化,步骤其实不多,但是效果会很明显.
比如,把我强调的 "请准备好截图,并改称数字形式的,否则得重新填 " 在后台里就讲清楚,并在报名表的第一项,就要求上传截图,这样流程会更顺畅一些.
另外就是,对自己的公众号进行报名系统开发,或者是等微信小程序出来之后,开发一套报名的社交小程序,这样的话,用户体验应该会好上不少.
转发流程的设计上,因为活动比较有创意,大家在转发时也不会太反感,反而会有一种群体归属感,但是报名的流程设计上,是有很大一块可以优化的.
-7-
总结
这是花了三天的分析时间,对概率论公号研究的总结,作为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创意社交公众号,它确实做得很棒,细节上还有待优化,而瓶颈,如果公号本身没有更突破性质的调整,可能不久后就会到来,毕竟它的粉丝已经过百万了,而全国的在校大学生在今年的总人数,是2600万,这个比例,并不算低了。
每个领域都有天花板,但占据好天花板之后,用好这个天花板里的所有资源,也很不错~
因为把前两天的分析也整合了
所以今天不知道该怎么算写作时间
但今天的写作没超过一小时
和你一起
思考一些和我们都有关的问题
文/试图思考的二哥
关键字:产品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