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应该赚不该赚的钱?
大家看到标题可能有点懵,不知该如何选择。什么叫“不该赚”的钱?为了便于讨论,笔者为此加上一个略粗糙的定义:赚取的利益超过了所提供的实际价值。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骗利”。当然欺骗也分善意欺骗和恶意欺骗。
笔者对健身行业还算了解,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业态。理论上,以目前的超低年卡价格,没有一家健身房可以盈利,但是各家的价格却越卖越低,为什么?因为约85%的会员开头热了一阵子后再也不会来了。所以,健身房可以通过大量“超卖”的方式,用不来会员的钱补贴经常来的会员,从而取得盈利。好了,问题来了,这部分会员的钱该不该赚?主流派会认为当然要赚,这是白送的银子,会员不来是因为他们自己懒,怨不了别人。也许短期内(特别是健身小白红利泛滥期),这样做的确可以赚到不菲的收入。但是笔者却认为,中长期来看,这部分会员的钱不该赚,或者应该避免去赚这样的钱。
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如果我是一个购买了健身年卡,但是去了一次就再也没去过,试问我第二年还会续卡嘛?反正我肯定不续,问了身边的朋友也都不续,觉得一次几千块好贵,或者压根就认为健身和自己没啥关系了。对,你是白赚了几千块钱,但是也做死了一个客户和他身边的潜在客户。
换而言之,比如我们售出了一张年卡或者一套私教课程,脑子里不应该想着客户别来,而是应该盯着客户来,帮助客户建立对健身的正确认识并帮助他改变,这样才能细水长流,断不可竭泽而渔。
任何生意都适用这个公式:R=(Vn+Vo+Vr)*P ,其中Vn代表新客流,Vo代表老客流,Vr代表口碑转介绍客流,P代表客单价。越成熟的企业Vn比例越低,Vo和Vr的比例越高。
现在大家获客越来越不容易,如果还是抱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老思路,获客成本会不断攀高,而老客户的价值会越来越低,生意没法长久。进一步,如果大众逐渐认知这样的短期“骗利”行为,那么短期的骗利也将不复存在。这样的事情其实正在发生。
“短期骗利”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可以大行其道,因为中国人多,小白多,信息不对称,骗一个是一个,也能赚的钵满盆满。可是现在不是了,小白可以被骗一次,或者二次,但是很难被骗三次,加之互联网使得信息高效流通,大家都会上网查查口碑,朋友圈问问朋友,一锤子买卖越来越难做啦。
作者 w_jeff
关键字:产品运营, 会员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