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小程序”鸡肋,别押错流量接口!

本月9日,如期而至的小程序牵动了众多互联网企业的讨论气氛。然而相隔1周后,所谓 “万人迷” 小程序却面临部分公司相继撤离的状态。

1月17日,仅上线4天的逻辑思维宣布逃离小程序,而官方给出的说法是“本想做一个轻量级服务,但过程中发现技术难题无法攻克。加之创业团队开发资源有限,所以不再投入精力做小程序了。”

这鸡肋炸飞多少炮灰?

早在小程序推出之前,张小龙曾对外表明“小程序不会成为企业的流量入口”。那么,小程序有什么作用?小程序上线第三天,微信官方推文带来一个场景化应用指南,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场景:

l公交+小程序:知道什么时候公交来。

l航空+小程序:提醒你航班到了、延误了、该登机了。

l旅行+小程序:行程、酒店...回家和旅行的琐碎都放在微信里。

l娱乐+小程序:KTV扫码点歌,唱完了叫个代驾,安全回家。

l快递+小程序:一键呼唤快递小哥,看自己的快递到哪儿了。

l天气+小程序:天气时好时坏,重点是要查查雾霾。

l健康+小程序:终结生病去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医院排队的“噩梦”。

l驾车+小程序:加油、充电不想下车,一码搞定。

l安全+小程序:扫码求助交警,多一份安全感。

由此可见,小程序更注重线下场景的应用。

这种偏向工具应用的小程序,目前更多适用于线上线下场景对接的服务工具,更多是为了缩短用户与场景联动的路径。 这也就意味着,它将打破互联网所谓的流量思维、粉丝经济等等。所以,仅仅冲着流量来的公司并非小程序真正的目标客户。

而对于线下商家而言,引用小程序又存在另一个弊端,那就是“小程序”归隐太深!即使小程序在IOS/Android分别有不同的入口,但仍需线下进行自主的二维码扫描,商家需要设计出舒适的扫码场景,才能推动自己的小程序。

低频场景,连“忽悠”都无计可施!

针对小程序这种“用完即走”的单边服务,用户与企业间其实并没多大的黏性。如果用户没有想到你,也就意味你不存在,有且仅有线下实体店能够做到日常曝光率!

但如果是一个高频的线上应用,则需要快速建立高强度的用户黏性和互动性,那么绝对少不了社群式的营销。而微信本身作为社交平台,其完全具备“5w”场景价值。据微信2016官方数据,其占据了7亿微信用户每天长达1个半小时的时间,商业经营的价值更大。

举例来讲,消费者在微信上搜索某家微信商城,点击即可转化为后台会员,同时在利用微信公众号连接起双方之间的日常互动。一般商城举办活动时通过消息推送方式,可即刻被会员所知悉形成会员消费互动。而小程序则需要会员进入、分享才能得到有效传播。

如果你有实体的店面,卖一种实体的商品,或者在线下提供服务,这都是很适合小程序发挥的领域。 但对于线上企业,小程序如今仍处于鸡肋状态。

作者 谢礼权

关键字:产品运营, 程序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