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粉丝从 20W 到 400W,我们做了什么?【1】定位篇
从3月到12月,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从20W增长到400W,产品形态与思路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化。将这段时间发生的变化整理记录下来,也算是交给自己的一份年终总结。
我希望尽可能客观的还原和评价这一段的工作,也希望能够关注这一领域的朋友带来一些思考和帮助。如果觉得有干货,欢迎转发;如果有想关心了解的,欢迎转发后,留言评论:)。
目前想到的顺序,会按照:
- 【定位篇】
- 【文章篇】
- 【开发篇】
- 【运营篇】
- 【推广篇】
- 【反思篇】
来整理一遍
【序】我们是谁?
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
我想做到目前,我们应该是中国真实粉丝量最大的亲子社群了吧。主要面向3-10岁的宝宝播讲绘本故事,发布育儿文章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解决育儿问题等。
公众号:凯叔讲故事
【一】定位
在加入这个项目之前和之后,我们始终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服务的人群究竟是谁?
对于一切亲子类产品,可能都会有类似的纠结,那就是享受服务的、跟真正买单的是两类人。通过观察母婴亲子领域的消费方式,我们观察出的现象是:
- 对于小孩子:家长具有海选权,孩子具有否决权;
- 对于大孩子:孩子具有选择权,家长具有一票否决权。
举一个看动画片的场景。
对于小孩子来说,是由家长代为决定的。
家长会从海量的信息源头里选择巧虎 或者 朵拉。小孩子只能在一个有限制的集合里选择收看 或者不收看哪些内容,即具有否定权。从我们调研的数据来看,现在的家长是不太会强迫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的选择的,不喜欢,那就算了。
对于大孩子来说,他们已经通过幼儿园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社交圈,也会追时下他们所关心的热点。比如熊大熊二之类,
但这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可能会觉得某些内容太过血腥暴力,从而行使一票否决权。也许孩子会继续跟这个产品有交互,但少了家长的支持,也就缺少了明面上的零用钱支持。
亲子服务很难说家长和孩子谁更重要,比如图中的手工课,如果家长不买单,孩子再喜欢也白搭;如果孩子不喜欢,那是无法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的
所以,我们的产品定位目前确立为: 让家长认同,让孩子快乐 。
【二】平台选择
融到了钱,我们做的第二个决定是:选择哪一平台发展?是开发自己的App,还是使用微信平台,还是其他新媒体平台,如搜狐、今日头条等。
我们最后作出的选择是微信平台,原因在于: 可扩展性 。
不同于其他媒体平台将PGC定义为媒体,微信平台将微信公众号定位成了服务实体,通过开放第三方开发接口,微信公众号的可扩展性是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
- 以微信公众号作为服务的流量入口,我们在其下可以承接自己的各种网络服务。
- 微信公众号天然的账号体系和已登录状态,给了我们更多可以个性化服务用户的能力。
- 微信公众号的菜单栏,也对应了一个App在开发设计时的底部Tab栏
简而言之,如果能够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体系开发出一套完善的功能和服务体验,那么,将其打包以Html5 APP的形式来发布也是成本可控,可以快速迭代的。
所以,我们将微信作为了发展的主战场,将其他的平台和服务作为了导流的渠道。
【三】功能选择
想把三个功能型菜单填满,实在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对于此,在初期功能的设置上,我们选择了克制、再克制。以做减法的心态来填充菜单,让每一个菜单的定位都尽可能明确,先集中精力做好主要功能。
在功能划分上,将三个菜单栏分别划分为:听故事、亲子社区 和小卖铺;
- 听故事是用户的核心需求,也是我们服务的流量入口;
- 亲子社区试图建立起跟家长的情感链接
- 小卖铺为变现做准备
投入开发的优先级也是层层递减的关系,只有让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才能让家长们持续的使用我们的服务;家长持续使用服务了,才有机会引导他看育儿文章,认同理念;最后实现漏斗的最后一层:购买。
在每一个菜单项里,各个子项目所提供的服务也是根据内容的多寡、用户使用的多寡来动态调整。
作者 闫泽华
关键字:产品运营, 家长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