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具型 APP 的困境与出路!

工具类产品要产生价值,就不能只是工具,而是要提供服务。

工具型APP在2016年的增长态势依然强劲,不管是过去的“2016年度中国市场app排行榜Top500”还是在上个月(2016年12月)的“中国APP活跃用户排行榜(TOP450)”,工具型的APP在前十名中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席位。

工具型APP在早期凭借着人口红利迅速笼络一大批用户,加之工具APP本身就是为解决特定某一个很明确具体的需求而存在的工具,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更加助长了早期工具型APP的“嚣张气焰”。

不过现在市面上的工具型APP面临着3大困境

1.虽然工具型APP有着流量的光环,但却依然是单一的变现途径——广告,让很多开发商看不到产品光明的未来。这就是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工具型APP最大的困境。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款APP想要实现盈利,就必须经历四道门槛:第一道是拥有良好的产品体验;第二道是需要拥有大量用户;第三道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第四道是能使用户长时间停留。前面的三道门槛,在现有环境下较为容易实现。但是如果一款APP要使用户长时间停留,这个几乎是很难完成,因为这个涉及到用户的刚需、高频、社交、满足用户特定心理的需要,才有可能让用户在这个平台待比较长的时间。在现在数以亿计的APP当中,能做到这个的也很少,典型代表的是微信、微博等社交APP。

而工具型APP基本不具备社交属性,他只不过是满足用户特定场景下的需求而存在的。这个就像抽屉箱里面的锤子,我需要用到的时候我才会拿出来,不会用到的时候根本看都不会看。因此,即使现在很多工具APP拥有亿万级的流量,也很容易在商业变现模式的道路遭遇瓶颈。上述为困境之一,也是最大的困境。

2.而工具型APP的第二个困境就是人群规模瓶颈。我们都知道,在现有环境下,什么BAT、ATM等等一些互联网阵营巨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流量,人们也习惯把他们称为超级APP(平台),这些APP基本覆盖了全年龄段的人群,所以基本不会在人群范围上遇到天花板。

而也恰恰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创业公司在起步创业时,都会选择垂直类的领域作为切入口,产品垂直、人群也要垂直。比如现在很多APP在宣传自己的人群是特别垂直的,甚至把人群的年龄段细分至90-95这个年龄段,这样做是没有错的,但是行业也有句话:一个领域太过垂直,就会把自己逼入死角。

而工具类APP的是把垂直作为切入口,更是一个卖点,定位精准。但是一个APP想要做大做强,甚至IPO,就是要有足够量的用户群以及来钱的渠道。而垂直的工具型APP并不具备这样的特质。为第二大困境。

3.真正的用户刚性需求是有限的,而满足用户需求的工具却是多种多样的。就拿听歌的工具APP来说,我们可以选择的有:酷狗、QQ、酷我、网易云、虾米、多米、百度等等。所以在如今APP肆虐的时代,根本不缺可以满足我们需求的工具,说明这些工具型产品都是可被替换的。我今天可以用qq音乐听,但是经朋友介绍,觉得网易云音乐很不错,明天我就用网易云听歌了。

用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就是供大于求,完全处在买方市场。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今天用什么工具,你们这些工具的卖方乖乖地给我服务,我看你们哪家的服务态度好、功能强大我就哪家。其谓为第三个困境。

在工具型APP困境日益突出的现如今,很多开发商都谋求转型寻求出路,那工具型产品的出路都在哪儿?

1、现在很多产品都在尝试工具+社区,试图增强用户的粘性,留住更多用户

要说2016年哪个APP最容易成热点,我说是支付宝,估计没人会反对。

支付宝从2016年初的“集五福”到“校园日记”再到“AR实景红包”,今年再度掀起“AR扫五福”。支付宝的每一次活动,都能够刷爆朋友圈,但是离不开一个词:社交

支付宝是一个工具型产品,更是一个集衣食住行的超级APP。人们可以在上面点餐、订酒店、更可以缴纳水费电费,样样齐全。在这么个超级平台上,支付宝可以说是已经把工具型产品做到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体验一级棒。

但是支付宝有个大问题,就是用户在上面的停留时间很短,基本用完就退出。这也是张小龙,说的:好的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用户即走。支付宝做到了这一点,用户用完即走。但是却让支付宝团队寝食不安。

让支付宝团队寝食不安正是说出那句“好的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用完即走”的以张小龙为首的微信。

微信不是以工具起家,但是却威胁到大多数工具型产品的未来。微信在2011年以即时通讯出现,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也就是一款社交APP。通过QQ的导流和自身产品的优越性,很快便“杀遍天下无敌手”,经过几年的发展,用户总数以及活跃用户量一度超越QQ,坐上社交APP头把交椅。因为社交本身就是用户的刚需之一,而且是能持续黏住用户,所以微信从一款即时通讯APP做到现在的集衣食住行的超级平台,也不过短短几年而已,这是不是跟我在上面说的支付宝一样。但是支付宝不是以工具型社交出身,所以用户的认知中,支付宝是不具备这个属性,它只是个工具。

支付宝和微信相比,都是超级平台,但是支付宝天生没有留住用户更多时间的社交属性。因此支付宝就从微信做支付那刻开始,就走上了社交的不归路。

在2016年,支付宝的每一次营销活动,都是跟社交分不开,但是却每一次都刷爆了人们的眼球。这样的社交营销还能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社交属性对于工具性产品来说,不言而喻。

在这里还要说的一款工具就是墨迹天气。成立于 2010 年的墨迹天气,目前以提供天气资讯、广告营销产品和销售气象监测硬件为核心业务。其中广告营收占比约 95%。而根据最新的墨迹天气公布的后台数据,截至2016年的12 月 ,单个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 2 分 17 秒。人们只是拿它来看个天气预报,别的事情根本不会过多留意,也没这个时间去阅读。

所以,墨迹不可能“坐以待毙”,能想到的就是做社交。天气时景社区——一个让“墨友”(墨迹用户)以图文形式分享自己所在地方的天气和环境状况,互相交流的社群。

另外,墨迹还加入了拟人形象的穿衣助手等板块。在官网还明确表示,为了能够留住用户,之后可能还会考虑加入短视频、直播等更加能够传递实时信息的形式。

支付宝和墨迹是典型的工具型产品,在支付和天气预报两个领域都已经是属于龙头产品,但是却始终坐立不安,想尽一切办法做社交,但是前方道路依然艰辛。

2、2016年,是内容创业的元年,也是用户最关注内容的一年,好的内容可以持续留住用户,因此工具型产品也在试图打开内容资讯入口,留住用户

我们来看看BAT三家的浏览器,UC浏览器、QQ浏览器、百度浏览器,这些一个个当年的互联网搜索入口,现在都有自己独特的另外一个名字:uc头条、企鹅号、百家号。

浏览器作为互联网的流量入口,也到了转型的时候。如果单单作为一个搜索工具,人们似乎不会经常会用到他们,因为有2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浏览器本身就是一个可替代性产品,因为浏览器无非就是这样,网址导航,其他衣食住行等一些网站入口,所以我用哪家都一样,用户的粘性很弱;

第二个,现在是信息溢出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已经不单单从门户来,新媒体的出现,朋友圈圈、微博都已经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渠道,所以如果浏览器还停留在只是为用户提供搜索功能,显然已经是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

而这些浏览器工具APP,大多数在pc时代都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用户口碑,如果能够打开内容这个入口,对增强用户的粘性有大的作用。借猎豹全球智库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浏览器都有着4个特点:

1.浏览器都重点使用独家内容源,浏览器全力为自家内容源的订阅号推广。

2.短视频是这些独家内容源的发力点,也是浏览器重点在推的部分。视频就是最新形式的内容。抓住了优质短视频内容,才是抓住了未来的内容发展。

3.浏览器都在布局小说、漫画阅读,为之后的付费阅读跑马圈地。近年来浏览器一个很大的功能上的改变,就是可以在浏览器上在线阅读或者下载小说。从中国网民习惯上来说,一般都是在浏览器搜索小说下载,浏览器抢占小说市场有非常大的优势。

4 除了UC,其它浏览器在尝试社区化。在信息流,每个新闻资讯下面都可以评论,但是评论前必须登录浏览器对应的账号,UC支持的登录方式比较多,但百度浏览器只支持登录百度账号,QQ浏览器只能使用QQ或者微信账号。对应地,在浏览器中也有专门的社区,如QQ浏览器的“话题圈”和百度浏览器的“趣星球”。

其实除了这些浏览器,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工具型产品都有加入信息流,给用户提供最新的时事资讯。比如提供wifi的工具APP,我们不说wifi万能钥匙,就拿我身边的工具APP来说,就是提供wifi的地铁APP。

最近,广州的花生地铁已经全面上线,这也是很多在广州生活工作的一大福利了。在此之前,广州地铁是不提供wifi给乘客的,也不提倡在地铁里使用wifi看手机玩游戏。但直到最近的地铁wifi上线,地铁方已经能感觉到这是个不可逆的趋势,唯有顺势而流了。其实这也是个大商机,地铁的人流量其实不言而喻,每人都下载地铁wifi的APP的话,在不用任何推广的前提下(地铁本身就是个媒介),就可以迅速笼络上千万的用户。单单依靠卖流量就已经是个大生意,但是这也是不持久的,用户只有在进入地铁的时候打开wifi就会推出,停留的时间根本不会超过2分钟。

所以地铁方必须在留住用户上花点心思,所以提供内容资讯就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有用户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我们在连接wifi成功后,页面会自动跳到信息页面,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新闻资讯,这就是内容资讯,人们往往不用推出地铁wifi,就可以看到新闻资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让用户待了更长时间。

有社交功能和提供内容资讯都是为了让能够让用户逗留更长的时间,这也是大多数工具型产品的寻求转型的出路。当然了,工具型产品的商业模式岂止这两种。

在去年的12月15日,美图正式在香港上市,这对于一个工具型产品来说,就像一剂强心剂注入很多工具开发商的体内,信心马上增强百倍。

美图公司,这个发迹于桌面端工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衍生为超级 app,再进军游戏和硬件,在“美”的领域做到了最好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根据艾瑞咨询报告,在中国主流社交网络上传的照片中,有约53.5%的照片经过了美图应用的处理。从月活用户来看,除了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美图秀秀,美图公司目前共开发及推出23款应用,共拥有6款核心应用产品,其中,美图秀秀、美拍、美颜相机的月活跃用户数君超过1亿人。而作为美图公司目前最具有社交属性的产品美拍“2016年6月,月活跃用户数达到月1.41亿人。”

所以说,美图是个典型的工具型产品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工具型产品,只是单单凭借着强大用户流量登顶港股?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工具型产品的弱点困境我在上面都说过。

真正使美图估值超过50亿美元,在香港上市,不是单靠流量变现,而是在其他领域有突出的表现。比如硬件、电商。

我们都知道,美图是有一款美图相机。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其手机销量为28.91万部,收入5.5005亿元,占比95.1%。这款美图智能手机。凭借图像处理技术的纯熟与对拍照需求的把握,美图手机的毛利率将近20%,明显高于主流厂商。美图的收入结构也十分依赖智能手机。

而另外一个就是电商变现。我们在美图披露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到,美图的用户有七成以上都是对美有追求的女性,而女性相关商品的在线广告市场潜力实在是太大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5年中国化妆品、护肤品及个人护理行业的在线广告市场开支为人民币337亿元,并预期将于2020年达到人民币1,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0%。对于奢侈品、化妆品和快速消费品等女性相关行业的广告商而言,美图无疑是一个用户极为精准的投放渠道。

图片处理和电商的融合点有可能是有风口特征的虚拟试衣。虚拟试衣的主要技术是通过三维技术进行形象重建,再将生成的形象与服装进行图像上的匹配,这与美图在自拍中使用的人体工程学技术与图片处理技术有重叠之处。这也是美图未来的一大商业模式。

工具型最大的尴尬就是:变现能力和用户规模根本不成比例。

我们在文章的最后,借用搜狗的CEO王小川的话来结束本文:工具类产品要产生价值,就不能只是工具,而是要提供服务。

文字丨艺林小宇,专栏作家,互联网公司运营总监,独立媒体人,喜欢用白话文讲述移动互联网时事热点,专注于产品运营、策划、BD合作等领域。微信:艺林小宇(cs-jy8)

关键字:产品运营, APP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