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系列5——产品、技术、运营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趋势

一、历史如此吻合

1. 汉初三杰

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各位王侯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您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断绝粮道,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就一定胜利,攻就一定攻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史记·高祖本纪》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刘邦说这番话时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先说:运筹帷幄的张良,后说镇抚国家的萧何,最后是攻城拔寨的韩信。先制定目标(战略),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资源)进行调整,最后选择具体实施方案(战术)。先后顺序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先理想后实际、先战略后战术,由大到小、逐步推动,这是做事的基础逻辑。

假设自身缺少资源,可以想办法对外协调,自身发展的好,也许不用主动去协调资源,资源也会主动找过来;战术是根据战略和资源决定的,做事的时候如果大方向错了,细节做的再好也将失去意义。

以刘邦取天下任用的人才看,像极了今天互联网领域内的:产品、技术、运营。

1)产品(谋士)

产品经理在工作时像极了古时候的谋士,他们为公司领导出谋划策,引导着公司朝某个方向发展。他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要求上相对其他岗位要高一些,能否获得领导赏识是很重要的一环。同时,自身的岗位属性决定了工作之时难免会得罪一些人,能否获得领导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产品经理和谋士一样具有天然的隐士风格: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们做着梳理需求的工作,然而很多需求并非来源于他们自身,而是各个领域,很多时候公司董事长也会主动提需求,以前我所在的公司董事长每参加一次互联网峰会都会主动提出许多需求,这些需求来源于和他对接的一些高层次人士,然后对目前产品进行整改。

2)技术(丞相)

技术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基本保障,任何业务的发挥都无法脱离技术的支持,所谓国与国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互联网公司的竞争,恐怕也无法脱离技术的竞争!

3)运营(武将)

运营人员像极了古时候的武将,为自己的国家开疆拓土,现在的互联网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运营人员要做的很多时候不再是开辟新市场,而是如何抢夺其他竞品市场,大量的市场分析、竞品分析、运营分析随之而来,如何能够和其他公司的产品做竞争,如何以少量的投入获得最高额的回报,这是他们时常思考的问题。

2. 小结

萧何是江苏沛县人,是刘邦的原班人马,张良和韩信属于后期加盟;在互联网公司领域也是一样,技术一般都是领导的嫡系人员,而产品和运营往往是其他公司或者存在某种竞争关系的公司挖过来的,产品和运营人员的流动性要大过技术。

三人的结局和现在三个岗位的结局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1. 张良功成身退——产品会在产品做成之后退居幕后;
  2. 韩信因谋反被杀——运营因卷入利益纠纷被辞退;
  3. 萧何位居丞相不动摇——技术会一直在公司守护下去……

二、产品和技术、运营之间的联系

一般一家初创型公司,最先招的是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由产品经理协助公司领导做好产品规划,将产品规划方案制定的差不多的时候开始招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研究该产品的技术实现方案,之后开始研发……等到产品上线之后,再开始逐步招聘运营人员,由运营人员负责该产品的运营工作。

一般情况下,在产品刚上线之初,会由产品经理直接负责产品的运营工作,然后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逐步分化出一个岗位——产品运营。产品运营负责整个产品的运营工作,但是随着用户量的不断增加,需求的不断提高,产品运营人员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运营需求,便开始招聘大量的专业运营人员,最先招的往往是内容运营

一个产品成立之初,最需要的是往里面填充内容,增加用户黏性,随着用户黏性的增加,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专门的用户运营人员做运营工作,所以下一个招聘的便是——用户运营

当用户运营人员逐渐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企业可以进一步提炼用户不了解的需求,而这个时候,需要数据运营人员的出现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个点需要注意:数据运营一定要和用户相关联。假设数据运营如果没有和用户相关联,而只是单纯的内容数据,其意义会大打折扣,最后达到一定规模需要进行市场宣传,则会招聘新媒体运营

注:

  1. 以目前互联网发展趋势看,产品上线之初即会进行大量市场宣传,而不会等到产品上线之后再做;
  2. 新媒体运营类型相对广泛,部分公司因其自身特点也会称之为:市场运营、活动运营、线上运营……但其工作性质大同小异,主要是围绕市场来做。

产品经理在规划产品时建议适当考虑下运营人员的实际情况,因为现在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有岗位都有明确的标准规范,假设产品经理在规划产品时没有对运营方式进行思考,在后续运营阶段可能会对运营人员造成一些困扰,也不利于产品的推广。

三、产品和技术之间的矛盾

产品和技术之间的矛盾可谓是互联网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了,表面看是产品经理不懂技术和技术不懂产品的问题,但深一点看,是公司业务走产品路线还是技术路线的问题。

产品经理不懂技术的确是行业内的一大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行业的不规范导致产品经理的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产品经理对于技术本身也不需要有太多的研究,只需要根据所做产品了解其大概逻辑即可!

技术不懂产品造成的影响在我看来要大过产品不懂技术,因为产品不懂技术会在工作上直接体现出来,而技术不懂产品需要在市场上才可以检验出来,假设技术不懂产品,忽略市场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设计,很有可能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难以打开局面,对于一家已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的公司而言,所遭受到的创伤会更大!

产品在做设计的时候喜欢创新并非巧合,而是基于大的市场环境决定的,假设市场上已经有了某一款产品,现在又再做一款相似的,这样的话很难打开市场,所以产品经理在做设计时喜欢创新并非是受自身主观意愿影响。一定意义上讲,一家新创公司和一个新创产品本质上就是做创新!

对于创新技术人员多数情况下会比较反感,因为这种创新导致技术人员需要面临更多的技术难点,他们更喜欢沿用比较陈旧一些的模式进行开发,这样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会比较稳定。

在这个领域比较有名的是:柳倪之争。

柳倪之争,指1994年联想公司的两大核心人物柳传志和倪光南产生的分歧,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而总裁柳传志主张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

柳倪之争后来被认为是代表了中国企业“贸工技”和“技工贸”两条路线的争斗。在1994年,“柳倪之争”并不是一独特的事件,它其实是“中国制造”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的彷徨与争执。

从“柳倪之争”一开始,媒体就把这解读为“市场派”与“技术派”的一次决斗。在摆脱了倪光南的束缚后,联想上下统一了思路,开始在市场和营销的道路上发足狂奔,1994年,柳传志放手一博,任命杨元庆为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量跻身中国市场前三位。杨元庆也因此被誉为“销售奇才”、“科技之星”。

作为联想路线之争的失败者,倪光南似乎并不后悔,他依然坚持着他技术至上的想法,哪怕缺乏支持者。当年尚未完全成熟的联想最终还是选择了“贸易”“制造”“技术”的发展优先次序,循着这一发展思路,联想逐步成长壮大,并在2005年一举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无独有偶,海峡对岸的电脑业巨头宏碁,当年也作出了和联想类似的选择。

——数据来源:百科词条

虽然联想是一家科技公司,并不是互联网公司,但以其在行业内的地位看,足以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四、产品、技术、运营之间的路线选择

互联网公司产品、技术、运营之间优先发展哪条路线除了受公司领导影响外,还受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影响。

1. 专业发展趋势

以专业发展趋势看:2000年~2010年是产品的时代,这个时候互联网刚起步,行业赋予了产品很大的可能性,这个阶段,产品比技术和运营更重要;2010年~2020年是运营的时代,这个时候产品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创意消耗殆尽,公司与公司的竞争更多在于运营层面;2020年~2030年将变成技术的时代,因为产品方案、运营方案均已黔驴技穷,接下来急需技术创新,重新为产品、运营的创新打开局面,然后接下来又回到产品、运营时代……以此循环。

2. 行业发展趋势

2010年左右,一些巨头公司浮出水面,互联网领域开始流传一句话: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这三家公司分别代表了三个行业领域: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工具。每家公司都是依托于自身的行业选择走不同的路线:百度侧重技术、阿里侧重运营、腾讯侧重产品,到最后在互联网领域内形成了BAT三分天下的局势。

1)百度

百度一直自诩自己掌握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使中国成为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近几年也不再以互联网公司自居,而是改称人工智能科技型公司。但不能否认,百度的产品,像: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贴吧……都是依托于搜索引擎建设起来的。

当然,三家公司里最为人诟病的是百度,业内普遍认为百度过于倾向于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和用户的结合。

2)阿里

阿里1998年成立,在B2B领域打败了92年成立的慧聪;B2C、C2C领域又打败了亚马逊、易贝,稳稳占据了中国市场。其成功秘诀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其运营能力,比他的这些竞争对手更懂中国市场。

3)腾讯

腾讯的产品不用说了,伴随着大家一起长大,QQ、QQ系列、微信等,其核心产品都是面向C端用户。传闻QQ成立之初,马化腾为了调研需求,曾扮作女生和一些人聊天,从中获取到用户对于QQ的需求。

五、总结

产品、技术、运营三大岗位均为互联网公司的核心岗位,在不同阶段所发展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至于如何取舍,自然是由实际情况进行决定。互联网本身入行门槛低,做深业务难!三大岗位之间的协同配合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业内讨论的焦点,回顾开篇提到的刘邦取天下、项羽失天下的快论: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在公司里所能发挥的价值十分有限,不足以成为一家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集结众人之力,才能百花齐放、绽放未来!

下面的《产品经理系列6——学习增长篇》我会把我个人对产品经理学习上的一些观点拿出来分享,希望对大家可以有所帮助。

本文作者@千秋再读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