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活得好的金融投资社群,靠的是哪些本事?

活得好,潜台词是其还持续存在着。由此,勾勒出四个象限,而其中“好”但“不在”了,“不好”但仍然“存在”的社群,则尤其值得深究。

今天,笔者尝试带大家一同深入观察、碰撞思考,这些社群究竟都有哪些拿手本领?他们中又分别都踩了哪些坑或雷?

一、悲观的数据表现下,相对乐观的模式创新与突破

根据Choice数据显示,自2022年3月A股单月新增投资者达230.2万以来,A股市场的新增开户数量上升趋势显著放缓,2022年12月单月新增投资者仅逾70万人,而2023年5-8月单月新增数量也均在百万之下(中登公司自2023年9月起不再提供投资者情况统计)。此外,证券公司之间的合并态势不断加剧、市场消息满天飞,于资本市场而言真假难辨。但从券商经营的视角来看,我们发现各券商彼此之间的业务模式、佣金水平、APP功能、营销话术,甚至是所服务的对象——投资者客群,都开始呈现出显著趋同、甚至打法雷同的特征。

叠加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互联网流量的枯竭,在此背景下,券商C端业务的发展也逐渐被迫从过去那种疯狂拉新、跑马圈地的模式,转向了对存量客群的促活及休眠用户的唤醒等私域运营上来。自然而然地,私域社群成为了证券行业在这一阶段发展的必要工具。

二、找出自身差异化生态位,存续着活得还不错的

实际上,依笔者来看,社群运营并非新兴事物。其近些年的兴起,可以追溯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社群的运营往往与微信群的玩法更迭紧密相连。最早涉足社群领域的行业或许是那些离老百姓生活场景更近的零售与消费行业。微商可能算得上是第一波社群运营的先驱,他们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他们善于通过朋友圈的精心打造来塑造产品的吸引力,通过一对一的私聊来建立深度的客户关系,以及通过组建微信群进行集中的产品推广和客户维护。而随着疫情影响和消费降级地出现,“团长经济”等新型社群运营模式也不断涌现,社群运营进一步得到发展壮大。如今,就连小区门口的私人水果店、零食店都纷纷开启了社群运营,试图牢牢把握住这仅存的“小区流量”。

观之证券行业,其与消费行业中的传统商场,可能也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证券行业的实体营业部数量越来越少,规模也越来越小,线下网点经营举步维艰。就像银泰百货等商场一样,长期苦于线上电商的竞争压力。

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银泰百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强线上线下的融合,通过大数据精准营销来提升客户体验,打造个性化的服务等。银泰百货还注重会员体系的建设,为会员提供积分兑换、专属优惠、生日福利等特权,增强会员的粘性和忠诚度。同时,他们通过线上商城和线下门店的互动,实现了全渠道的销售和服务。这些举措使得银泰百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其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实现了有所提升。那么,证券行业是否能够效仿这些举措呢?目前笔者无法给出确切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的一些经验与打法,确实值得深入借鉴、探讨和研究。

三、打认知差、信息差,那些年所谓“好”的“消失的她”

切换一个维度,通过观察监管数据,不难发现不少证券公司,尤其是营业部,历史上多多少少都因“社群运营”相关操作不规范而造成了违规。例如,有的证券公司营业部在社群中为了吸引客户,夸大投资收益,却对风险只字不提,导致投资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最终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还有的营业部在社群里向投资者推荐没有资质的投资产品,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又比如,某些社群管理员一味追求业绩,私下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益,违反了金融投资的基本原则。还有部分营业部利用社群传播虚假内幕消息,误导投资者进行交易,扰乱了市场秩序,等等等等。

这些或许就是那些已经“不在了”的社群消失的关键原因,且不论其运营层面效果的好坏,如此违规操作肯定无法让社群长期维持下去。所以我们认为,做投资社群的第一关键要素就是“合法合规”。那些“好”但“不在”了或躲藏在阴暗处依然“秘密”存续的社群,往往来自某个KOL或民间投资大佬,他们凭借出众的人格魅力以及看似“超高”的收益率,吸引并收割着一波波的粉丝——这,也被市场戏称为韭菜。

四、技能单一、创新匮乏,依赖牌照壁垒依然大量存在着的

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中,在足够健康的认知里,显然,以上模式必然难以持久。而真正能够长期发展的好社群,一定是以人为本的——以客户为中心、以提供专业价值为载体的——以内容为核心这类社群,他们大多能够抓住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核心需求。

比如“赚钱需求”,为投资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盈利策略;“解套需求”,帮助投资者在市场不利的情况下降低损失、规避风险;“配置需求”,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资产状况,制定合理的投资组合;“舞台需求”,为投资者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投资经验和心得。

然而,大部分券商的投资社群虽然能够做到合法合规,但却属于那一波“不好”但仍然“存在”的社群。究其原因,“存在”是牌照红利、只有此类能大量存在,而“不好”或“缺陷”则主要还是在社群运营方法上的缺失与模式创新上的匮乏。参照前文提到的零售、消费行业的社群运营经验,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些是完全可以复用的。

首先提供专业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社群中需要有深度、有价值的投资分析和建议,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市场动态。比如,定期举办线上投资讲座,邀请资深的投资专家分享最新的市场趋势和投资策略;发布详细的行业研究报告,帮助投资者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

其次互动和参与也是提升社群活力的关键。鼓励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举办线上线下的投资交流活动,能够增强成员的归属感。可以组织线上的投资讨论小组,让投资者就特定的投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定期举办线下的投资沙龙,让投资者有机会面对面交流。

再就是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投资者的特殊需求,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投资方案。比如,为新手投资者提供基础的投资课程和指导;为资深投资者提供专属的投资顾问服务。

五、数字化社群运营的一些建议

笔者认为,券商在思考投资类社群运营的SOP时,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定位确定社群的服务对象提供的价值以及预期的成果。然后需要做市场调研,了解投资者的需求和痛点,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和不足。接着制定详细的运营策略,包括内容规划、营销活动、客户管理等方面。在内容方面,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专业性;营销活动策划要具有吸引力和参与度;客户管理要注重颗粒度、分层分类和个性化、精准化。最为关键的是,在执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数据反馈,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的反馈、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此外,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尤其是投诉,维护社群的良好氛围。更重要地是,定期评估运营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和改进社群的运营流程和标准SOP体系。

未来,建议大家在做投资社群时,不妨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深入思考投资者、自身客户群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在平台能够给予的支持以及自身的擅长点究竟在哪里?社群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实现共赢的基础到底在何处?或许只有通过这样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才能真正找到社群运营的关键方法,成为那些活得好的投资社群中的一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同时也实现自身的良性增长、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