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100+场数字化转型会议后,发现我以前太low了
近三年我主导了某行业龙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也是学习华为流程变革的一次成功实践。
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于业务的变革与重塑。在整个项目中,从业务现状梳理开始,到业务问题识别、业务解决方案研讨、业务方案评审、数字化实现方案研讨、数字化实现方案评审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开会进行推进。
仅一个营销业务域,涉及近10个部门,10几支流程,大大小小的开了100多场访谈会、研讨会或评审会。
通过这上百场会议,我发现至少50%的人不会组会、不会开会。
你别惊讶,这是真的,开会的架子都有,但是差别都在细节上,在这过程的前期,我也吃过细节没做到位的亏。
在本次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当我意识到部分会议质量不高,又绕不开会议后,迅速做了调整,经过几十场会议的验证,形成了一套实用、高效的数字化转型会议管理方法,学会了如何开会。
今天,我把这3年的摸索和经验,把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开会的方法倾囊分享。
01 开会的四大价值
1. 开会是推进工作的利器
我也曾想过,召集会议那么麻烦,要一个个人约,要找他们共同的时间,要订会议室,要做会议主持,要形成会议纪要;能不能不开会?
我发现,不开会还不行。不开会项目要么在等待状态,要么在停滞状态,要么是沟通的非常浅,没有业务碰撞,识别不出根本问题,出不来深度优化的方案和价值。
长此以往,将是项目的灾难,项目注定失败无疑。
所以,开会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一个必选项,它是推进工作的利器。
2. 开会是及时暴露问题、取得共识的过程
通过开会,大家深度碰撞、交流、澄清,才能暴露问题、挖掘问题;同时,开会也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工作碰撞,互通有无,取得共识的一个过程。
不开会,大家不当面交流,信息很难对齐,哪怕收集一堆问题、发一堆资料,让大家去看。
先不说,大家看不看,即便看了大家理解也可能不一样,大家有疑问可能也懒得说。
3. 开会能提高利益相关者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满意度
不开会,哪怕项目团队闷头写方案,闭门造车的东西,别人能认吗?
各利益相关者,可能这样想,你写的这些东西,密密麻麻,我看着就头大,你不当面征求我的意见,你这方案我不知道跟我多大关系,你也别找我签字。
方案执行了以后,我能逃就逃,逃不了我就埋怨,我就投诉,我就说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没设计好。
4. 开会还是培养数字化转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通过参会,可以以练代学,让数字化团队的新人,在实践的战场上学习业务、学习沟通、学习项目推进。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开会既然这么重要,开篇又说至少50%的人不会组会,不会开会,究竟都有什么问题呢?马上展开说。
02 开会常见的4类现象与问题
1. 不恰当的环境,订会议室太随意
五六个人开会,找个可以坐二十人的会议室,还左右对面坐,这样不妥。
空旷的会议室很容易分散大家的注意力,无法专注,容易导致有人玩手机、忙其他工作,甚至在电脑上看一些工作无关的东西。
如果会议室没有白板、没有投影,非常影响会议讨论,无法进行有效牵引和引领思路。
一般情况下,会议室的上座率大于80%较合适,需要有投影、白板、白板笔,这些必备工具。
2. 开始就召集跨部门的大会
在没有方案,或者需求还没有完整调研的情况下,不宜贸然召开大会。
否则,要么会在信息对齐方面花费大量时间,要么不是每个话题跟每个人有关,大家难以全程投入参会,也会因人多也无法深度探讨。
更有甚者,每个部门发发言,谈谈感受,半小时过去了;领导在喊喊话,四十五分钟过去了。接着每个人说三五句话,两个小时的会议时间到了。
正确的开会姿势,是开始分层组会。先开少于6个人的专项会议,核心内容得出后,再开大会深化和确认。
3. 参会人员是随机派的代表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看别人召集会议时,有的部门随便派人,随机派来的人,来了也不说话,要么看手机,要么干其它的,一问还三不知。
其实,这不是参会部门的责任,是会议组织者的问题。
你开会需要谁来、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你提前约会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而不是说,你们采购部门也要派人哈,他给你派一个实习生能行吗?
自己做事儿不靠谱,就不要怪罪别人不靠谱了。
其实,数字化转型项目启动时,都成立了项目小组,这些会议,就需要固定的项目小组成员参加。
项目小组的成立,不是为了当时交一份作业,徒有虚名。
4. 会议讨论天马行空,组会者没有发挥应有的组织作用
在数字化转型初期,有些会议由于缺乏有人串联,也没有明确的主持人,导致会议讨论非常发散,甚至天马行空,讨论了一些和会议主题不相干的内容。
还有一些会议,讨论完没结论,没进展。
这种方式,非常消耗大家参会的热情,成了为了开会而开会,开的没有意义。
后来,在我组会时,改变了这种方式。
一开始就把议题分好类,一个个讨论,讨论一个形成一个议题的结论。
并且,在过程中我自己或安排专人,边讨论、边记录、边确认、边共识。
接着还形成了系统化的方法。会议开始就明确会议定位和议题,过程中及时打断扰乱秩序者,及时打断无休止的发散讨论。
适时激发大家的讨论激情,耐心倾听,给发言人应有的尊重,及时总结和沉淀讨论成果。
基于上述四类现象和问题,我还总结了高质、高效开会的几个关键点,分享给大家。
03 高效组织会议的五个关键点
1. 充分准备是高质量会议的前提
所谓会议准备,不是会议邀请下发了,基础资料下发了。
我以流程研讨会为例,至少做五项准备。
需要提前对业务现状进行全局摸底,了解问题背后的根因逻辑,了解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及冲突点,对解决方案有初步的优化思路;基于以上四个方面形成一个简要的书面材料,以便开会时进行引导和提高开会的质量。
这,才是高质量的提前准备。
而不是,在会议现场大家临时对信息,临时求共识,最后很可能变成吵架了,甚至直接崩盘,后续不来参会了,或者来了也不发言。
2. 组会按“先局部再整体”的先后顺序
先组织小范围会议分析问题,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召开大会讨论,深化和评审确认。
相关业务部门先完成初步解决方案,然后再向上逐级开会讨论与决策。复杂问题,先点对点沟通或小范围会议,再组织大会整体讨论与评审。
若上来就组织大会,一般会导致讨论不深不透,有人开会有人走神,人人都发言时间又不够,有人不发言又不代表他没想法,会议质量不高,降低大家参与度,丧失大家参与的兴趣。
3. 对谁参会有明确要求
对于重要的参会人,提前沟通,预留时间,不能随便找人代替。
一般在成立项目小组时,明确下来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义务,较好。
这样不至于在后续组会时,别人不情愿领这个事儿,而是应付,甚至从部门内找个实习生来替会。
安排他整理的数据、梳理的问题,也不弄,或者随便应付一下。
4. 会议现场一定有人负责整体牵引
原则上,谁组会谁负责会议的支持,并负责会议的整体串联。
但是,有时候业务部门约会,岗位和部门视角比较严重,无法站在全局视角进行跨部门的牵引、串联、推动。
这个时候,我们做为数字化转型人员,就要主动站出来,承担起这个工作。
否则,大家都是部门视角,要么都是碎片化的信息,要么就是有人发言不充分,要么有人滔滔不绝,漫无边界。
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愿意参加此类会议了,数字化转型项目,还何谈成功呢?
5. 抓好会议过程的有效管理
在会议开始,需要有会议导入环节。
主持人或会议召集人把会议的背景、本次会议的议题或目标,给大家介绍清楚,把大家拉到同一个上下文里面来。
在会议过程中,要一个一个议题的分开讨论,避免过于发散。
会议主持人,充分利用白板和投影仪,及时做好记录、引导、归纳,推进会议有序向前。
同时,让参会人员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机会,以保证信息全面,群策群力,挖深挖透。
在会议结束前,一定把本次会议的共识和结论,同步给大家;有下一步行动的,要现场让责任人把活儿领走,同时要一个完成计划。
领活儿的人,若有什么疑问,现场就可以解答,避免大家有不同理解,甚至人家认为这不是他的活儿。
有了现场的共识和结论,现场明确了待办,会后整理会议纪要,将非常轻松,也解决了开会没结论,派活儿不明确等诸多问题。
04 总结
对于开会这事儿,我以前认为很简单,根本没想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经过这次数字化转型项目,我发现不这样搞,轻则没有会议质量,项目稀里哗啦,严重延期;重则项目崩盘,项目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作者:营销数字化实践微信公众号:营销数字化实践,主理人:王晓明。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