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招聘生态的困局

像戏剧一样。

一幕落下,又一幕开启……

昨天下午,去东莞拜访了一家新客户,他做劳务有些年头了,现在搬进了产业园,偌大的办公室里除了两个财务,一张实木茶桌,没有其他。

是老客户推荐,我们直奔主题。2022年他有想去做自招,2023年行情一般,没有坚持,现在被工头裹着不上不下,做自招要投入成本,从招聘人员到私域系统,每一笔都是开销,还不确定能不能做成。如果不做自招,保持当前模式,工头送人,自己留0.5元/小时·人,虽然活得艰难,但安逸舒适,工头送的人借支,他不管,一管又要搭上资金成本。

这是一个安逸的故事。也是一个看着船沉却不能自救的故事。

他是个例吗?

肯定不是,他代表了一批当前做劳务的公司老板,他只是一个缩影。

晚上回来,和小裴总聊起这个故事,她问我工头能挣多少钱一个月,我说送50个人,一个月差不多2w-3w吧,劳务公司大概能挣5000元-6000元。

那工头和劳务公司利润差距这么大,怎么会还有人去做劳务公司,当工头不是挺好吗?

不对,这个逻辑不能这么解读,中间缺少的是对行业纵深发展长期认识

工头是个体户,劳务公司是有组织的集体。在人力业态里,个体户追求的是短期收益最大化,所以外界盛传的2毛钱忠诚度是真实发生的,劳务公司追求的是长期稳定的收益

工头解决的是招聘交付这一个环节,劳务公司解决的是全链条资源整合与管理能效,包括签单(用工方)、包装订单、分发订单、整合供给侧、驻场管理与员工服务中心等多个环节。

工头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所以会谨小慎微的选择与其合作的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在某个订单上牺牲了一定当前利润,获得整合能力的经验以及有后续复购潜力的品牌输出,追求长尾的回报。

我们剖析下安逸心态的背后,终其原因是害怕再去做一些“更小的工作”,习惯了高居庙堂,不能躬身入局去做一些细碎、有难度、有挑战的事,招聘本身就是人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它从来都不简单。

也正是因为招聘不简单,所以对于任何一方都公平。劳务公司觉得招聘难,工头难道觉得招聘不难吗?

不畏难,是企业经营者必备的精神,也是我们常说的企业家精神。劳务公司老板们,可以多一点企业家精神,事无巨细,不害怕“做更小的工作”,从而帮助公司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保持稳健的运营。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和一个老客户聊了聊,她们正在对“驻场”这个角色进行升级,从静态安置的纯服务角色向着全能综合的项目负责人进行培养、考核,乍听之下,我还怪她,你不担心这么折腾,把你这驻场团队折腾散架吗,毕竟他们事情也不少了。

她说了一个观点,我很钦佩。不应该考虑大家能不能扛得了折腾,应该是思考公司在下一个阶段军备竞赛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可以确定这一定是勇敢者的时代,勇敢者先享受世界

一切都想做到完美,乐观地对待一切。

“我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

作者:薛延松
某厂前产品负责人,现人力SaaS创业公司CEO。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