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市这三年:发生了什么?微博改变了什么?

微博上市至今正好有三年,能够在短短的三年间实现逆势崛起,改变了什么?

微博于2014年4月17日正式美国上市,之后的一年里,彼时四大门户的微博大战也基本宣告结束,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相继停止运营,而网易更是直接关闭了微博功能,四国军棋最终剩下了新浪微博一家。

尽管如此,因为微信的崛起,微博的上市并未被所有人看好。但令人意外的是,三年之后微博却逆势崛起,其市值也超越社交媒体的鼻祖Twitter。那么以这三年为一个节点周期,让我们来复盘一下这三年,究竟移动互联网发生了什么?而微博又改变了什么?

社交需求升级,微博紧贴需求变化

此前曾各路自媒体都一致认为,微信会彻底取代微博。但三年后再来观察发现,微博非但没有被取代,其社交媒体的马太效应反而更加明显。

这三年整个移动互联网并非一成不变,尤其在社交领域这种变化更加明显,技术条件的升级让意见领袖与粉丝之间有了更多互动的方式, 例如短视频、直播、知识问答、知识付费等等,催生出了各种机会,也造成了知乎live、分答、得到、快手、映客、陌陌、faceu等各路产品的崛起,当然最大的收割者还是微博。

微博拥有最多的意见领袖以及其粉丝关系,因此理论上和内容相关的产品功能微博都能做。而微博牢牢抓住了每一次的风口,长文、视频和直播等发布工具,打赏、付费问答、付费阅读等功能都在合适的时间点上线,建立起了更深度的社交关系,护城河就此建立。

这也让微博在社交媒体方面没有了任何对手,而在此基础之上又可以展开更多的业务。

此外,目前也是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而微博本身就是信息流产品,并且其掌握着用户海量的浏览数据,关系链数据,因此其入局内容分发,上线兴趣信息流,则是顺理成章之事,而这一业务也将给微博带来更多估值的想象空间。

视频与直播,已成社交主流

三年前依然是图文内容的天下,而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热衷于用视频以及直播来展示自己, 而粉丝也更愿意使用视频来观看,国内国外皆是如此。

Facebook 在2016年日均播放已经达到了1亿小时,其副总表示未来五年内Facebook将会成为一家纯视频公司,而Snap上市当天就飙升至330亿美元,所有一切均是投资人对于短视频社交未来的看好。

而国内则更是如此,陌陌和微博都成为短视频的最大受益者,而微博的受益最大,根据CNNIC的数据,得益于名人明星、网红及媒体内容生态的建立与不断强化,以及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上的深入布局,用户使用率持续回升达37.1%,去年这一数据为33.5%。

反观Facebook和Snap的成功,都说明了一件事,短视频和直播要想成功必须依赖于开放社交平台,才能够为拥有优质内容的头部大V沉淀出高质量粉丝,继而形成良性循环。而这一点放到国内来看也唯独微博具有这个能力。

此外,又由于直播属于独占资源,尤其是媒体和版权机构的直播,会在固定时间内对用户的注意力形成垄断。这就使微博获得了独家内容优势。比如今年与央视春晚、315晚会的合作,在直播上都进行创新,315晚会更是开创了社交平台与电视互动直播的信访室。通过这种合作,微博的直播内容与其他平台形成明确差异化,也是用户使用率回升的关键之一。

大V格局改写,垂直类中小V全面崛起

三年前与三年后,大V格局也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早期的微博非常依赖明星大V,在平台发展初期这很有利于快速提升用户规模。但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仅靠头部明星大V的内容生产能力,显然无法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因此,对垂直领域中小V的扶持也就水到渠成。

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现在微博上开放运营的垂直领域已经有50多个。以中小V为主力的垂直领域,使微博上形成了无数个以兴趣为节点的社交关系网。这也大大降低了微博对明星大V的依赖,形成了更加稳定的社交生态。

此外,中小V的崛起也和微博的下沉战略互相推动。根据《2016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二、三线城市用户已占据微博整体用户的半壁江山,四线及以下用户占比达30%。这些来自低线城市的用户,一方面有能够成为微博可以培养的潜在中小V,另一方又是中小V重要的内容消费者和付费用户。

直播和短视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小V的成长。相对于深度长文,短视频和直播使内容生产的门槛更低,也给更多类型的用户提供了进行内容生产的机会。2016年微博视频的日均播放量相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713%,UGC短视频的活跃不可忽视,而其中不乏“蓝瘦香菇”、“拉面哥”等关注度颇高的内容。虽然在内容质量和持续性上无法与PGC机构相比,但对丰富微博的内容生态和关系链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产品逻辑被平台生态逻辑取代

三年前,产品为王、单点突破的口号成为了互联网信条,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则很少看到只解决用户某个需求的产品,能够一飞冲天活到今天, 反而平台的生态效应呈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网络效应。

即使是那些依靠单点突破成功的产品,在今天也不得不将微博的平台生态视为正统。

一言蔽之,无论各个平台彼此之间如何不同,但一切的关系都是围绕IP与粉丝的关系,而微博这样的平台则可以围绕这一关系,通过算法、问答、付费、视频、直播等一切交互形式,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护城河,最终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继而使得更多的IP与粉丝在其中停留,形成马太效应。

平台效应的成功直接表现在了微博的财务状况上,微博的营收自2016年起全面爆发,2016全年总营收同比增长45%,达43.83亿元人民币,全年净利润大幅增长180%,第四季度的利润率达到了35%,而随着平台效应的继续放大,其未来的利润率也势必将进一步得以提升。

结语:

俗语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来反映事物兴衰更替无常,但在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三年时间就足以天翻地覆。

而微博上市至今正好有三年,其能够在短短的三年间实现逆势崛起,最终反映的也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变化之迅速。

承哲,微信公众号:shouxifayanzhe,关注工具产品和人工智能领域,擅长AXURE,兴趣爱好看书,思考。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微博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