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闪电裁员:失业,是迟早的事

前几天,IBM突发裁员,三分钟的全员会议,让IBM中国研发业务全线关闭。

由于事发突然,当晚不少人甚至还在加班,就被踢出了内部群组。

一千多人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就在这之前,IBM也在全球裁员6100人。其他大公司也不例外,纷纷精简人员,根据Business Standard的报道,科技行业2024年被裁员人数高达10万人。

而这,仅仅是报道出来的裁员人数,如果真实统计,这个数字将超出想象。

这两年,随着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大家对未来的预期也越来越低,大公司不断砍掉成本业务,不再大力投入创新。

中小公司的现金流更是极其紧绷,随时面临倒闭、破产的风险。

那么,普通打工人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如何成为一个不怕失业的人?

不怕失业的人,往往懂得进行生涯规划。

他们明白,生涯规划不仅仅是设定职业目标,更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策略,能够帮助他们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保持从容。

在规划时,他们具备前瞻思考、持续精进,也有风险意识,能够敏锐地洞察市场的变化和行业的趋势,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生涯规划这件事。

一、前瞻思考:舒适过了头,人就废了

1. 安逸惯了,人就会忘却风险

在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情节:肖申克监狱的图书管理员老布,在狱中服刑了五十多个年头。

他的日常工作极为轻松安逸,仅仅是推着书在监狱里转悠几圈,记录下借书人的名字而已。这份差事让老布心满意足,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有离开肖申克的一天。

然而,命运的转折突如其来,有一天老布被假释出狱。当他踏入外面的世界时,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适应那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环境。

满街飞驰的汽车让他胆战心惊,在超市工作时,他因动作迟缓而遭到责骂,这让他感到尊严荡然无存。最终,在无尽的迷茫和无助中,老布无奈地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那句发人深省的话所说:“起初,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渐渐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竟然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便是可怕的体制化。”

人这一生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在惰性和依赖的包围中,不知不觉地 “被体制化”。然而,现实中却有许多人甘愿为自己的心灵戴上这副无形的枷锁。

2. 不要把眼前的幸运,当成终生的命运

知乎博主@刘宇曾讲述过自己朋友的故事。

那时,朋友所在的公司正在进行裁员,同事们皆人心惶惶,担忧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裁对象。然而,这位朋友却显得满不在乎,仗着自己在公司已工作十年,丝毫不为前途担忧。

数月后,刘宇偶然与朋友相遇,只见他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地发放传单。两人交谈起来,刘宇这才得知朋友已被辞退。他好心劝慰朋友,以其资历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朋友却长叹一声,说道:“在公司这么多年,我所做的工作极为简单,一直以来都毫无变化。如今能力大幅倒退,投出的简历纷纷被拒,真不知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刘宇听闻,心中满是感慨。朋友本以为不变能带来舒适,却不知自己的结局在十年前便已注定。

村上春树曾言:人生就像鲇鱼那样,如果不在水里拼命向前游,必然只有死路一条。

无论何时,舒适的环境都似一个温柔的陷阱,极易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当一个人习惯了安逸,不愿接纳新事物,一旦危机降临,他将毫无还手之力。

说到底,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享受了当下的安逸,就必然要面对未来忧患的现实。

那些曾让你感到舒服的,迟早会让你陷入痛苦;那些将你拖入沉沦的,终究会把你淹没。

这世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生活,若不想着从安逸圈中逃脱,就只能被其桎梏,接受毁灭的结局。

3. 世上没有救世主,能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站在树上的鸟,从不怕树枝断裂,因为它依赖的是自己的翅膀。

同理,在职业生涯中,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公司这根“树枝”上。

公司的发展充满变数,业务的兴衰难以预测。

如果我们把所有精力都用于手头上低水平重复的工作,一旦遭遇失业,就会像没有翅膀的鸟儿般惊慌失措。

比如前些年,某收费站被取缔裁员,很多人失去了所谓的 “铁饭碗”。有位大姐哭诉道:“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如今随着AI的发展,很多过去光鲜亮丽的工作也正面临被取代的风险,如客服、速记、翻译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达尔文说,自然的进化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上帝。要创造幸福,只有靠我们自己。

二、持续精进:不怕失业的人,都有这3气

1. 核心竞争力,是不怕失业的底气

对个人来说,核心竞争力需要满足三个特点。

第一,你的核心竞争力要能让你的外部客户及内部客户感受到高价值。

要想在遇到职场波动和不确定时拥有足够的抗打击能力,那一定是你有某项东西被市场所需求,被客户所需要,只有这样,你认为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不论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所有人都要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假如你具备了这一能力,你自然能为内外部客户提供很高的价值。

第二,你的核心竞争力要能让你进入到不同的领域。

古典在《超级个体》中提到:一个优秀的人在一个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转化,可以迁移到另外的领域。这种能力即大家所说的可迁移能力,沟通能力、系统思考、领导力等皆属此类。

例如,有的人不但能出色地完成市场部的工作,在转岗到销售岗位后,依然可以成为业绩突出的销售。

太阳底下无新事,职场上所需的能力大多雷同且可复用。只不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强化,将其模块化,总结出哪些是不变的内涵,哪些是可变的外延,以不变应万变,增强其灵活性和适用性。

如此,在切换赛道或应用场景时,只要补充一些新的可变(技能)模块,就能适应新的环境。这便是“可迁移”。

相反,如果你的能力仅能让你做好某一项工作,而对其他工作都无法胜任,那么它就很难被称为核心竞争力。

第三,你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很难被模仿,所以它会形成一条护城河。

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果只是一项技术,或一个独家渠道,它就相对脆弱。但假如它是各项技术与生产能力的复杂结合,那它被复制的可能性就会微乎其微。

竞争对手可能会获取核心竞争力中的一些技术,但却难以复制其内部复杂的协同与学习的整体模式。

同理,对个人来说,只有一项优势是相对脆弱的,但如果你能拥有一个核心竞争力体系,那将是无坚不摧的。

2. 开放的学习心态,是不怕失业的勇气

张一鸣曾讲过自己前同事的故事。这位同事初来公司时,既不算特别聪明,能力也并非出众。

在那时,同事们常常将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交给他去做。然而,他却从未给自己的工作划定界限。哪怕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他都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每当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便积极主动地去查资料、向同事请教。如果这次做得不够好,他会立刻恶补相关知识,力求下次做到完美无缺。

在其他同事满足于得过且过的状态时,他却凭借着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成长。最终,他步步高升,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位置。

正如《异类》中所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仅仅因为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那些拥有非凡成就的人,也不过是将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通过不断积累实现蜕变,永远保持进步的姿态。

当你能够主动去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时,不久之后你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早已超越了身边的许多人,走在了队伍的最前端。

比如,那些最早开始运用AI工具的人,在各个领域都赚到了一波红利。

一些设计师利用 AI 辅助设计,快速生成创意方案,提高了工作效率,获得了更多客户的青睐;一些内容创作者借助 AI 进行文案创作和视频剪辑,产出了大量优质的作品。

3. 存款,是不怕失业的定气

松鼠在过冬时不会感到害怕,因为它早早地储备了大量的食物。对于我们来说,存款的厚度,就是面对失业的定气。

在顺境之时,我们不能仅仅只顾眼前的享乐,而应当未雨绸缪,为可能到来的困境做好充分准备。

合理规划收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有清晰的认识,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明确哪些是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削减的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还要做好定期储蓄。每月设定一个固定的储蓄目标,并严格执行。

有了足够的存款,我们在失业时就不至于陷入经济困境。它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新的机会,而不必在巨大的压力下仓促做出选择。

三、风险意识:低成本试错

人的本性是追求稳定、拒绝变化的。

但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我们不可能寄希望在一家公司、一个岗位上工作到退休。

正如《反脆弱》这本书所说:“系统的反脆弱性是通过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

大公司之所以稳定,是因为“体系至上、公司文化至上、业务至上”,任何一个员工的利益都无足轻重,随时可以被牺牲掉,在巨大的危机面前,就算是CEO也可以牺牲。

所以,对于每个职场人来说,失业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就要提前思考自己的生涯规划,提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也就是“反脆弱”的能力。

那么,怎样做才具备反脆弱的能力?

《反脆弱》作者提出了三个思维模型。

1. 过度补偿思维

过度补偿是指当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或挑战时,会通过自我调整和强化来超越原来的状态,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挑战。

常见的过度补偿例子,就是注射疫苗。先让身体少量感染病毒,以此来增强免疫力,抵抗严重的疾病侵害。

对于过度补偿最好的解释,就是尼采的那句: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

所以,在日常中,我们偶尔也要给自己找不舒服。

能抽空学习时,不要沉浸在短视频里;能早起锻炼时,不要在床上赖着不起;看一本书得到感悟时,立即记下来,不要让它只停留在脑海里。

这些微小的改变看似不起眼,但日复一日坚持下来,你最终会收获一个崭新的自己。

2. 杠铃思维

杠铃思维强调在不确定性中采取两极化的策略,即在保守和激进之间找到平衡。

一方面,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极度安全的领域,以确保在不利情况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将少量资源分配到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以获取可能的巨大收益。

比如,在投资领域,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将一小部分资金投入到风险较高但潜在回报也较大的领域。这样,即使高风险投资失败,也不会对整体资产造成严重影响;而如果高风险投资成功,则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在职场中也是一样,如果你的工作相对稳定,可以把大量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再投入小部分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写小说、做自媒体、开网店。

3. 非线性思维

非线性思维指的是反应难以直接估计、结果并非呈直线分布的效应。对于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在一定限度内,冲击越强,往往带来的益处越大。

比如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个饿猫迷笼实验。他将饥饿的猫关入笼中,观察其能否逃出笼外获得鱼。一开始,猫完全不知如何开门,只是在笼中随意疯狂扒拉,过程中偶然碰到机关才侥幸逃出。

之后猫再次被放入迷笼时,或无意踩到按钮,或抬起门栏,或拉到抓绳。随着次数增加,猫逃出迷笼的无效行为越来越少,动作也越来越熟练。

直到最后一次,猫无需任何挣扎,直接以正确的方式打开了门。

在这个过程中,猫通过不断试错,以越来越小的成本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收益。这便是非线性思维的体现,不断试错,失去的东西有限,而得到的却可能无限。

人的成长与成熟,皆是在不断尝试中完成的。不要害怕走错路,犯错并不代表无能,更不意味着人生从此一事无成。

正如雷军所说:“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却非常高。”四、结语

沧海横流,意外永远在所难免。

只要没失业,就永远有可能失业。

唯有首先做好生涯规划,化被动为主动,警惕舒适区的陷阱,才不会在“失业”这一天惊慌失措。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开放的学习心态,积极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

从而在不断尝试和试错中,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实现成长和进步。

总之,生涯规划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变幻莫测的职场中立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来源:

1.《疫情蔓延、裁员不断,如何更好地面对不确定性?》,艾菲的理想;

2.《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让他活得太舒服》,每晚一卷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作者:笔记侠
笔记侠官方账号。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