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支付宝社交折戟原因及破局之道
今天更新了一下支付宝,后来发现忘了连 wifi ,用了4G下载的。特别心疼我那121MB流量,于是仔细把玩了一下支付宝,想到了一些小事情,脑洞微开,因此把一些零碎的想法整理了一下,就成了此文,文中所述均属个人观点。
支付宝从未放弃自己的社交梦
支付宝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社交梦。回顾过去的两年,自从 2015 年春晚微信利用红包功能打通了线上支付环节以来,支付宝一直试图在社交领域将微信一军,然而事与愿违,效果甚微。
细数 2016 年春晚以来支付宝的几大重要事件,发现支付宝竟然已经在社交上作出了如此多的尝试。这些活动无不例外地曾经引起轰动,引发社会各界短期内的强烈反响,然而浪潮过去,围观群众散去,支付宝似乎仍然在继续“裸泳”。
支付宝擅长“造浪”,2016除夕夜,支付宝“咻一咻”互动平台的总参与次数达 3245 亿次,791405 人集齐了五福,数据可以证明用户的参与度有多高,假设有 16 亿用户参与活动,那么春晚期间平均每人“咻一咻”的次数则达到了200次,“咻一咻”的用户活跃度与参与度达到了双高,“咻一咻”百度搜索指数也在这一期间达到了峰值。
然而正如“浪潮”一般,与“咻一咻”和集五福活动类似,2016年春晚以来,支付宝在社交上的尝试都无法扭转其使用相对低频的现状,2016 年末生活圈子中某些功能的尝试还使自己落得了个骂名,造成了不良影响。即使是富有创意的 AR 实景红包,也摆脱不了陷入低频的命运:出道即巅峰,“AR实景红包”百度搜索指数断崖式下降。
如今最新版支付宝的“圈子”功能已经找不到明显的入口,只能通过搜索功能获取;随便找个地方打开AR红包地图,都能找到一片广袤无垠的空地;生活圈的流行程度看起来还不如蚂蚁森林。这不禁让我在想,明年我还需要敬业福吗?敬业福催生的产业链条该何去何从?(纯TX (∩_∩))
支付宝社交路线失败原因分析
根据余额宝 2017年公布的数据,余额宝用户数已超 3 亿,拥有数亿用户,支付宝的社交路为何依然屡屡受挫?窃以为,导致支付宝屡次折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1.社交模式的问题:模式深受微信影响
从 2015 年效仿微信朋友圈推出“生活圈”功能开始,支付宝在社交上所做的尝试里几乎都有微信的影子。
且不提支付宝“生活圈”与“咻一咻”这类同质化的功能。
单从社交模式上讲,支付宝推出的集五福活动与 AR 实景红包看似与微信无关,然而实际上走的还是微信的熟人社交路线。熟人社交产品的用户习惯已经养成,微信的地位早已无法撼动,支付宝走熟人社交路线完全没有机会。
事实上支付宝苦心经营的集五福活动与 AR 实景红包不可谓无创意,只是无论是集五福活动还是 AR 实景红包,其应用场景与熟人社交模式的关系早已不言自明。
集五福活动使得支付宝获得了用户的一部分社交关系链, AR 实景红包则是为了增进关系链上用户之间的互动,提高支付宝的使用频次。然而由于涉及到财产安全,这两个活动只能在用户的熟人圈子里展开。现如今用户熟人圈子里的社交关系网几乎都沉淀在微信上,用户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支付宝方面任何试图将用户的社交关系网从微信上迁移到支付宝上的尝试都无法摆脱碰壁的命运。
2.运营思路的问题:用电商的运营思路做社交产品
事实上,单纯从营销效果来看, 2016 年以来支付宝在社交功能上的尝试不可谓不成功。除了圈子功能的失误以外,支付宝推出的活动每次都能成功吸引大众的眼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如阿里一手打造的双十一狂欢节。
然而拿电商的运营思路来做社交产品,这或许是支付宝迟迟打不通社交环节的问题所在。
电商产品与社交产品的运营方式有着显著的区别:
电商可以通过某一次盛大的营销活动将流量转化为即时购买力,因此电商产品的运营更加注重制造热点,电商产品的运营更加注重如何在短时间内汇聚大量流量,并将流量转化为购买力,最后获利收场。
然而与电商产品不同,社交产品更加注重用户的粘性,用户的留存和二次回访是其关注的重点。因此短时间内汇聚的大量流量对于社交产品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要想提高社交产品的留存率,就需要更加重视用户体验。
目前看来,阿里在电商行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反而成为了其走社交路线的绊脚石。多年来阿里在促成交易上的经验,如今也被运用到支付宝的社交功能上,白领日记等生活圈子就是电商运营经验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但用户在这些生活圈子里的互动顶多称作交易,算不上社交,其用户的留存率也难以保证。用户之间的交流一旦上升到商业的层面,产品的社交属性必然弱化,用户的思维方式便会变得理性起来。但社交本身是一种感性的行为,理性的思维只会让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起来(参照《怪诞行为学》)。
支付宝在社交方面还可做哪些尝试?
那么,支付宝真的不具备社交基因吗?旗下的余额宝拥有 3 亿用户,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真的做不好社交吗?
其实也未必, 微信的垄断地位,其实仅存在于熟人社交市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微信这么多年摧枯拉朽地成长,最受伤的不是新浪微博、YY语音等社交应用,而是国内三大运营商。因为在微信出现以前,熟人社交市场的真正的垄断者,其实是运营商。窃以为,若仅从功能属性上讲,熟人社交功能的终点,是取代运营商,成为沟通人与人之间的通讯录,在这个过程中,新浪微博、YY语音等不同模式的社交应用并不会消失。
所以支付宝在其它模式上并非不存在机会。现在微信已经把熟人社交模式发挥到了极致,熟人社交应用在大众市场上不存在任何机会。窃以为,在部分微信用户已经开始疲于维系自己的社交圈子之际,另辟蹊径的社交应用有机会在陌生人交友市场上争得一隅之地。笔者认为,支付宝可以还原社交的本质,重新点燃用户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支付宝是一款成熟的产品,如今的产品架构是支付宝经过无数次迭代后的成果。任何试图调整支付宝产品架构的建议都难免成为自以为是的妄议。因此,笔者提出的建议并不涉及到支付宝产品架构的调整。
那么,在不改变现有框架的前提下,支付宝方面能做出什么改变呢?
正如前文所说的,支付宝推出的生活圈子功能,更像是一个民间交易市场,因此我短期内不看好生活圈子功能的应用前景,毕竟之前的白领日记风波给生活圈子定了性,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改变大众对它的既有印象。
现如今的蚂蚁森林类似于当年的“qq农场”应用,后者已经证实了此类应用确实能够增强好友之间的互动。这类存量不能动。
而和前两者不同,支付宝的 AR 实景红包功能,是最具有想象空间的。虽然AR实景红包功能并未流行起来,实现逻辑也较为简单(简单的图像匹配),但是 AR 实景功能本身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支付宝的 AR 实景功能最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它的技术,也不是它的营销效果,甚至不是它的应用场景,而是它潜在的应用场景,它的应用场景存在极大的想象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是支付宝的产品经理,我会拿 AR 实景功能做些什么?或者说,AR 实景功能都有哪些应用场景?首先我肯定不会拿来做红包应用,抢个红包还要玩捉迷藏游戏,在这个人人葛优躺的时代,要让人放弃微信红包转战支付宝红包的可能性为零,相比之下 AR 实景红包简直是违背人性。以下我结合几个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阐述我利用 AR 实景功能做社交产品的思路。
(注:一个好名字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可能会把 “AR 红包”改为“足迹”。)
用文字信息代替原来的红包。用文字记录你的一段故事,你的一些感触,对人说的话,或是那一刻的心情,把文字信息藏在某个位置,发布线索图,等待其他人去发现。
应用场景一: 一对情侣告白,女方对男方说:“我把想对你说的话藏在了河边的某块鹅卵石里,等待着你去发现…”。
场景分析: 在这个场景里,AR 实景功能增进了情侣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支付宝的使用频次。
应用场景二: 某登山爱好者 A 君突破极限,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一时豪情万丈,写下一句诗“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并署名 “A 君”,利用 AR 功能发布文字信息,线索图为珠峰峰顶上的一块岩石,随后扬长而去,期待后来者能体会他此时的豪情壮志。
场景分析: 在这个场景里,AR 实景功能取代了游客们在旅游时留下的“足迹”,改变了以往游客在景区留下“某某某到此一游”字样的习惯。文字信息里留下的用户信息可以成为交友的契机,而在旅途上留下足迹的习惯也使得用户提高了支付宝的使用频次。
应用场景三: 某习惯葛优躺的宅居青年 B 君一日闲来无事,想了解周围的人群。于是打开了 AR 实景地图,照着地图中的线索图,寻找人们留下的文字信息,阅读他人分享的故事,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场景分析: 在这个场景里,AR 实景功能给 B 君提供了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满足了 B 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理,引起了 B 君的社交冲动,这种社交冲动能提高支付宝的打开和使用频次。
除了利用 AR 实景功能存储文字信息以外,AR 实景功能还能用于存储音频信息,图片信息等(缺点是存储的数据量大),这种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信息元素,能够引起人们对陌生人的兴趣,激发人们的社交冲动,从而改变支付宝相对低频的现状。
总结
其实目前所谓的 AR 实景功能,仅仅实现了简单的图像匹配,做AR 实景功能的门槛不高,目前支付宝在这方面也无所谓技术优势,很多人都可以往这方面尝试。但是笔者相信支付宝在流量和资源上具有的优势,会成为其尝试新模式的资本。
另外,有做社交应用的朋友吗?求收留…
作者:王晓军,wxj233@126.com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运营, 支付宝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