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是怎样炼成的。
朋友聚会,饭毕,大家凑轰着打麻将,我在一边喝茶,观察每个人的表现。
不是观察谁牌技好,而是观察打牌时每个人的言行,表情,分析他们的心理,写东西的时候可以作为素材。实际上我是不懂麻将的,扑克类的也懂的少,只会炸金花,斗地主这两种。
很多朋友第一次听说我不会打麻将打牌时,都会比较惊讶,看咱的眼神似乎是发现了外星人一样,仿佛大家觉的打牌跟吃饭一样,是每个人生来就会而且必须会的技能。
其实,我不会的东西还很多,比如陕西这边喝酒时会划拳行令,我也不会划拳。大家觉的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不会呢,太不可思议了!
或许用点心去琢磨,这些应该都不难学,但是我压根没想过要学。学会了又怎样?咱不会划拳,玩别的游戏也可以吧,比如平常跟大家喝酒时我就玩石头剪刀布,多简单!
简单方法就能解决的事,何必浪费时间学划拳搞的那么复杂?这个游戏规则简单,又不必花费时间去学,人人都会玩,而且,我玩石头剪刀布懂的一个小技巧,可以提高胜率,玩的时候很少输,何必要放弃自己优势呢!
石头剪刀布常赢的秘密是啥?
首先,开局时,多数人会出石头,一般第一局出布的人多半会赢。不过也不是所有人第一局都会出石头,要想提高赢的几率,还得具体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然后做出预判。玩第二局时,你只需要出被对方第一局压制的那个东西,比如说对方第一局出石头,石头压制剪刀,那么第二局你出剪刀,赢的几率就大。
为啥呢,因为一般人不会重复出,比如说第一局他出了石头,第二局就会出另外的东西,可供他选择的就是,布和剪刀,如果你出剪刀,他也选择的是剪刀,那么你们就是平手;如果你出剪刀,他出布,你就赢了。第三局第四局……后边都是一样,只需要出被他压制的那个就行,比如说他第二局出了布,那么第三局你就出石头,因为第三局供他选择的就是剪刀和石头,他出石头你们平手,他出剪刀你就赢了。
这个只是一个可以提高胜率的小技巧,但不是必胜秘诀,因为总会有少数人不按套路出牌。那么,性格分析就很重要了,比如说性格倔强的人,有时玩六局,可能一直都会只出石头,那么,如果你分析对了,出布,陪他一直强下去就行。但是这个也不能保证必胜,因为最难琢磨的就是人心,玩这个实际上就是心理较量。
玩牌,或者说赌博也是心理较量,想提高胜率的办法也是,技巧+心理分析。
赌博里的技巧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经验总结的规律,刚才说的玩石头剪刀布那个技巧就属于这一种。还有一种技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出千,通过手法或者使用道具作弊。
我不学打牌,一方面是,知道赌博里边存在老千这个群体,十赌九千,十赌九输;一方面是,我玩什么容易上瘾。比如,以前我玩过一段时间网游就沉迷了,白天晚上,随时随地,甚至梦里,都会一直想着游戏里的场景,很长时间难以自拔。
或许有意志力强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不会沉迷任何东西,但我很清楚自己,不是,所以,我感觉那些接触之后容易让自己无法自拔的东西一般就不碰,不学。
有时,看到小伙伴们聊网游,我不由感慨,时光过得真快!算起来,应该有十年没玩过网络游戏了。我指的是那种角色扮演,打怪升级的游戏。象棋这种游戏偶尔还是会下着玩玩,虽然有时也会厮杀一半天,但不会沉迷。
前几天跟伙伴们聊天,无意间想起了以前玩网游时的一些事,感觉还是蛮有意思或者说蛮有启发的。那年,腾讯出了款游戏叫QQ幻想,当时非常火,我玩的时候舍得花钱,买好装备,找人代练,升级,很快就满级了。满级后各种地图都玩了,各种怪也都虐过了,加上装备好技能高,杀怪跟切菜一样,玩了段时间就感觉没啥意思了,于是便在里边做做生意,当起了游戏商人。
游戏商人多数是正经打boss刷装备或者自己合成加工装备卖,打boss比较费精力,加工比较烧钱,我都不喜欢,我想到了一个歪点子:
当时有个地图,只有高等级的人才能进去,那个里边怪身上掉的东西好像叫破铜烂铁,比较特别,但是没啥价值。不过那个地图,低等级的人进不去,因为怪比较厉害,低等级的装备差的没到地方就被怪秒了,得不到这种东西。
当时高等级的人又少,于是我打了一堆这种没啥价值的玩意儿,跑回低等级地图里卖。
没用的东西有人买吗?
有,不过得费点心思。
当时低等级玩家们比较聚集的地方叫,龙城,多数商人都是在这里开商店摆摊。我开了俩号,一大号一小号,一个号在城北摆摊出售破铜烂铁,一个号在城南高价收购。出售价是自己定的,比较高,但是我定的收购价更高,比卖价高一倍。
其他一些玩家,发现这个差价之后,可能就会想:“我低价从城北那人手里把东西买来,然后卖给城南的人,不是很容易就白赚一笔钱吗?城北那人真傻逼,都不知道自己把东西拿去卖给城南的人,咱真聪明,这样的好机会居然让咱发现了……”
于是,一些想做倒手买卖赚差价的人,从城北把我的东西全部买走之后,到城南准备卖给我的那个收购的号,才发现卖不出去。因为,因为,那个游戏里,角色开商店每次的收购量是有限制的。比如说,一次只能收购99个 ,我自己就先给背包里放进去99个,你再往我店里卖,是无法交易的成功的,我背包提前已经自己装满了,装不下新的东西了,交易就会失败。
也就是,外人看起来,我还是一直正常高价收购,但是,实际上你卖给我的时候无法交易成功,你高价买走了我的东西,想着另一个“我”会以更高的价收购,但实际上,你拿到手里我就不收了,没啥使用价值的东西就砸你手里了。
这个,说好听点是生意,本质上跟骗是差不多的。后来,我发现,实际生活中好多做生意的人都使用这套路。比如,我今天跟伙伴们聊天时才知道,股票还有卖不出去的时候,以前一直以为股票任何时候卖都能交易成功,把股票变成现金呢。
听伙伴们说,股市原来也存在人为控制涨跌,用的套路跟咱在游戏里搞的居然这么相似。市场上炒作的大蒜,生姜,普洱茶……的套路也是大同小异。就是,把一些东西人为炒到高价,然后击鼓传花,等到花都跑到别人手里时突然一停,钱就都跑到自己这里来了。
不过,区别也是有的,比如,葱,姜,茶这些还算有点使用价值,也不是太稀缺,保质期也短。而最适合做局的就是一些没啥使用价值,但又比较稀缺,耐保存的东西,比如艺术品,既不能吃又不能用,也不容易变现。
这段时间,在读贾平凹老师的【秦腔】,我平常读完一本书,自己会写一些敢想,笔记,然后还会从网上搜搜看别人如何解读。在网上搜有关【秦腔】的书评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微薄,贴吧,知乎……,很多地方都有人在卖贾老亲笔签名的【秦腔】和【废都】,价格还不低,然后呢又有些地方有人高价收购类似的名家签名书。
上淘宝,孔夫子……搜了一下,发现也有不少人在卖,不过价格貌似都没收购价高。
一开始我还寻思,是不是可以把市场上卖的那些签名书收回来,再转手卖给其他那些收购的人,这不是很容易就能赚到一笔不菲收入吗?准备付诸行动时,又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儿。开始感觉不对劲儿的时候,也没想明白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儿,当跟伙伴们聊天提起以前我在游戏里操作破铜烂铁的故事时,突然,懂了。
咱都能发现这个信息,那么多卖签名书的商家和高价收购的买家们怎么就发现不了呢?
原来,如此……
琢磨了琢磨,发现签名书的确是非常适合用游戏里那个套路来操作的。成本价不高,但是比较稀缺,一般人如果想得到不容易,加上借助名家的名气,很容易炒到高价。而且,也适合快递,适合保存,放个三年五年也不会跟食品一样变质,而且呢,占的空间也比较小,适合长周期运作。
我暗自庆幸没有为了小利出手,当时若一冲动,搞不好就砸咱手里了。
其实以上说的这个案例还不能算太高明,真正牛逼的局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存在着一个现代营销史上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
1888 年,一个叫罗兹的英国商人创建了一个叫戴比尔斯公司,这个公司是卖啥的?
钻石。
钻石在被发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皇家和贵族炫耀财富的饰品,产地固定而且产量稀缺。十九世纪后期发生改变,因为南非居然神奇地发现了一座钻石矿,产量有几千万克拉。
这一下不得了,那些投资钻石的商人彻底懵逼。如果这些钻石进入市场,钻石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戴比尔斯买下了整个钻石矿,小心翼翼地控制钻石出量,垄断了整个钻石的供货市场。最高时候戴比尔斯掌控着市场上 90% 的钻石交易量。
如果买了钻石的人要出售掉,钻石的价格体系也会崩溃,所以要想稳定价格除了让别人买,还得不让他卖钻石。
这怎么可能呢?
可是,戴比尔斯做到了。这个超级难题的解决方案催生了这个世界最不要脸的组合,那就是把爱情同钻石紧紧结合在一起。
商家们宣传:钻石 = 美好 + 永恒;
而爱情 = 美好 + 永恒;
所以,钻石 = 爱情。
1938 年以后,戴比尔斯的实际控制者奥本海默家族花费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开始打造所谓的钻石文化。宣称坚硬的钻石象征的正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而只有钻石才是各地都接受的订婚礼物。
通过各种手段铺天盖地的广告,强化钻石和美好爱情的联系。婚纱照上新娘身着美丽的婚纱,一脸幸福的微笑,手上的钻戒闪瞎大家的眼。
1950 年,戴比尔斯更提出了丧心病狂的广告语,“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通过这个营销,戴尔比斯一石三鸟。
1. 男人都认为只有更大更美的钻石才能表达最强烈的爱意,恋爱中的男人为了女人什么事都做的出来,买钻石比送命门槛低得多。
2. 女人都认为钻石是求爱的必需,你连钻石都不舍得买,你还好意思说你爱我。什么?你以为我看中的是钻石?我看中的是你舍不舍得!
3. 钻石都代表着永恒的爱情,拿来出售简直是对神圣爱情的最大亵渎。除非你跟前夫不共戴天,否则很少会卖掉他给你的钻戒,而且就算卖,也不会有人接手,因为那是你的爱情,那不是我的。
正是因为如此,尽管钻石不断开采至今已经有五亿克拉,但在整体上还是供不应求,价格扶摇直上,因为只有戴比尔斯才可以卖钻石。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发现一座更大的钻石矿,大量碎钻供应于世面。戴比尔斯吓得尿了裤子,马上同苏联订立价格同盟。
为了不让钻石掉身价,商家们还做了很多精心的洗脑工作。比如,强调碎钻一样高贵,钻石虽小依然代表高贵的爱情。钻石的珍贵不是看大小,而是看做工和切面,于是又炮制了大量行业的标准……
这些都是戴比尔斯的营销策略。
如今你去柜台上听服务员向你扔出什么净度 4C 等专业术语,跟睁眼说瞎话的售楼小姐没什么两样。
随后,钻石也彻底征服了底层阶级,大的好的卖给富人,碎的小的卖给穷人。
你以为营销到这个高度就可以了吧?
远没有!
戴比尔斯已经把女人的心理研究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比如他们研究显示,对于钻石这种奢侈的商品女人的心理是矛盾的。
一方面,她们对首饰有着天然的占有欲,一方面又认为主动索取会带来良心的负罪感。所以戴比尔斯的广告在八十年代又开始强调钻戒应该跟惊喜结合。
一个男人默默买了钻戒,在一个精心安排的场合突然送出,这才能最大程度上化解女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们拥有钻戒带来的极度喜悦,一方面又保持了女人的纯真。
把女人研究成这样,实在是不服不行。连拥有戴比尔斯百分之四十股权的奥本海默家族都不禁感叹:“感谢上帝,创造了钻石,同时也创造了女人。”
多少年来,钻石已经逐渐绑架了消费它的人们。你以为女人看重的仅仅是钻石本身吗?错了,她们更看重的是你宁愿花掉三个月的工资,差点年纪轻轻就过劳死而为她换来的一件爱情的象征。
如果你拿着本文去向你未婚的女友义正言辞地指出,买钻戒是一件傻逼的事情,那么这种行为才是真的傻逼。因为你的女友只需要看着你的眼睛说一句话就让你哑口无言:“是的,这很傻,可是你就不能为我傻一次吗?”
把所有营销学的书籍看完都不如完全理解戴比尔斯钻石营销的案例带来的收获大。
钻石稀缺吗?
肯定的。
但是,它的价值真的很大吗?
钻石的唯一元素就是碳,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元素。钻石与人造金刚石别无二致,如果想靠钻石保值,很难。二手的钻石没有任何市场,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回售给商家。
可是这仍然阻挡不了被绑架的人类对它疯狂的追捧。
2011 年访华的南非副总统莫特兰蒂面对央视采访时说了这么一段话:“钻石只是人们虚荣心的产物,它只是碳而已,价格上涨并不是钻石会枯竭,而是人为造成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消费者是需要培养的吗?
完全不是,消费者是需要教育的。
当把一种商品提升到文化乃至习俗的高度,你拥有的就是宗教般狂热和虔诚的信徒。
我们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很理性,绝对不相信自己会被洗脑,但实际上,洗脑是很简单的。我去泰国时遇见了个大神,当时给咱说了句话,感觉特别有道理,他说:有两种人是比较容易洗脑的,一种是啥都信的,一种是啥都不信的。
啥都信的咱比较容易理解,人们容易迷信权威,只要是上过电视,报纸,或者出过书的人说的话就是对的。再一个就是有钱人说的就是对的真的。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富豪?
多数人会通过一个人外在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比如衣服,车子,房子,奢侈品,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有钱人。
这样的方法准吗?
未必。
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包装一个富豪出来太简单了。还记得我前边提起的那个俄罗斯富豪吗?只花了5000人民币,就能装个富豪,引得百万粉丝跪舔。
生活中,这样的人多吗?
太多了,社会上专门有这样一群人,装高官,装富豪,骗吃骗喝骗炮骗钱……,俗称:装家。
社会上的装家还是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起码演技要好。而互联网上,几张图片就够了,谁知道晒的豪车是租的还是借的,是贷款的还是二手的,反正吹牛逼又不违法。
不过,一般吃牛逼的人都是有一定目的的,比如我之前在【大神】和【老千的传说】这两篇里边提到的几个故事。
前段时间跟几个读者聊天,有人说,奶爸,你太老实了,混互联网太低调是不行的。
我问,咋老实?
他说,经常发发豪宅,跑车,奢侈品……的图片,你说你有英菲尼迪就有英菲尼迪,你说你有法拉利就有法拉利,你说你有多少房产就有多少房产,没人去考证的……,想让人崇拜,就得表现的比别人有钱……
我说,咱就是屌丝出身,装不了,也太累。假的,终归是假的,我相信,在这个满是虚假和套路的世界里,真诚或许更可贵。
装不了富豪,咱装装大咖还是可以的。相对来说,这个还是比较容易点。比如,我公众号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打造气场的方法,实际上也算是“装”大咖了。
什么是大咖呢?
我的理解就是,专注某个领域,对这个领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
成为一个领域大咖难吗?
不难。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如何成为大咖。大概方法就是:
1.深度热爱这个行业。
2.每天阅读这个行业的资讯,专业书籍,资料。
3.跟行业的前辈,做的比较好的人请教,跟这个行业的关键人物建立连接,保持信息渠道通畅,当然能成为朋友最好,这样会很快接触到一些表面接触不到的方法或者秘密。
4.亲身参与到一线,实战。学会提问和总结。把所遇到的问题,先经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来思考,解决。如果尽了所有努力,所有努力,所有努力还是解决不了,再带着问题跟前辈请教,然后拿着方案去操作,去验证。当然,还没完,验证完以后,要做总结,复习。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就知道怎么办了,俗话说:熟能生巧,操作的多了以后或许还会有一些更新的发现,再将这个技能加以优化。
5.专注。李小龙说过,他不怕将5000种腿法每种练一次的,他害怕的是:将一种腿法练了5000次的人。
6.找到对手,同行进行pk,学习,优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7.找到伙伴,互补。比如你微博玩的好,你找到一个知乎玩的好的或者微信玩的好的。
比如,你传播比较好,找到一个内容比较好的……
8.加入圈子,社群。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干不过一个圈子。进入一个圈子以后,会迅速了解这个行业,真诚的付出会换取大家的资源共享,互帮互助。
9.多交朋友,不管线下还是线上。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你有多大能力,而是:有多少人真心实意愿意你成功。俗话说:人抬人抬出伟人,僧抬僧抬出高僧。如何交朋友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方法看着容易,实际能完全领悟并践行的人不多。真执行了,成不了大牛,也能成为个小牛。
前段时间做了个实验,我说咱这有【互联网白皮书】,谁要,随意打赏就能领取。卖的时候,哪怕别人发一毛钱红包咱也给发,不过,多数都是打赏十几元,几十元。有一个叫飞天拖板鞋的伙伴突然打赏了300。我感觉比较好奇,聊了聊,得知这个伙伴是做游戏编剧的,在理财方面蛮有经验。他问了些自媒体,写文章方面的事,说想做理财方面的自媒体。
我说,这个想法挺不错,做好了蛮赚钱的。之前有伙伴就是被理财类的文章吸引,进入别人的理财社群,据说,有的群主一年收群费收入就30多万,还有50多万,100多万的。而且,有的牛逼的直接组织去上海那边团购房子……
他问,这方面你有些啥建议。
我说了大概方法,跟上篇文章里提到的方法差不多,就是先找人提问,解答,网络发布,整理出书,比如写一本【小白学理财】【理财100问】……
他发了个网站过来,说,那个网站就在做这个事情,面向小白用户的培训课程和自媒体。这个领域大牛很多,目前做的很好,感觉自己信心有点缺乏。
我说,不要惧怕竞争对手,任何行业都有竞争对手的。现在中国很大一部分人都没理财意识的,将来理财这一块儿一定是个很大的市场。阿里搞的蚂蚁金服和腾讯搞的理财通,就是为了激发培养人们的理财意识。你早点做,在大家理财意识都觉醒的时候,有了一定名气,甚至出了一两本书,也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你可以先定位小白群体,小白成长过程中的实操经验也有价值,很多专家写的东西对于小白未必有用,你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输出价值就可以了。你现在掌握的东西,教小白应该是没任何问题的。然后呢,小白在进步,你也是在不断进步的,小白到了你这个高度以后,你随着时间推移和经验的积累,又会到另一个新高度。
他问,如何走出第一步呢?
我说,每天在微博,知乎,豆瓣……分享一点入门知识。用最简单易懂的话,尽量避免教条式。发之前,先大概整理一个框架出来,比如,规划一个思维导图,每天按照思维导图一步一步分享,填充。等把思维导图里的东西写完,就是一本书的内容了。然后整理,修订,就可以出书了。这个期间,同时也能积累一定量的粉丝,不是有个1000铁杆粉丝论吗?你就想着,用一年,两年,或者三年,积累1000个铁杆粉,最后,即便每个粉丝一年给你贡献2-300元,也都2-30万的收入。
最开始,不要贪大,每天分享300-500字左右就行了,读者看起来不费时间,同时,你写起来轻松,可以持续输出,比较容易坚持。
他说,我是编剧,字数和文采方面根本不是问题。
我说,做自媒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有节制的输出,很多人刚开始写东西,恨不得把自己懂的东西一股脑全说出去,但是,这样爆发一两次容易,后边就没得东西输出了。其次,写这类内容也不需要太多文采啥的,主要是有干货,语言越简单越通俗易懂越好,尽量形象化,幽默化,尽量减少专业的用词和术语。
他说,你给我推荐个群吧,我进去学习学习,看看人家是怎么运营的。
我说,咱就是分享分享信息,社群啥的你还是自己找,咱得避嫌。你身边理财的人,肯定有进类似群的,问一下就行了。
他问,如果没人提问,是不是可以自己找号提问,然后换号回答?
我说,对的,有专门做问答互问的qq群。
过了几天,他说,调研差不多完成了,准备开始动手试写,选了几个细分媒体和社区准备发。
我说,开始的时候也不用细分,做到全渠道覆盖,任何地方都可能产生粉丝的。
他问,什么时候盈利?
我说,不要急着盈利。等到出书,或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之后再搞社群。初期可以做有偿咨询,基本我每次跟人咨询什么问题,一般最少都是发88.88元红包。理财方面的粉丝质量应该也不错,肯定有付费咨询的理念,初期,业余有个三五万的收入也不错。
他问,启动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说,纽约老李的公众号写过一篇【如何成为大v】,你可以翻着看看,挺不错。不过真正的核心的东西他没写,就是,写完一篇经典文章以后得找大v点赞,或者转发,获取曝光度,找到第一批读者。如果写的再好,没人帮忙转发传播,成长起来也比较慢。
他问,还有啥需要注意的没?
我说,在网络上发布的时候,不要边写边发,而是要把问题积累的足够多,答案准备的足够好以后,再慢慢发。比如一次积累50个问题和50个答案,然后每天发布两三条,再继续补充两三条进来,始终保证手里有货可以出。
他问,问问题方面有啥讲究没?
我说,面向小白的时候,没有讲究,什么都可以问。而且,不要自己问,而是要找一群小白向你提问。这个很关键,很多时候,行内的人觉的司空见惯最基本的人人都应该懂的常识,在小白来看来就是很大的难题。比如说,搞互联网或者线上生意的,基本都能明白社群,众筹,引流,文案,美工,ps,大数据,背书,互推……这些概念是啥,但是很多传统行业的老板就听不懂这些。所以,要站在小白的角度去看,他们关心什么问题。从易到难,慢慢深入。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过了小白阶段,再开始找一些业内懂的人来提问专业的,有深度的问题。
他说,如果业内的人提的问题我的知识量解答不了怎么办?
我说,这个暂时不用考虑,因为科普小白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既然你问到了,咱就顺便说说。专业的有深度的问题,即便你的能力可以解答,也不要自己解答,而是要带着问题去向更专业的,经验更丰富的人请教,而且不止向一个人,同一个问题要向多个人请教。请教前自己先解答一遍,把答案放到一边,等老司机解答完之后,比对自己的答案,看看自己的解答跟人家的答案有哪些差距。
即便专业人士解答完,也不要急着发布,而是再多多翻阅资料,在发布前将答案做到最优,保证一写出来就是经典,任何人看了都觉的好。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你学习成长的过程,做完整个流程,你之前懂的东西会领悟的更深刻,之前不懂的东西也在这个过程中都掌握了。
这实际上也就是大咖的成长过程。
今天就写到这里,最后特别声明下:钻石的故事引用自李良君老师写的【钻石,20世纪最大的营销骗局】,在此感谢。
文/屠龙奶爸
关键字:产品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