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适不适合做产品经理了?

本文受梁宁课程同理心系列的最后一课《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的启发,产品工作的实战内容内容,更多的是自己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思考。文章难免有不足之处,烦请各位朋友指出~

其实,早在2017年裸辞的时候,我也曾如此问过自己。缘起一位面试官对我的炮轰“我觉得你不适合做产品了,可以考虑其他岗位了!”(目前这家公司已经倒闭)回顾当下这段近两年的工作经历,我发现了自己在“项目”内有些“自律”,在“项目”外有些“自我”,按照俞军的说法就是我的产品心在冷却。

今天就写下这篇随笔,主要从“深度思考”、“沉默螺旋”两方面反思自己适不适合做产品经理了。或是对最近产品工作的反思,或是对未来目标的展望,或是对“权贵”们的声明。

一、深度思考

其实较早时间以前我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那时候我总喜欢用调侃夸张的方式给自己产品工作的“懒政”找借口:拿半个人的工资,干两个人的活,背一个团队的责任,差不多就行了。这听起来似乎合乎情理,可光考虑自身的利益,却忽视了作为一位产品人的职业操守。

看看下面这些场景,一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想负责任”的形象是不是在你脑海里浮现了呢?

自律:

  • 遇到一个影响用户的流程,不再和开发死磕,心中默念能用就好;
  • 遇到了leader的需求频改,不再和上级力争,心里想着你开心就好;
  • 遇到非重点(上级不关注)项目上线后的事故,不再复盘追责,心里说着不管也罢;
  • ……

自我:

  • 遇到用户询问问题,会想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我?帮注册手册也不看吗?
  • 遇到项目问题对接,会想这问题你找开发就好了,@我干啥?
  • ……

直到最近这段时间和不同公司的产品人沟通之后,我发现了自己越来越不像一个产品经理,未来的发展也甚是堪忧。因为除了上述的工作场景外,我发现当自己描述起工作时,是那种“流水账”、“流程化”、“空洞”式的句式。比如,前段时间跟别人介绍自己的“画像”工作:

“基于……分析,做了……试验,效果……好,最终做了……,达到了……结果”

看起来挺牛的,有过程、有结果、有数据,但是我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自己已经是一个工作4年的职场老鸟,还拿着那套职场新人的法则来总结自己,并忽视了自己未来需要达到的高度和责任。

“为什么要做这个画像”、“商业价值是什么”……这些我都没有说出来,最重要的是我还没有想到。如果有一天要成为“高级”、“总监级”……那我现在做的事情(工作描述)哪些能体现出自己的“格局”、“前瞻性”、“商业思维”呢?写到这里,我得承认自己缺失的一个职业品质——深度思考。

那“深度思考”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我可以用前几天我的前同事grace对我说的那番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产品来说,你的深度思考比你做出来的成绩更重要。因为成绩不一定是因为你做出来的,另外没做出来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因为你导致的。

再说一个最近和其他产品人讨论的一个问题:“对内和对外的to B(面向企业级)产品有什么区别?”如果平时不去思考,那回答出来真的很费力。我用着冗长的句子才勉强回答了这个问题:

对外的to B产品,首先用户不同,要考虑“客户”(购买者)和“用户”(使用者)。其次,要考虑客户的数据安全要求,是通过SaaS云部署还是本地私有化部署。接着,要考虑项目进度,对外项目有严格的deadline(截止时间)……对内的to B产品,首先用户都是自己的同事,也不要考虑数据部署的问题……

但对方却简明扼要的概括了一句话:对内和大于效,对外效大于和(简单理解就是就是对内的to B产品,保证大家关系和睦最重要。对外的to B产品,保证客户企业的效率最重要)。

如果没有日常工作中的“深度思考”,怎么能高屋建瓴阐释问题的本质呢?当然,“深度思考”真的是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进行,也不一定非要思考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才叫“深度思考”。记得在2019年产品经理大会上,永辉云创产品负责人(前美团点评到店事业部产品总监)方志远就在会上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水果店不卖蔬菜?而卖菜的店会卖水果?”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深度思考起来并不简单。

二、沉默螺旋

上文在“深度思考”方面做了一些自我思考和批判后,接下来我将从“沉默螺旋”的角度来对工作环境作出阐述。首先,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沉默螺旋”:

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百度百科

还记得我在上篇描绘的关于自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场景吗(如果记不起来可以翻看上篇的描述)?经过反复的思考以及调研,我发现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自己身处在一个不怎么样的环境里。

记得2018年我刚来现在这家公司时,部门整体对产品经理的认知很片面,仅把产品当成是个画原型、写文档的“工具人”:

A:诶?筛选器流程这样设计……

B:不行,还得考虑……

A&B:可以可以,流程就这么定了。让兮兮画个原型图这期就可以了……

当时,我心里面的情绪奔涌而出:难道流程设计不应该产品产品负责吗?难道需求的立项排期不需要产品经理参与吗?难道方案不需要调研业务场景拍脑袋定了吗?其实,(2018年)入职一个月我就想过辞职换份工作,但那一年跳槽太多,我只好选择继续留下,也许是自己出现了问题呢?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那一幕幕场景让我觉得自己确实有“问题”:畏首畏尾!不自信!直到觉得自己不适合做产品了。

第1幕:

“老大,我希望能够接触到业务的东西,现在的需求全是数仓二次咀嚼过的,当数仓在与业务方沟通可视化报表的制作时,请您安排我也参与到其中……”

“不要被网上的言论所左右,你现在是数据产品,应该投入到技术、底层逻辑的学习……”

(和数仓沟通过,无法参与到讨论。leader也管理数仓,希望他能在其中协调资源)

第2幕:

“兮兮,现在这4款产品用户吐槽这么多,你要多关注用户的反馈,你要对产品细节多把控一下……”

“兮兮,你太专注细节了,可以关注一些宏观规划……”

“兮兮,你是产品经理,是产品的负责人,你要对项目的发展目标把控……”

“兮兮,这个事就得这么做,这期就安排上……”

“兮兮,这个按钮应该这样放……”

第3幕:

“老大,我希望能够接触到业务的东西,当数仓在与业务方沟通可视化报表的制作时,请您安排我也参与到其中,再一直仅画原型、写文档我的职业生涯会毁了的……”

“其实画原型挺好的,也是很能锻炼人的……”

……

而我呢?不再去想着规划,因为规划到最后还是会被主管没有依据地改变;不再去想对项目负责,因为自己只是一个没有产品主导权的傀儡“产品经理”;不再去做创新,因为刚想大刀阔斧动一动时,有一只手突然拉住了我。

虽然没有认可这位leader的观点,但是这些仅是针对我个人的言论(无他人理会),很长的时间周期里我都保持了沉默。而恰恰是在这种螺旋的状态下,我不光沉默,就这样开始自暴自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不过,这样正好中了沉默螺旋制造者的“圈套”:因为你没有反抗且放弃自己,那么他还会爆出更多的打击,你也必须沉默甚至接受他的观点,最终怀疑自己,接受他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的职场PUA吧)。

因为不断的重复“ 打击 → 放弃自己 → 打击 → 怀疑自己 ”,所以就出现了开篇我描述的自己:畏首畏尾!不自信!直到觉得自己不适合做产品了。

那该如何唤醒“沉默”的自己呢?

树立信心。有天我看到了抖音上的一段“俞敏洪讲述管理”的视频,他的言论让我意识到有些问题不全是自己导致的。当领导让下属去负责一件事时,只要给他资源即可,最后由结果评估,而不是干预他的具体每一件事。

走出去,和同行业的朋友切磋。这里要感谢我上一家公司的leader、我的良师益友笑姐,在工作陷入瓶颈时我会和她交流工作上的问题,她会通过自己的经验,给我一些建议和鼓励,而没有一直沉浸在现公司环境的阴霾下。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多阅读本行业的书籍。

没有舞台,也不要放弃思考与学习。这里我再次拿出前同事grace说的那番话:对于产品来说,你的深度思考比你做出来的成绩更重要。因为成绩不一定是因为你做出来的,另外没做出来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因为你导致的。也许,在这个环境你无法施展,但到一个新的环境时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储备。后来,哪怕我无法主导我的BI可视化项目,但我还会去学习竞品、调研用户、记录问题、规划产品和外界去讨论。

设置终结点。这里不单单指的是换一个新的环境(跳槽),记得在上家公司离职时笑姐告诉我:“如果你想通了,我支持你的选择。如果你因为避免冲突,没有争取你想要的,不去解决困难,而去选择离职,那你就是在逃避问题!”

终结点就是要和过去的自己做一次battle,曾经那些因为认怂、自卑、抱怨、习惯而不愿去争取的事情,一定要来次180°大转弯。

今年起,我也开始和leader对一些规划坚持起来,哪怕大多数情形还是做他认为重要的功能;我开始勇敢撕去leader毫无根据给我贴的标签,哪怕和他当面吵起来;我开始坚守产品设计中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而不再放任开发因为工程量而不愿做的投机行为。

#作者#

兮兮,微信公众号:孤身旅人(ID:gushenlvren)。关注人工智能、toB产品、大文娱等领域。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