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培养有效的运营思维方式,读再多干货也没用!

运营的思维框架

运营的终极目标是有效流量,也就是会购买、使用、分享你产品的人。根据某一次的运营目的不同,有效流量可以是微博的涨粉、网站的购买、公众号的转发等等。那么,怎么才吸引流量,并保证这些流量是有效的呢?

技巧和方法很多,但如果想脚踏实地持续发展,就少不了用户调查、内容制作、渠道投放、数据反馈和调整优化五大步。因此,不管我们习惯于通过什么方式、什么渠道学习,在接收知识时都需要围绕这五步,有意识地分析这些知识的核心是什么、主要是哪一步的经验或技能,在自己的行业、企业的阶段是否适用。

用户调查: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用户调查的目的也不一样。对于新店或新平台,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目标用户,找到产品卖点,寻找适宜的商业模型,达到盈利目的;对于发展期的企业,则是要研究怎么维护老客户,培养潜在客户,实现持续盈利;而如果企业到了成熟期,则要开始关注新用户的开发、产品的更新优化了。学习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去寻找达到这些目的具体步骤方法,看有没有好经验可以借鉴,有没有易犯的错误需要避免,做到有的放矢。

内容制作: 内容制作也需要随着企业发展的作不同调整。新店主要是扩大知名度,吸引流量;运转起来后是刺激用户需求,扩大购买;成熟期是打造宣传价值观,制造粘性。因此也要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筛选干货。

投放渠道: 渠道选择是否正确是一次运营是否成功的关键。在各种牛人的经验分享下,新人新店很容易会受到诱导,选择时下热门渠道进行运营。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进行多个渠道的小规模尝试或者内部测试,然后回收数据,选择带来有效流量最多的渠道作为自己的重点运营渠道。

数据反馈和调整优化: 做运营一定要有数据反馈的思维,不然就无法判断自己的运营决策是否是正确,运营动作是否有效,也无法进行调整优化。对于不同的渠道,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是不一样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相关知识。

碎片化信息的学习方法

现在的各种干货文章都属于适应碎片化时间撰写的碎片化信息,因此,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它们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比如大量简化推演过程、倾向于罗列事实而不是逻辑等。这样的信息如果只是一昧接受,你得到的只是一个个案例、结论、观点,却没有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自然会造成“看过很多干货、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做不好运营”的后果。

那么在无法抽出大段时间进行系统学习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使碎片化信息的学习更有效?

我们先把信息的学习分为三个步骤:获取、理解与应用。获取信息并不难,需要注意的原则是集中和精简。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觉,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上的各种软件获取信息时,很多内容扑面而来,非常尽兴、欲罢不能,但关了屏幕以后根本说不出自己刚才到底看了什么。造成这种普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碎片化信息呈现的方式割断了信息之间的联系,比如微信公众号的几条文章,话题通常就是独立的,互相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联系。因此,每天在获取信息时我们要为自己确定一个主题,今天要获取的是运营哪一块的知识,再集中搜索、阅读它们。

另外,按原创和首发的标准筛选信息渠道也是必要的。当你接触的信息平台越多,同质化知识越多,记住的信息量越会混乱和减少。

理解方面,可采取“源认知”的方法。阅读每篇文章,都要看看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适用于什么行业、什么运营阶段,作者遇到的那些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是什么,文章是依照怎样的逻辑去选择经验技巧解决它的,还有没有其他有效的方法。拔高一层去看待问题,更容易找到一根线条把储备的知识连接起来,拓展自己的思维网络。认真思考一篇文章胜过你读十篇文章。

应用方面,我们都知道,没有应用所有积累就都是虚的,但干货文章大多是阐述一些经验理论,没有具体落地的方法、流程。即使偶尔有作者把详细的方案呈现出来,由于行业、阶段、状况不同,也很难照搬。这就需要我们有勇气从理论出发,去思考自己工作中的可能性,设计出落地方案,与前辈或论坛同行讨论后真正执行起来。虽然开头艰难,但一旦这么做,你和企业的提升都一定无比之快。

实际上,不仅是运营,先定一个学习的小目标,选择优质的信息渠道,再把各种信息涉及的知识触点找出来,弄通相关路径,用自己的知识体系检验并输出,这是在所有领域放之皆准的学习逻辑。掌握它,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学习,你都绝不会陷入“学而无用”的怪圈。

来源:互联网分析沙龙

关键字:产品运营, 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