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职场心得:熟人以上,朋友未满
01
昨晚刷短视频,看到一条“职场秘笈”,文案就很炸裂:职场发展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升职,要么滚蛋。
emmm,好像有点道理,继续往下听:升职发展,看似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条路:成为领导的亲信。
这句话,细品一下,哎,不对。
第一感觉是不认同,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也从没当过任何人的“亲信”啊,貌似发展得也不差。
随后的第二个感觉是:这也太自大了吧。
“亲信”是这么好当的吗?“亲信”是你想当就能当得了的吗?
第三个感觉是,这位作者,你是真不了解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啊。当下的职场你还跟人玩PUA,那你所谓的“亲信”,就是“亲手收到辞职信”了。
如果健康的职场发展路径不是这样,那该是怎样?
02
我不绕弯子,直接说自己的心得,就8个字:熟人以上,朋友未满。
首先,你得跟自己的上下游和横向合作的同事比较熟。
所谓的“熟”,一方面指的是工作流程和机制上的熟悉,能够跟别人配合协作,完成份内的工作。
另一方面,如果要协作得更加顺利,甚至心情愉快的话,那就需要对关键合作方的好恶有所了解,能够在工作之外,还多少有一些共同的话题或爱好。
比如明星、美食、游戏,或是电子产品等等。
所谓的“未满”,更多指的是有边界,有自觉。
工作之外的话题,能聊就聊,不能聊就停。大家能在一起开开心心做事,顺顺利利拿到好的结果就是第一目标。
但千万别奢望跟别人能成为多好的朋友,也别梦想被领导看重,成为某个小圈子的一员,获得独门秘籍、独家支持。
看到这里,你先别急着反驳我。
现实中,确实是有职场好友、领导亲信的关系存在的,我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过。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既不可能,也不想做。
03
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
当你越是不追求一样东西,它就往往越容易自己找上来。
可能是运气比较好吧。
工作十几年,我几乎在每一家公司都有特别赏识自己的领导、有时还是大领导。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写过,多年前买房后资金困难,跟曾经的老板借钱,开口借5万,结果打过来10万,也不问什么时候还。
到了还钱的时候,问我“真的缓过来了吗?要不要再借你10万”?
待过的每一家公司,都有离职了之后还能一起聚聚的好朋友。
甚至,我还在职场里遇见了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
其实无论上下级关系,还是平级关系,首要的,还得是你能一起做事、一起成事。
毕竟大家打份工,一来是希望做出好成绩,拿到好绩效,能够养家糊口;二来,是跟踏实、甚至多少还有点有趣的人一起工作,多少也能弥补一些工作的困顿和乏味。
所以,你只要在工作上靠谱,在生活上坦诚开放,如实如是地展示自己,自然就容易吸引到跟自己气味相投的人。
ta可能是你的上级领导,也可能是你的平级伙伴。
04
瞧,这就是上面那条职场心得的内核:高质量的职场关系,通过靠谱的工作和如实如是的自我展示相互吸引的来的。
本质上,它是一个“筛选”逻辑。
筛掉了不匹配的,吸引来匹配的,就这么简单。
从职场关系到婚恋关系,这条逻辑都成立。
这里多说一句。良性关系上,一直有个老话题:应该找性格相近的人,还是找性格互补的?
我的答案是,都可以,也都不可以。
因为关系的核心,是“相互吸引”:因为对对方感兴趣而走近,因为愿意为维持和发展关系而投入精力和成本。
这么一来,不管性格相近还是互补,都能成为良好关系的点缀:因为想法一致而开心,因为想法不同而有惊喜。
这才是关键。
这时,你再回看开头的那位职场博主所说“秘籍”,它跟吸引和筛选没有任何关系,其本质,是“建立”的逻辑。
所谓“建立”,内核是“我要”:我要达成 XX 目的,我要跟谁建立关系,我要成为谁的亲信。
05
我不说这个逻辑的“自私”,毕竟人考虑厉害关系时,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自己的利益。
这个逻辑最大的问题,是“自大”。
自大到以为自己可以操控别人,自大到以为可以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最后的结果,只能被反噬。
你以为自己是谁啊?所谓的“亲信”关系,真的不是你可以经营来的。
那点小心思,就像课堂上坐在下边的小朋友:把书立起来蹲在后面吃零食,以为别人看不到,其实老师在讲台上从上往下看,一清二楚。
反过来,如果工作靠谱、想法契合,你自然容易跟上级走得近、有共鸣。
在外人眼里,你可能就是所谓的“亲信”了。
这种协作关系,是非常舒适的,那是一种同在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感觉,很棒!
我有亲身感受。
但是,这种协作关系,跟私相授受、家仆主奴的所谓“亲信”,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判断标准很简单,就两个词:开放和公开。
所谓开放,就是不限于小圈子,只要工作靠谱、想法相投,就能大概结成这种良性的合作关系,不局限于少数的一两个人。
所谓公开,就是没有私相授受,不搞信息差,关起门讲的话基本都可以打开门讲,没有上不得台面的利益输送。
“熟人以上,朋友未满”的协作关系好处很多,一是让人感到舒适,二是避免利益绑定,对上下级都是一种保护。
如果能意外地收获友谊,那就是惊喜了。
06
有关人际关系,我有一点认知,与你分享。
先说一件小事。
平时我都步行送孩子上学,然后去上班。
昨天早上,孩子洗漱完毕后,瘫倒在沙发上不想起来。
原因我很清楚:磨蹭。
头一天晚上作业写得慢,写作业过程中“节目”多,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
总之,就是睡晚了,犯困。
我没说话。
默默牵着她的小手,一起往学校走去。
小孩眼睛迷迷糊糊,表情呆滞。
我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要教育一下孩子,告诉她早点完成功课就能早点睡觉”。
可接着又升起另一个念头:这个道理,孩子也很清楚。我现在说这个话,是不是责怪的成分多一点?
她晚睡,不是不懂得早睡的好处,而是意志力尚未发育完全,做不到而已。
于是,我让前一个念头自己慢慢沉下去。
过了一个路口,路边大树参天。
我说,“你能听到树上的鸟叫声吗?它们在说,你好、你好呢?”
小孩白了我一眼。
嗯,她不再是那个会被我一句话就逗得哈哈大笑的小小孩了。
但是,我看到她开始蹦蹦跳跳地走进校门了。
似乎心情好了一些。
挺好。
无论孩子还是职场同事,我们相互之间,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为自己的做事方式和感受负责。
我们都有自己的边界。
我们要发现这个边界,承认这个边界,甚至要加固这个边界。
否则,便无法形成独立健全的自我。
人际关系,是在自我边界的围墙上,开一扇门,修一条路,连通彼此。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种“亲信”关系,它不是开门修路,而是在幽暗的小房间里,向下挖暗道,希望连接到另一个人的幽暗小房间。
这对人的心力和体力,都是极大的损耗。
划不来。
我工作 18 年,浮浮沉沉,如果对理想的职场关系做一个总结,真的就是标题里的那句话:熟人以上,朋友未满。
听说 00 后们开始整顿职场了,这是好事。
希望新的一代人上来,我们的职场关系能够有更新的面貌。
大家身心更加舒坦。
把更多心思,放在更有效的协作关系上,放在把事情做得更好上。
再见。
作者:道是无公众号:道是无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