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9 个月烧掉 22 亿美元,想要盈利,把所有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Uber现在愿意承受巨额损失是为了将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和竞争对手(如Lyft)挤出市场。 一旦达到目的,它就可以垄断出租车行业。只要抬价,就可以获得大份利润,直至收回成本更。
据彭博社12月的一份报告显示,Uber在2016年前9个月已亏了22亿美元,虽然初创企业在谋求更多市场份额之时常遭遇亏损,但亏成这样,对投资人耐心的测试已经到了硅谷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
目前流出的文件也显示,Uber的亏损与其公司规模一样与日俱增,投资者似乎看不见盈利前景。
Uber模式到底靠不靠谱?
目前,Uber从风险投资方筹集到110亿美元。但按目前的节奏继续亏损,这么大笔资金的也只能再撑几年。Uber一直被奉为城市交通的新典范。如果它无法盈利,就代表着它没能真正转变交通市场。Uber自2009年成立以来,每年都在亏钱,且亏损金额不断攀升。
对Uber前景乐观的分析称,Uber只是在追求一种甚至比亚马逊更加雄心勃勃的战略。
Uber不是上市公司,无需公开财务报告,因此我们没有更详细的财务数据判断目前Uber的财务状况。但Uber核心业务的稳定毋庸置疑,而且它还大手笔投资,扩大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也许,所有新的开销都只是在使用成熟业务的那部分利润。
从Uber前8年的经营状况来看,它与成立初期的亚马逊十分相像。1994年至2000年,亚马逊的亏损情况逐年加剧,当时人们都怀疑亚马逊无法盈利。但是Jeff Bezos说服了华尔街投资者,在线售卖和仓库存储使得每本书的成本都比传统书商低,从长期看来,这样的运营模式是可以获利的。确实,2000年后,亚马逊放慢了扩张速度,逐渐开始盈利。
看衰Uber模式的人则质疑,Uber的核心业务不靠谱。
交通领域分析师Hubert Horan花了很长时间,在博客上分析和列出他对Uber的宣传手法的质疑。他认为,Uber和亚马逊不同,前者在竞争中缺乏成本优势。亚马逊去除了昂贵的零售店和销售人员才能降低成本,相较之下,用Uber打车还是需要汽车、司机和汽油,这和传统的出租车如出一辙。
因此,Uber并没有降低价格的空间。“业内的成本结构很简单,”Horan说,“人力成本占58%,汽油9%,剩下的就是其他的成本。”外界看来,Uber在降低费用的同时,为乘客提供清洁、快捷的乘车体验。而Horan认为,与传统的出租车相比,Uber并没有便宜多少,这完全有赖于投资者提供的乘车补贴 。
Horan认为,Uber现在愿意承受巨额损失是为了将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和竞争对手(如Lyft)挤出市场。 一旦达到目的,它就可以垄断出租车行业。只要抬价,就可以获得大份利润,直至收回成本更。
Uber正升级网约车市场
还有一种可能,Uber已经找到了令出租车市场更加高效的方式了。
随着Uber司机队伍的不断壮大,乘客约到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了更多的司机,Uber就可以派离乘客最近的司机去接人,等待时间由此变短,形成了良性循环:更多的司机,更好的用户体验,于是吸引到更多的用户。
简言之,Uber正在为出租车服务扩展市场,而不仅仅是从传统出租车行业那儿抢生意份额。
从司机角度分析,也有一个相似的良性循环。Uber有了更多用户,就会吸引更多的司机,司机去接用户的行程就更短了。于是,他们空车行驶的时间也短了。一个用户数量大的市场可以让约车需求趋于稳定,缩短司机每单之间等待的平均时间。这样一来,Uber司机每小时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这样的论证能反驳Horan关于成本的观点:如果Uber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司机的时间,它的确会产生一个可持续的成本优势。
假设Uber的网络更为密集,让每个城市里的Uber司机在一小时内可以接到三单生意,同样,传统的出租车司机一小时也只能接到两单生意。在这种情况下,Uber可以收取比传统出租车行业低30%的费用,而且仍然能够在每小时比他们多赚5%的收入。
用经济术语来说,这种现象就是网络效应。eBay垄断网络销售市场,Craigslist在网上分类广告领域一家独大,都是靠网络效应。卖家在这些平台上给出商品清单,因为他们有绝大多数的买家;消费者使用这些平台,因为那里有更多的选择。一旦一家垄断企业创造出了此类的双方市场,那么就不太可能出现其他对手了。
为了“赢者通吃”,Uber于是大方投入资金,在世界各地抢占市场份额。如果Uber让某家公司在一个城市中一家独大,那么网络效应会起反作用,使他们很难驱逐这样的竞争对手。某种程度上,这也吻合Horan提出的Uber想要成为出租车市场寡头的观点。
但是其中的重要区别在于:如果Uber能通过网络效应,提供低价服务,从而取得垄断地位,那么即便它不提高打车的价格,也能获利。Uber独大的市场可能比一个有竞争的市场更高效,价格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司机补贴可以更高,持股人也能获得更可观的股利。
为进军无人驾驶市场做准备?
未来十年内,无人驾驶汽车很可能会革新传统出租车市场。谁能在传统租车市场中最终胜出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租车行业战争中真正的战利品不是传统的市场份额,而是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租赁门户的机遇。无人驾驶汽车的约车需求如果激增,最受欢迎的约车软件就有巨大的战略优势。
Uber正大幅投资自动驾驶技术,如果这才是他们的真正战略,那现有的业务是否盈利就无关紧要。即便Uber无法从现有的司机身上获利,他们凭借现有的用户量出租自动驾驶汽车,也绝对会赚得盆满钵盈。
Uber的投资方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Uber在人类司机租车市场上占据的优势是否能成功延续到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当中。如果Google的自动驾驶汽车部门Waymo,或其他汽车制造商在Uber之前将无人驾驶技术投入使用,那么Uber就很难与之匹敌。这种情况要是成真,Uber在传统人工驾驶的租车市场上所投入的数十亿美元可就打了水漂了。
(文章来源钛媒体,译自Vox.com,翻译/Sophie Tang,编辑/元婕)
关键字:uber, 盈利, 市场, 创业案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