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开始布局出行,车来了还能二次崛起吗
俗话说,“BAT涉及之处寸草不生”,近日,微信支付九宫格新增“出行服务”入口,但目前仍处于内测阶段,仅在广州开通,其他城市并未开通。
“出行服务”其中一个重要的模块“公交”,聚焦公交出行,开始布局出行交通领域,而传统具有代表性的出行工具车来了系列产品该如何应对呢?
车来了APP在2013年上线,目前在实时公交领域排位全国第一,自成立以来已经覆盖了全国超 170 个大中小城市,用户规模已超 1 亿人。
2017 年,车来了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上线了微信小程序,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用户规模,成为公共出行综合信息服务领域的典范。
作为车来了运营服务商,元光科技紧紧抓住了微信小程序的火爆热潮,借助微信小程序创造的生态圈为民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公交出行体验。
- 小程序从2020年1月上线直播功能;
- 3月上线13个新接口能力,包括五官定位、地址解析、内容检测等;
- 7月,微信公布朋友圈向小程序开放,支持小程序在朋友圈分享,随着小程序的快速迭代,注定微信要在小程序上大力布局,小程序在微信上挖的红利,似乎还为见底。
只不过小程序虽然借用微信流量引流这个大平台,但是开发运营者深觉变现之路的艰辛,多种商业化变现模式导致用户体验度下降,小程序开发者该如何更好的借力微信,真正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呢?
一、简介
1. 产品名称:车来了精准实时公交小程序
2. 体验平台:Android
3. 体验版本:8.169
4. Slogan:陪你等,伴你行
5. LOGO:
6. 用户心理:预测事情的发生是人类的本能,未发生事件的不确定性会带给人们焦躁的心情,因此需要对未来有确定性的预测才能为眼下的行为指引方向。
7. 产品定位:给用户提供实时公交信息,帮助用户避免因信息不全面而无法做出最优出行决策,提升用户公交出行体验。
二、用户特征
公交用户出行时,主要有通勤和陌生两种场景。
- 用户基数庞大:主要是城镇居民,据统计,2020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数目为235百万人次/天,预估2025年为273百万人次/天;
- 熟悉线路:通过公交系统出行的用户有着固定路线;
- 高频:对于上班族、学生族,周一至周五几乎都是乘坐相同的往返路线,以及中老年人,习惯免费乘坐公交出行;
- 短途出行:通常路线在地铁没有覆盖的小范围区域。
三、市场规模和现状
公共交通——指在城市范围内向大众提供运输服务的一种交通方式,具体包括的士、公共巴士、轨道交通(地铁)等;公共交通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出租车行业效率及服务水平的日益下滑以及公共交通的局限性,互联网网约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独占鳌头;
公共交通的发展增速平缓,但公交和地铁作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之一,除了从技术角度不断优化智能公共交通出行系统,也需要从用户角度深入分析和研究,不断深度挖掘用户出行场景。
我们不应该将“互联网+交通”的范围局限在出租车、专车和共享单车领域,每天除了1100万人的出行效率需要解决以外,还有2.8亿人潜在的出行焦虑同样需要解决。
(数据来自易观千帆)
- 车来了目前在实时公交领域排位全国第一,已经覆盖全国66个城市,服务4000万用户;
- 车来了能为公交出行人群每天节省约11分钟时间;
- 车来了将进军100个城市,包括香港在内,同时用户实现倍数增长,用户量达到1亿,日活1500万。
四、用户核心需求
五、用户核心流程
“车来了”用户核心流程:规划出行路线及查看公交车实时信息的流程。
规划出行线路及查看公交车实时信息的操作路径短,提升用户使用效率;
规划出行线路及查看公交车实时信息的路径多,方便快速引导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六、核心功能及优化建议
公交实时位置:精准告诉你公交车在哪儿、预计几分钟到;
实时路况信息:整条公交线路通行状况一目了然;
温馨候车提醒:新增小米手环震动提醒功能,放心“开小差”。
产品功能架构图:
用户在使用车来了时,主要是三种场景:
- 出行前,用户规划最优出行路线;
- 出行中,用户出行在公交车站时候车;
- 出行后,用户前在乘车过程中提醒何时到达目的地。
1. “车来了”主界面及线路详情页
场景一:用户在公交车站候车的需求以及车来了是如何满足这个需求;
使用路径:用户进入首页→搜索附近公交线路和车站→查看线路详情;
作为实时公交查询高频使用功能,搜索站点和公交线路信息入口应突出显眼,操作简便,便于用户快速查询车站及线路相关信息;搜索栏置于顶部,设置提示语可通过公交线路、车站和地点进行搜索。
用户输入关键词如线路、地点后,搜索栏下方可选择线路,并推荐“到这去”可查看更多地点,先模糊查询,再精准匹配,提高搜索精准度和效率;提供精准、实时的公交信息。包括公交的到站时间、距离、实时路况、时刻列表等。
- 让用户掌控时间,降低用户对时间的感知,避免候车焦燥不安,提升出行体验;
- 了解道路状况,用户将能更主动地掌握和分配时间,及时调整出行方案。
(疫情期间也推出乘车打卡功能,当确诊病例中有同乘人员时,将及时收到防护通知。)
优化建议:
- 当搜索结果无命中时,增加提示语或其他推荐。
- 基于当前位置的推荐:当识别到当前位置为“家”或“公司”时,首页推荐上班路线/下班路线。
- 设置乘车打卡,宣传绿色出行,提升用户粘性。
- 设计等车小游戏,替换在线路界面底部上滑广告展示,提升用户体验。
2. 路线规划页面
场景二:用户规划最优出行路线和车来了如何满足这一需求;
使用路径:点击路线模块→输入所在位置和目的地→选择路线偏好→查看路线详情;
车来了在路线规划偏好中,设置了时间短、步行少、换乘少、不坐地铁四种选择,进入默认选择为“时间短”,是考虑到大众用户普遍希望尽量快到达目的地,提供的路线方案。
优化建议:
- 路线详情页增加展示预计到达耗时,通过服务消息提醒推送个性化定时提醒用户出发时间,推送路况等,向智能上下班出行管家发展,解决用户因路况迟到等问题。
- 设置推荐线路,根据算法综合多种出行偏好设计推荐线路,出行是用户紧急任务,可通过添加“最快”“直达”等标签,减少“让用户思考”时间。
- 丰富UI设计,目前路线规划的页面采取同一字体和颜色,不同线路区分不明显,尤其是中年用户在查看时会有困难,容易看错线路,不同地铁线路和公交可通过冷暖色对比区分。
3. 下车提醒
场景三:用户到达目的地前提醒和车来了如何满足这一需求;
目前该功能未在小程序开放,需下载车来了APP,小程序“用完即走”的特点导致用户粘性低,自然会导致广告CTR和商城转化率下降,因此,首先要提升用户粘性。
优化建议:
- 在小程序通过服务消息提醒用户距离目的地距离和时间,以及下车前提醒。
- 乘车后跳转至商城、设计小游戏或资讯页面,提升用户使用时长和粘性。
七、商业化模式
实时出行信息查询为高频使用功能,抓住头部流量;
通过电商商城、VIP会员充值付费实现商业变现;
规划出行业务矩阵,完善出行场景,打造出行平台生态。
1. 广告
车来了在前期为用户提供精准实时公交信息积累了大量用户,因此实现流量变现是最快捷和通用的商业化方式,但是在实现商业化变现的同时,需要保持用户使用产品的体验,不然漫天飞的广告会导致用户的流失。
目前车来了小程序广告“无缝不入”启动弹窗广告、首页中部插入广告,饿了么红包分包等漫天纷飞。
2. 福利社商城
车来了小程序采用京东电商导流模式,福利社经营商品以特惠生鲜为主,主要考虑搭乘公交出行的目标用户人群为年轻白领和中年人为主,对水果生鲜的消费需求高,使用场景为用户在等待和搭乘公交期间,提供逛商城的场景,提高用户停留时长;
但目前提供的生鲜品类不多,在商品详情页布局点赞、评论和我要爆料模块,增加互动,点击下单可直接跳转至京东购物小程序。
3. 车来了VIP会员
车来了VIP会员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付费,VIP会员特权只有免广告一项;
对于出行产品来说,用户使用产品的平均停留时长很短,对于广告的插入接受程度高,而且开通会员的定价也比较高,因此开通会员去广告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
4、打赏功能
分别设置1元、8元、66元、88元金额,入口较为隐蔽,设置在乘坐线路界面,这一功能又是车来了希望再次探索其商业变现模式的新尝试;
但是,用户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给别人打赏?
打赏的用户场景:
- 为人打赏
- 为内容打赏
因此打赏功能,更多适用于内容付费平台,作为一款工具型产品,用户享受的是服务,并未向用户传达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八、总结分析
车来了在这三年致力于面向个人,满足用户出行、实时路况、用户和用户之间交通信息服务,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实现了精准的信息查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和效率。
虽然车来了小程序属于高频应用,但与其它工具性产品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粘性低、停留时长有限,车来了通过同时采用流量变现、电商导流、会员增值商业化模式,对最终商业模式快速试错,快速验证,继续在出行产品市场站稳脚跟。
张小龙说:“微信本身最根源的价值,是希望整个行业里,所有在创造价值的人能够得到价值的回报。”
为了提高用户留存和活跃,在用户访谈和反馈调研中发现,用户期望提升的仍是提高出行候车实时信息的准确度,增加关键场景提醒的互动趣味性和清晰度,进一步丰富出行场景。
因此对商业模式和产品迭代有以下建议:
1)对商业模式的探讨,需要深度思考和尽快验证哪些与自身产品属性相符合的内容。围绕公交出行,用户查询完公交车到站时间之后自然会有阅读需求,可以考虑从资讯或内容类方向切入,并进一步完善广告机制。如和知乎、番茄小说合作推广,利用用户数据优势,这也有助于车来了广告精准投放。
2)在出行候车场景增加多谢情感化设计,针对中老年人用户群体特点,可考虑开发AI语音机器人提醒功能,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互。
3)实现大数据驱动构建完善城市公交大数据分析平台,从政府、企业、用户等多方面收集数据来源,实现多维度的融合分析,着力优化核心实时公交导航的体验,深度打磨产品,提高用户满意度,深化用户价值。
4)战略方面可向B端客户延伸,通过出售打包api接口、根据不同业务场景个性化定制开发等方式,为公交地铁企业、G端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架构出行服务。实现工具型产品向技术服务型产品转变。
5)深化品牌形象,围绕公交出行提供更多样的增值服务,如在商城可出售车来了支付手环、公交卡卡套等周边产品,打造公交出行产品平台。
本文作者@进击分子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