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渣浪”的被骂看产品运营如何花样作死用户!

新浪微博作为国内的twitter,它的出生和生长都有着先天的一些优势,明星名人靠微博向大众展示形象,草根达人靠微博积累声量,吃瓜群众靠微博围观热点。

而且发展到现今,他在微博领域也已几无对手,处于垄断地位:1)它拥有海量的明星名人资源,是连结这些明星名人和他们粉丝的最直接通道,所以这些人需要它;2)相较于微信,在微博的关注与被关注更多趋于兴趣和喜欢,少了熟人间的利益束缚,反而形成了另外一种更加精神层面的默契与友谊;3)它也是企业的重要的宣传平台,相比微信公众平台,他不只能够发布信息,还能够主动与指定粉丝交流互动,后者是微信没有的。总之,它的背景资源都让它的运营有极强优势,它应该是很容易获得用户的忠诚和好感的。

但是这个平台却有着一个被用户广为传播的略带贬义的代名词——“渣浪”。围绕这个词用户的吐槽不断。不管是通过微博本身搜索或者是其他搜索引擎搜索或者简书等原创平台的评论文章,都经常可以看到用户对新浪微博产品一些功能和行为的不认可。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不认可,很多时候,口碑的变坏以及忽视用户的意见就是用户流失的前兆。“渣浪”这种代称逐渐变成共识,更是一场需要做很多很多公关工作也不一定能够扭转的品牌形象危机。

盘点那些关于“渣浪”的吐槽,有几个方面是用户吐槽最多的,也是值得产品运营需要警惕的:

1,强行操作,忽视用户体验

关注功能和点赞功能的存在,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使用户能够在庞大的信息流中能够更便捷的获取想要的信息,同时也能够与喜欢的内容说声我喜欢你希望你能加油。但新浪因为有买粉的业务和买赞业务的收费服务,使营销号可以通过花钱直接买到普通用户的关注和赞以完成企业主和领导的KPI要求,也能够让微博形成一种虚假繁荣。但这样的结果是让用户觉得体验感很差,因为这意味着用户丧失了对产品功能的主动权,就相当于我买了手机我要下载A软件,手机运营方收了竞争对手钱就直接把我的A软件删掉给换成B软件,让用户只能哭笑不得。

除了强迫关注,强迫点赞,被吐槽的还有莫名其妙取消关注好友,莫名其妙被水军号转发评论、强行屏蔽用户某些评论而不让用户知道,看完视频自动无缝连接播放用户不想看的下一个视频等等。虽然对用户的钱财利益并没有产生影响,但是却很大程度上使得用户使用产品体验感极差。

来自微博搜索内容

2,隐性消费,欺瞒用户

如果说上面这些吐槽仅相当于卖东西的时候强迫你买了商家有提成可拿的商品(以上的违背用户体验的功能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微博为了满足广告主的营销目的所致),用户郁闷的只是一种信息的不对称和被暗中强迫。那接下来说的这种就稍微有点恶劣,因为他直接导致了用户的金钱损失。

我们都知道,现在互联网基本都会在产品操作时有一个默认已阅读并同意的条款,有点霸王,如果不同意则无法继续操作, 因为条款本身条条款款很多,大多数也不过是产品作为风险控制的一种存在并没多大影响,所以基本上用户都会无视与默认这个条款。虽则霸王,但也已约定俗成。

但新浪微博利用用户对这个条款的忽视,在进行会员支付时,这句话默默的变更成为了“成为会员即表示同意《微博会员服务协议》和《连续订阅服务协议》,自动订阅可随时取消”,嗯,不过是默认同意两个协议嘛,好像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知道连续订阅服务协议,换个词就是新浪有权调用你付费会员的帐号在你会员到期后,进行连续自动付费后,你就知道,又被坑了。

官方说已经给你提醒,实际上却是利用用户的信息盲点和文字游戏来欺瞒用户,这样看似用小聪明占了用户的一点小便宜,却让会员感觉被当猴耍,结果不过是勾起用户逆反心理。

来自微博搜索内容

3、禁止操作/增加操作难度 故意为难用户

除了帮着用户做一些违背用户意愿的操作,或者是利用用户的不注意设置一些隐形的”坑“,还有一个被吐槽的就是,居然很多基本的功能被限定为不能操作,或要操作必须成为微博的付费会员。

事实上,用户是能够接受付费会员享受一些增值服务的特权的,现在的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也基本上是这样。QQ提供免费的聊天服务等功能,但如果你喜欢成长速度更快,希望能够拥有更漂亮的QQ秀,希望能够有些不一样的特别的东西,那么不同等级的付费形式可能带来不同的好处。所有的产品基本都是基本功能免费提供,付费的内容,要么是本来就需要付费才能得来的资源(比如各大视频网站的独播/限播资源),要么是不影响用户基本操作的增值性功能。

所以当微博出现不让改昵称、不让改简介等基本功能的限制时,就难怪用户会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毕竟修改简介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没有限制的情况,不止是不合常理,也影响了用户的基本体验。

吐槽不能改昵称/简介的微博成为热门

图片来自微博搜索内容

当然,骂归骂,在没有一个能够拥有微博同等资源,又有同等功能、同等背景的其他产品发力抢占用户时,新浪还是那个新浪,微博还是那个微博,用户也还是那群用户。

但私以为,作为运营人员,一定要密切留意这种几乎泛滥成“共识”型的产品舆情,并且有对应对策,在用户体验和产品功能改变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否则,当哪一天真的有产品突围成功,“渣浪”也就只能被秒成渣了。

作者 奔跑的大橘子

关键字:产品运营, 用户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