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流程:从种地到B端产品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生活在农村,父母从事农业生产,通俗的说就是种地。长大后从事软硬件设计、视觉设计、制造业等不同的行业。
一、两样的选择,一样的追求
无论是种地还是从事软件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让自己可以挣到钱,让自己和家人可以生活的更好点。区别是,种地得的粮食是所有人都要吃的,距离所有人都很近,大家很容易理解粮食生产的因果关系。如果能做到合适的时机耕种、除草、施肥就一定能够获得农作物的丰收。
软件设计是具体服务于某个行业某个公司,产品经理必须通过这个公司提供的合力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公司会解散,产品经理也会被强制下车。
种地的成就感在收获的时候可以得到满足,软件设计的成就感则必须在客户大范围使用的时候才能真正满足,仅仅是设计了优秀的系统,如果整个公司无法形成合力,最终也很难收获大的价值。
1. 先谈谈种地
植物,动物,人都是有生命的物,他们的存在决定了,自带动力系统和方向指引。种子扔到土里就会拼命的挣脱土壤,即使没有充足的阳光、温度、水也会奋力向上。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分布非常广泛,靠近水边的植物长得比较肥沃,长在贫瘠沙漠的植物,则比较顽强。
自然条件下,植物种子播散到土壤中,在合适的时机给足光照、干旱的时候给足雨水,有病虫害的时候鸟类捉虫,授粉期蜜蜂来帮助授粉…
人类最初正是通过这些野生植物提供的果实,果腹养活自身的。
如果天公作美,老天爷一直赏饭吃,也是极好的事情。但是气候和天气并不是一直都这么配合,所以干旱也时有发生,在历史上因为气候原因导致的饿肚子的事情数不胜数。
慢慢的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兴修运河、总结植物会在什么特征出现的时候,需要什么
比如,
- 土地干裂、植物发黄可能是干旱了,就可以将运河的水引流到农田
- 什么特征的时候,可能是水多了,把稻田的水放掉一部分
- 什么情况下该施肥了,什么情况下该松土了
- 什么情况下该…
人类通过观察植物的状态,采取某些行为,最终实现让植物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生存的状态。
一般感觉中,大家会觉得种地,技术含量不高,只要人不是特别懒,庄稼收成不会特别差。
这是因为,植物从种子到果实,这个主流程是写在基因里的,是基因的动力驱动的,只要有好种子,撒到土里庄稼就能长。
植物变成干旱、缺肥、水淹等不同状态时,植物的反应并不敏感。在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时候,植物会先备好库存。干旱几天并不会影响植物的收获。
植物这类生命系统的兼容性太强了,即使不那么及时的干预,也不影响植物的生长。
2. 再谈谈企业生产
企业生产和作坊生产的区别,就是大机器、大分工,分工生产集中组装。
机器生产的无论是汽车、五金、桌椅板凳,这些都是无机物,他们自身是没有动力系统的,自然界中到处可以见到各种植物,但是不会见到长着各种汽车。
所以非生命物质的生产,需要人作为他的动力系统,并指引方向。
只有人们将铁矿山炸开、用火车、卡车等送到工厂、再由人通过使用物理、化学的流程和工艺将铁矿石加工成钢卷。再分发到不同的企业,使用不同的模具加工成不同的组件。
在大机器生产以前,如果是铁匠几个人生产铁锤,他们很容易协商,肯定都是由师傅带着,按照师傅的标准生产。
但是在大机器生产以后,参与分工协作的人太多,产品的模块化太多,很多时候只能看到产品,找不到生产的人。
分工越复杂,越需要统一的调度。组织小的时候可以由领导调度,分工再复杂的时候,人工已经不能胜任了。
此时是依托联网设备的B端和C端软件系统充当起统筹管理的动力和引导系统。软件产品的设计是服务于公司的战略,是社会和公司、员工一起的智慧沉淀。
这个仅是示意图,实际的业务流程肯定比这个图复杂百倍、千倍。
农业生产者,会看到从种子长到果实的全流程,所以他们很清楚自己做每一步事情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工业生产的链路太长,这是全球一起参与的分工协作,参与的人特别多。所以工业生产者是不一定知道用户买走后是做什么用的。
企业生产是在一个巨大的价值链传递网络里,每家企业知识从这个网络中截取一个片段作为自己的主流程。
企业生产包括客户研究、产品营销、平台分发、经销商、生产商、政府土地供应、银行资金支持等等,基本把整个社会都卷到这个流程中来了。
工业生产中的老大难问题,库存。在种田中有吗?当然有,种玉米我们只想要玉米,不想要玉米杆,显然不可能,没有玉米杆,不能长出玉米。如果你说3D打印,请忽略我刚说的话。
二、软件产品为什么可以充当驱动和引导系统
产业化的农业也是用计算机管理的,用各种传感器监测庄稼的状态,根据不同的状态自动触发不同的干预动作。
如果,
- 监测到需要施肥了,无人机带着肥料就可以空中施肥
- 监测到干旱了,铺设好的灌溉系统,自动启动喷洒水
- 监测到成熟了,大型收割设备下田,很快收割完成
无论是工业化生产、农业户生产甚至现在舆情的引导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这是为什么呢?
计算机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能力呢?
社会生活中的大部分已经被人类意识到和知识化的东西,很多都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表示,状态机。
事物的变化都可以抽象成是状态的变换,状态的变化必然有个某个事件触发,事件触发后通过某个动作就能完成状态的变化。
比如:
物理的:
1.静止状态的物体,必然有大于运动阻力的力施加到物体上,从而导致物体状态的变化,由静止变成运动
2. 平整的钢板,必须需要模具的外力挤压,才能导致钢板的形变,由钢板变成某种形状
3. 一块冰,必须有某种外力作用于水分子,才能让冰融化,由冰变成水
化学的:
1. 氢气和氧气,必须在点燃的情况下,才能变成水
2. 液化气,必须在高压下,才能撞到冲到煤气罐中
3. 金水,必须加入某种还原剂,才能还原出黄金
生物的:
1. 开心的婴儿,忽然哭了,一定是感受到内部或外部的某个变化
2. 养的小狗,忽然没了,一定是发生某件事导致的
3. 养的植物忽然黄了,一定是某个原因导致的
事物发生变化一定是有某个原因导致的,这个因果关系需要人类去探索,一旦确定了因果关系和可以采取的行动,就可以用状态机模型来表述。
计算机就是可以模拟状态机的设备,并且可以模拟的状态机的数量取决于算力。现在一个普通计算机的CPU频率已经非常高,计算机是用时间换空间的高手,可以模拟非常非常多的东西。
三、计算机的方向和引导流程
计算机引导的方向是人给的,是企业的战略定义的。
在社会巨大的流程网中,每个企业在找各自合适的生态位,企业的战略也就是参加主流程的位置主要要看领导决策层的智慧。
一旦有了正确的决策,就是给产品设计师们规定了软件的引导方向,由软件产品经理和各部门的员工将实际执行的流程加载到软件系统中。后续使用的时候,直接使用即可。
软件产品经理和企业各部门的团队就像高德地图的测绘人员一样,通过询问、测量、计算、模拟等方式将企业运作的方式搬到线上。企业后续运转的时候,直接打开高德地图,选中起点和目标发起流程即可,软件系统会自动的在设定的节点,驱动人、设备、物流以设定的方式重新组合完成生产。
软件测绘不同于地图测量的点是,高德地图的软件测绘是不能改变道路的布局的,企业在测绘中是可以同步分析将狭窄的路拓宽,监控每个流程节点的流量变化,找到短板节点,优化企业流程,提高企业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的是企业的决策层必须能看到,能看懂,能支持,能落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