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共享雨伞频次低的问题?
01
为何共享雨伞使用频次会比较低?
前面的文章中以及盈利分析中,都多次提到了共享雨伞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频次低的问题,那究竟有多低?根据不完全统计和目前运营中的产品提供的数据,频次在2-3次/月,是的频次不是按照天算,而是按照月来算的。再对比下共享单车(3~5次/天)和共享充电宝(0.7 ~ 0.8次/天)的频次,就知道共享雨伞的频次有多低,相差了几十倍。
那为何共享雨伞的频次会如此低呢?其实是受场景所限制的,我们先跳出来,从用伞的层面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雨伞的场景其实还是蛮多的,只是大部分时候,每家每户都备了伞,能满足大部分的日常用伞需求。那在什么场景下才会想着去使用租赁伞呢?绝大部分是突然下雨,自己外出的途中忘记带伞了,而幸好自己被困的地方有能租赁雨伞,这时候才会想到去租赁。看看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来看看使用共享雨伞的几率会有多低。
使用共享雨伞的几率 = 突然下雨(靠天)& 我刚好没带伞(很多人都有出门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我附近刚好又有租赁伞的设备;
三个概率相对较低的偶然事件要刚好发生在一起,才能促成的事件,概率不低才怪。即使存在地域差异,也只是对突然下雨的概率造成了影响。总的下来,对结果并无法造成本质性的影响。
那有人说,不是还有炎热天的时候,也会用到伞。是的,即使加上炎热天的情况用伞的情况,频次也就能到文章开头中说的那个值。
02
如何解决频次低的问题?
那这样说这个低频次的问题是不是就无法解决了?从上面公式来看,好像我们能动的就是靠天地域来决定以及来铺更多的点两种方式了。其实不然,个人的想法还可以从另外的维度来做一些发挥,一是给伞赋予意义,提高伞的使用场景;二是给伞贴上“标签”,提供伞使用的欲望。
给伞赋予意义,提高伞使用的场景
这点是最直观的,前面频次低的问题,我们不能继续绕在哪里,而应该去增加大家使用伞的场景。给伞赋予一定的意义,这个意义可以是旅游场景中景区的纪念伞、也可以是企业纪念日中的定制文化伞、还可以是城市推广文明出行的城市形象宣传伞.... 类似的场景还可以列举很多。无论是有意义的活动、有纪念意义的节假日还是特殊日志,都将伞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基于这点,伞的意义和使用场景会增加,从而这个伞变成不是单一的雨天遮雨,热天遮阳了需求,而是还蕴含其他意义的雨伞,从而达到提高使用频次的目的。
给伞贴上“标签”,提供伞使用的欲望
在说给伞贴上“标签”之前,我们先看看共享单车的一个场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骑共享单车过程中,如ofo、摩拜或Hellobike时,马路上如果遇到骑同类型的车时,会有一种莫名被拉近的感觉,“诶,我们骑同一个型号和颜色的车。”,“我们都好年轻”,“你也骑这个车”,“我们是一派的”等等心理活动。其实就是单车的这个将同在骑车的人打了一些共同的标签,这些标签可能是“年轻”、“活力”、“共享”、“绿色”等等,而对于类似摩拜单车追求车的质量和体验的,也可以给骑行的人贴上“我是一个注重生活品质的人”的标签。
瞧,这就是“标签”的力量,通过同一个物品将人关联起来,并且产生一种莫名的关系。那标签和提高伞的频次有啥关系呢?前面我们讨论了,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伞使用的频次低,而是大部分需求是被自己家里自备的伞取代了,这里讨论的“标签”就是需要把使用家里自备雨伞的情况转变为使用带“标签”的伞的形式,只有把这部分需求释放出来,伞的频次才能真正有实质性的提高。
注意这里的给伞贴标签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在伞上打广告,可能最终展示的形式会是广告的一种形式,但是他是带有特色的和明显人群要求的,这种特点会让喜欢的人一眼就会喜欢上,讨厌的人也永远不会用它,当然这种标签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多样化设计。
说几个具体可参考的标签,他可以作为媒婆的专属牵线搭桥的雨伞,也可以作为爱好艺术的朋友们的作品展雨伞等,其他的特定群定的特定场景,大家根据背景不同可以继续挖掘。
03
今天提到的这两点,已经有部分企业在做了,大体上的方法大家可能类似,但是真正如何赋予意义,赋予什么意义?如何贴上标签,贴上什么标签,就与企业的创始人和团队的个性和特色有很大差异了,期待后续多样化的伞。
如果你已在共享雨伞创业或正准备共享雨伞创业的朋友,这个点如果有帮助到您,那就赞赏个以持鼓励。
END.
文 | 飞天狐狸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运营, 频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