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最烦的一种人——刷面经、背题型、找套路
前阵子,有些同学找到我咨询,说自己是21届应届生,问我该怎么准备产品面试?
他说:我已经改好简历了,除了对自己简历内容准备外,接下来打算针对产品经理的各种题型去准备,什么通用类、产品规划类、用户分析题之类的,每天按计划做往年真题,结合网友的面经去思考答案,这样可以吗?
还有一位2年技术经验转行的同学:
我把过去技术经历改写成往产品方向靠,面试的话我之前报过课程,围绕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去拆,比如用户调研、功能设计、流程设计之类的,有1对1辅导过我该怎么回答,就差练习了现在,是不是没问题?
没问题嘛?乍一听确实没问题。因为我当年准备校招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而且似乎成为了现在入行的一种共识:《产品经理90天冲刺面试题》《运营岗10大必懂面试题思路》太多了太多。
简单来说就是:「看面经」、「拆题型」、「想套路」甚至「背答案」
其实是本末倒置!
面经的全称是「面试经验」。本质上还是一段经验、一段经历罢了。像网上很多求职平台,比如牛客网总结出来十种题型和对应的参考答案,都是基于经验的二次总结。
学这些东西一来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二来局限了自己的思想,被其他人的观点囚禁,无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上次提到的群面中leader、reporter、timer以及这次我提到的刷面经、背题型其实都是「马后炮」,是基于大量面试结果的总结和拆分还原,发现什么样的人、什么答案拿到offer,就拆解成一个个拿分点。而并不是从本质上的层层推演,围绕本质解答。
这种方式非常利于「教学」、利于「培训」,往往一听就会实战就错。大有一种:「通过面试= A模块+B模块+C模块+D模块」,而你要做的就是补齐每个模块。但偏偏对中国人很适用,国内九年义务教育的功劳就不多说了吧。按我高中老师的说法,数学大题不会,写个“解:”,再按题目把一些公式数据代入,拿个四五分没问题。
所以,我想说的是,学校里是100分,120分,150分评分,是踩分制。但是在社会里,起码是10000分制。单面没有标准答案,更不是踩分制,背题型、学答题公式无异于浪费时间。
所以,到底怎么办?不急,我们先探究一下本质。
01 单面的本质:招军师
What问题:”产品经理的单面本质是什么?”
如果说群面模拟的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一群人如何达成共识解决问题。那么单面就是更加贴近岗位本身的要求。在深度思考 |“大学生如何拿到产品offer?”中我就提出,宏观上说,PM的本质:是规则的决策者和推动者
在单面中,由于只能口头沟通,所以更多考察产品经理的「决策能力」,较少考验「推动能力」。
听起来很抽象,你可以这么理解:产品经理单面本质:「招军师」
「招军师」:像三国时期,各国主公都会去民间寻找人才组成智囊团(Think Tank),智囊团相当于军师的身份,最著名的就是诸葛卧龙,而合格的产品经理就是军师。
当面试官代表主公与你进行单独沟通时,你必须告诉他你对天下的看法,未来如何,他们国家未来如何排兵布阵以及每个看法、策略、战略背后的原因。只有思想深邃或独到,以及彰显为这个国家着想,主公才会将你招入麾下,纳入智囊团。
产品经理们就是一家企业的军师智囊团「Think Tank」。所谓的卧龙凤雏,无非两点:独到的思考见解;不叛变的忠心。
反过来看,面试时什么情况不能成为「Think Tank」的一员?
如果我是主公,我不会选择下面这几类人当作我的智囊团:
- 对某事只说现象结果,却说不清楚原因和依据;
- 谈及原因和依据,但是缺乏个人思考,都是套路或抄袭;
- 对某事的见解片面,非常单一或者肤浅;
- 无法针对该企业提出对未来的有落地性的建议;
- 哪怕很有才华,但是却无法让面试官感到忠诚稳定。
所以,为什么刷面经、分题型背答案没用呢?
正是因为你的思考见解都是别人玩剩下的了,主公见多了这样子的“才子”,你要么回答不出原因依据,要么思考得不深,要么回答片面,亦或都是套路答法,主公连招揽你的心都没有,更别提考验你的忠心。
可以说,不想当卧龙凤雏的军师不是好产品经理,自然也拿不到offer!
02 如何进行单面
How问题:“产品经理如何进行单面?”
答:像军师一样表现出独到的思考能力、决策能力还有忠心
当然,平时得练,连诸葛卧龙被请出山之前也是隐居隆中十年学习。
怎么练?先来看看下面6道题。
- 「竞品分析题」:如果让你策划设计一个影片评论功能的运营策略,你会如何进行竞品分析呢?
- 「产品设计题」:如果WPS做成小程序的话,需要放入什么核心功能呢?
- 「用户调研题」:你认为当下大学生的社交需求,是否存在尚未被市面上的APP满足的空间?如果有,打算怎么调研?
- 「需求分析题」:如果你是百度手机客户端的产品经理,你的用户要求产品增加广告过滤功能,但是百度的收入源于广告,你觉得要不要增加这个功能?
- 「行为性题」:讲一个你最成功的、最值得骄傲或者最失败的事情,并讲讲为什么这么评价?
- 「背景性题」:你为什么从技术岗位转来做产品经理呢?你之前跳槽两家公司,均不到一年,为什么呢?
门外汉:直接看网上的参考答案,然后一一记忆背诵。
菜鸟级:自己先想一遍,写下来,然后对照答案,看完后好像懂了。
入门级:自己想一遍,对照答案,学习答案的回答思路,仿照思路举一反三其他类似题目。
熟练级:总结方法论。总结每种题型的方法论,比如先A角度……第二B角度……第三C角度……然后面试的时候根据具体问题往里一套,回答一个八股文出来。
但,对不起,以上都是错误方法,起码是收效甚微。
如果你单独分开去总结、记忆、背诵回答的套路,单单就这里罗列6种题型,我的天,你得准备6种回答思路。然后在面试的时候调用记忆回答,万一调用失败,最终就只能现场瞎编。
且「认知心理学」证明,这样的方式完全不利于记忆,能真正进入「永久记忆」的内容少之又少。看似台下准备充分,真正上了台脑子一片空白。这一点高中考政治的时候各位应该都懂。
更可怕是,不仅仅6种题,如下图,我总结了市面上就产品经理面试的题型分类。如果按照某些面试培训的方法:每天关于「深度思考」每种题型练习多少道,然后背诵关于「忠诚度」问题的。这样错误的方法,最多到入门级,算不上军师。
因此,不是说题型不重要,而是通过题型练什么才是重点!看真题、看面经都只是借假修真。真正要修炼的是业务上深度思考、独到见解。
我强烈建议:少即是多,慢即是快,「想透1题」胜过「想过100题」。
无论是「深度思考」方面的业务问题,还是「忠诚度」方面的人事问题。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当然前者更加重要些罢了。
如果你能花两个月时间想透20件事or 20道题,登堂级的狗头军师没有问题,能轻松通过面试,成为「Think Tank」一员,当然,这很不容易。
关于如何去想透、想深一道问题,我在深度思考 |“大学生如何拿到产品offer?”里着重提到了比较通用的方法论:「多元决策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我们要调动不同层面的思考方式。
无论是台下练习还是台上面试,做为产品经理,建议把问题的维度拉深到「长期问题」上,而针对这类问题,要利用一些「科学原理」和「哲学/信仰/价值观」思考。要知道,诸葛亮不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文学家。
而前文提到的几种错误做法,都是最多就深入到「方法论」层,还是太浅,普适性太低,军师如果掌握几个方法论就能被招揽,说明这个国家(公司)也就一般般。
回到产品经理,在《俞军产品方法论》中提到,产品经理是微观研究用户模型、宏观研究交易模型的岗位。换言之,产品经理需要懂人性、懂人群、懂机制、懂规则,而对应就是比如「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科学领域。关于如何学习新领域可以参考文章:深度思考|“如何学习新知识/领域?”(附方法)
03 单面的练习方法
至此,练习单面题目的流程可以总结为以下5步。名字不重要,整个思路框架很重要。按照这个方法,最终输出20篇文章,可以应对大多数的单面。
举个例子:关于「弹幕」存在很多年了,国内由B站盛行开,但是对于弹幕功能的设计和运营方式很少见到文章在写。但显然弹幕有很好的提升留存效果,因为这几年各种产品都在迭代弹幕系统,可以就此研究。
1. 「找切入口」
其实题型就是切入口而已,弹幕,可以研究的方向很多。比如从产品交互角度、用户分析角度、多竞品对比角度等等来写,所谓的题型不用记,找到角度就行。想透一个就能触类旁通想透整个弹幕机制。
假设最终敲定切入口:各平台弹幕的等级体系机制如何设计的呢?
2. 「查找资料」
现看看现状,目前一共有哪些产品形态有弹幕,能看到有爱腾优B站、同花顺炒股软件、腾讯漫画、淘宝直播、斗鱼虎牙、花椒映客甚至还有最近的一些音频软件。搜集这些软件当前的弹幕等级体系是如何设计的,在产品形态上、功能上、价值上有何异同。
其次,看历史,弹幕是源于哪里?众所周知,弹幕起源于日本,被A站、B站引入国内,然后搜索资料查看这几年弹幕在国内各平台是如何演化的,结合各业务有何异同。
3. 「方法论层」
方法论很多,随便搜搜都能看到前辈们对同一个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框架,可以参考但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因为如果学多了自己的思维会被禁锢,只能学到形而学不到神。
用一些互联网业内常见的分析方式去分析弹幕的等级体系。比如可以分析发弹幕的需求来自哪里,本质需求是什么?弹幕在不同业务的交互设计不同是因为什么原则?
很重要的是结合业务!是业务!是业务!比方说直播平台的弹幕等级和视频平台的等级,因为业务不同,盈利方式不同,因此弹幕等级体系也不同,核心不是方法,是业务。
4. 「科学原理」
科学方法听起来很玄,其实最靠谱。因为科学的实证精神确保了很多事的研究性,相比于国内互联网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各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科学绝不是初中、高中学完,大学分科后就扔的东西。
比如,关于弹幕的等级体系,可以思考几个学科,比如「网络科学」、「传播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从更科学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弹幕这几年会是这样演变过来的,等级层级为何越来越细、有些功能为什么是免费的,另外的是付费的。
5. 「写成文章」
这没什么好说的。输出写文章,投稿发表到一些平台上。不要问我怎么写,投着投着就会了。比如:朱鲁斌,公众号:字字朱心。每周深度思考一个问题,不稳定的世界里找到一份笃定。
本文作者@朱鲁斌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