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的产品总监“无法胜任”产品经理工作?

光环,是由内而外的能力散射。

很多公司都有着不同的用人观念,比如,有的“以德为先”,有的“技能为主”,有的看重人脉资源关系,有的则关注个人发展潜力,有的以员工低酬劳为关键指标,有的则以员工忠诚度为价值标尺。有一说一,不少公司对人才的内部定义并不一定符合主流认知和市场规律。

即便是大家都拼命对外展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暗流涌动的潜规则才是公司最高的商业机密。

镜同学上家公司就是如此,特别热衷于「头衔光环」,在招聘时更是如此,比如说,应聘者若有互联网大厂的工作履历,HR恨不得当场发offer,很多次我参与共同面试时都有种错觉:应聘者仿佛坐在龙椅上,面试官反倒像是群臣上奏

按理说,我应该宣扬正面引导,将这种自降身段的表达为“礼贤下士、以诚相待”,但事实上,这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客观规律:复杂的职场说到底就是工作匹配。

「光环」并不应该是从天而降的如来神掌,而应是由内而外的能力散射,最重要的是,其发出的光刚好能与公司现阶段的发展相匹配

昨天镜同学和一个隔壁部门老总酒后闲聊,他也刚好提起类似困惑:为何按“总监”职位来招聘“经理”岗位,新人入职后反而大多胜任不了呢?

我对此特别有体会:很多时候,大厂的“产品总监”还真干不了小厂的“产品经理”,并非是其能力不行,而是组织土壤不匹配、岗位需求不匹配

而那些把「光环」简单等同于「灵丹妙药」的公司决策者们,属实很傻很天真,镜同学结合以往的产品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不同产品段位的能力体系”及“岗位匹配重要性”的一些思考,希望对你有启发和参考。

01 高阶产品对原型设计的关注之一:交互效率

我们先看一个原型设计:

为何有的产品总监“无法胜任”产品经理工作?

这个是后台的一个数据模型配置页面,可以对不同的数据项进行「权重占比」的设置,该产品同学的原型交互是需要单独再进行编辑:点击编辑→页面弹窗→输入对应的数值。

但显然,这样的交互效率并不高,多次弹窗也还会对用户造成「体验打扰」,并不是很好的设计方案,所以评审时,我就建议将界面交互优化下:“指数权重”采用文本输入元件,回显之前的数据,可以修改,保存后即生效

为何有的产品总监“无法胜任”产品经理工作?

当然,这只是原型设计的一个很小的交互细节,但镜同学想说的是,这是一个产品总监设计的,他是我们隔壁团队的产品负责人,上周组织架构调整,放到我这边做高级产品经理。

显然,他并不擅长做原型设计,尤其是交互思维并不是很优秀,但客观上说,他对商业模式的洞察、市场趋势的把控,有很多想法都值得我学习。

如果围绕业务流程展开来定义产品总监、产品经理的岗位职责的话,总监的能力广度和深度都要求更高,包括这个原型设计中的交互效率,实际也是高阶产品的能力范畴。

这对我有两点启发:

1. 高阶产品经理,务必把专业能力搞扎实

不然,很难服众,产品岗位本质上还是属于技术岗,懂业务模式、商务运营、协作洽谈固然好,但若没有厚重的专业能力做支撑,很难带好团队,我也在读书小群里多次和大家分享过,专业扎实既是高阶产品的准入门槛,也是向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忍不住多说一句,职场中很多高阶产品的精力分配是有问题的,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十二个字:规划思维、落地能力、复盘意识,但很多高阶产品对“落地能力”不以为然。

每次看到他们热衷于表面而忽略专业内核,着实有些“买椟还珠”的可惜,我在小报童「镜同学的产品驿站」也分享过一篇文章:公众表达 VS 下沉实干,推荐你去看看。

2. 对细节的不以为然,不是应有的成长姿态

罗胖也说过:成长,一定要活成开放系统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魅力在于剔除了「木桶效应」而整合了「长板效应」,发现自身问题,存在能力短板,这并不可怕,但一定要重视并付诸于改变。

尤其是细节,你越是轻视细节,越难以形成体系性的成长,不要眼高手低,《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说:“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做到”。

02 高阶产品对需求文档的关注之一:功能定义

《大话软件工程》这本书,我们稷下学院的产品同学一起共读过,我也反复推荐给不少产品新人,反馈都不错,这对他们系统性的入行产品很有帮助。

李鸿君老师在《大话软件工程》书中提到的需求四件套(指需求原型、控件定义、业务规则、业务流程)可以说是PRD的核心内容,不同公司的命名称谓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都是这样的内容。

但实际上,这里有个灯下黑:名词解释(术语定义),这既是初级产品不在意的地方,也是高级产品经理容易忽略的地方。

前两周,我们一个高级产品提交的需求文档,我在批注时同样发现类似的问题,也让我意识到「从基础走向扎实,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们简单看下我的批注。

为何有的产品总监“无法胜任”产品经理工作?

有一说一,该同学的业务抽象、产品思维都很优秀,但是,需求文档仍然暴露出来不少“专业细节知识”的粗糙,我批注了一个小时,后来没有单独发给他,直接在会议室对他进行了详细评审培训。

让我欣慰的是,他的产品认知和开放心态,非常虚心的接受并加班修改,补齐了这个细节短板,后来的需求文档,我看后基本不需要怎么批注。

回过头看,镜同学发现,不少产品同学之所以进步缓慢,甚至遇到相同的问题仍然无法有效解决,其根本原因是“认知降级”:解决问题的思维本身就存在问题

所以,即便是基础的需求文档,产品若想持续进化、迈向更高阶,仍然需要用心积累、打磨细节。

03 匹配的,才是最好的

镜同学经常对面试辅导的产品朋友分享一句话:应聘找工作的本质就在于岗位匹配,公司需要某个岗位的人,你刚好具备这个岗位的能力,那就能匹配成功。

很多时候面试不成功,往往不是你产品能力不行,而是与岗位不匹配,这个时候一定要冷静分析,保持自信。

比如,有的岗位需要很深的汽车行业经验,而你专业能力虽然很优秀但缺乏垂直的经验,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也很难放心地给到你offer。

说到底,我们需要追寻的真谛,就是努力去匹配最好的合适选择

面试应聘如此、产品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这个“匹配度”:

1. 公司层面

对于不少小公司来说,组织机制并不健全,团队能力还较为原始,此时若招聘一个更高级别的产品总监,他们更擅长在规范的流程、完善的制度下指挥千军万马,但未必能在贫瘠的西北荒漠绽放出胜利之花。

规范的经验,往往受制于不规范的环境变量

2. 岗位层面

同样的,在岗位层面,假设岗位需求是高级产品经理,此时,有一个三年经验的优秀产品总监,那么他就一定能胜任吗?

答案可能还是要打个问号,我们现在就在招聘高级产品经理,也有不少总监人士「屈身」前来,认真沟通一番后,发现他们还真的胜任不了高级产品经理的岗位。

比如,相对于落地执行,他们更擅长于规划管理;相对于业务抽象,他们更擅长在商业模式上的顶层思考;相对于具体事务的工作,他们更习惯空洞的方法论。

但HR更容易看到现象层,总觉得高版本自然会向下兼容,但真的落脚在实际工作时往往不是这样的,对于“需求文档”、“原型设计”生疏的产品总监,本身就与岗位定义相悖。

招聘逐渐回暖,镜同学也提醒大家,你若以产品总监「降维应聘」产品经理岗,一定要设法匹配、对齐产品经理的能力,比如,流程设计、原型设计、需求文档等,切莫以高姿态的产品总监能力硬着陆去向下无脑匹配。

最后,镜同学之所以分享这篇文章,主要是最近和年轻的产品同学交流比较多,也辅导了5、6个产品面试,在和大家沟通职业规划和发展困惑时我也感受颇多,一方面大家的内驱力很足,另一方面又缺乏科学合理的精力分配。

初阶产品:保持空杯心态,注重过程细节、积累专业能力;

高阶产品:谦虚与开放,专业践行扎实,落地岗位匹配。

产品之路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累说明在爬坡向上,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践行来匹配当下,来匹配未来,不妄自菲薄、不盲目自信,始终保持「谨慎乐观」的心态并牢记:进化需要持续,成长永不止步

作者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本文作者@产品大峡谷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