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中的“动机理论”

大部分设计师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获得用户的认可与喜爱,在产品上线之后,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用户反馈。我不否定用户反馈的重要性,但是产品上线之后我们才通过用户反馈判定产品的好坏已经迟了。在产品上线之前,甚至在产品处于设计阶段,我们就应该对这款产品的前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当然要达到这种”未卜先知“的境界,我们要做到对用户足够了解,知道如何驱动用户使用你的产品。接下来我们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阐述动机对设计的影响。

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这个概念解释了人类在特定环境下做出特定行为的原因。 简单来说,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动机的产生和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以及认知水平都有着极大的关系。动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激活-做出决策,制定目标

持久度—动机所驱动行为的持续时间长短。

强度—对于完成既定目标的渴望程度

为什么设计师要懂的用户动机乃至用户心理学呢?因为了解用户动机会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用户期望和用户痛点。你设计出来的一款app,很实用,你有信心用户用了一次就会立马爱上它。但是前提是“用户使用了一次”。在当前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时代,在保证产品功能性的同时能够心理上给用户足够的吸引力,这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渠道来诱导用户使用你的产品。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我们将外部因素激发用户特定行为的倾向称之为外在动机。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外在动机视为寻求奖励,奖励可以是有形的(金钱,奖品,文凭,证书,奖杯,奖章等),也可以是无形的(表扬,支持,认可等)。竞争本身就是外在动机的一种典型表现,那些好胜心极强的人并不是真的想要那些奖品,他们追求的一种认可——我比其他人更强。

外在动机已经成为了很多用户体验设计师的研究对象,并且已经应用到了互联网产品中。例如,你成为了优酷的黄金会员,你可以比别人更早看到神探夏洛克的上映;你在扇贝里背单词坚持了100天,在朋友圈晒打卡记录炫耀;你的作品上了UI中国的首页,受到大家的一致点赞。以上的所有一切都是外在动机在用户体验中应用,提升用户黏度。

内在动机是指内部因素驱使人做出特定行为。内在动机来自人的内心世界,由一个人的希望和需求所形成。当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如食物和住房,他们就会希望满足更高级别的需求。尝试新事物、接受新的挑战、最大化自己的潜力,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学习了一门新知识或者掌握了一项新技能,我们会从中感受到成就感。所以说内在动机可以归结为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用户体验中,我们所说的内在动机是指用户使用产品是因为产品本身的兴趣和欲望所带来的动机,存在于用户内心而非依赖于任何外部力量驱动。比如用户跑步的时候打开“咕咚”,背单词的时候打开“扇贝”,驱动他们的主要是对更好的自己的追求(健康的身体,更好的外语)。当然不排除截图发到朋友圈炫耀这一外部动机了。与外部动机相比,内部动机更能留住用户,真正想学英语的人肯定坚持的时间要比只是想晒朋友圈的人要长。当用户真正被内在动机驱动的时候,使用这款产品本身就是最大的享受。

通过设计建立用户动机

用户喜欢玩贪吃蛇主要是争强好胜的内在动机和赢得奖励的外在动机。用户可以将自己获得的成就分享到社交网络,外界的鼓励和赞赏是触发用户持续使用的重要外在动机。

海底世界百科全书基于用户渴望新知识的内在动机。高质量的引导页设计会提升用户对这款应用的期望值,他们的使用欲望也会增加。

Toonie Alarm包含了内在动机(坚持按时起床)和外在动机(获得起床小能手称号)。

Upper看重的是用户渴望提升工作效率的内在动机。

合理的文案选用也会刺激用户的使用欲望,向用户宣传使用这款产品的特性、能取得的成果和完善的辅助服务。

总结

动机对一个人对行为驱动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要找出用户的内在动机是很困难的。因为大部分用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用户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不代表没有目标。福特汽车创始人 - 亨利福特曾经说过:“如果听用户的,我们根本造不出汽车来,用户就是需要一匹快马。”但是当汽车真正被造出来以后,在快马与汽车之间,用户还是会使用汽车的。因为用户对于快马的需求的根本动机是更快的交通工具。用户对于产品设计细节的不了解,会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的反应出他们的动机,但是在动机的驱动下,在进行抉择的时候,用户还是会做出理性的判断。

来源:UI中国

关键字:体验, 产品经理, 动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