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80%以上职场冲突的认知方法——事实最大
本川达雄,《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
也就是说,哺乳动物的时间与其体重的1/4次方成正比。体重增加,时间就会变长。1/4次方表示平方根的平方根,所以当体重变为原来的16倍时,时间会变为原来的2倍,体重与时间的比例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相对于体重的增加,时间变长要慢得多。
也就是说体重越大的动物,做事情就越花时间。
这个1/4次方法则广泛适用于与时间有关的各种现象。在动物的一生里,寿命的长度、从出生到成年所需的时间、性成熟所需的时间、胎儿在母体内停留的时间等,全部遵循1/4次方法则。
比如,视觉。
首先看视觉的清晰度。公众号狂丸科学曾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引用了美国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结论,人眼中看到的世界,和动物眼中看到的世界,在清晰度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下面这张图,是在不考虑色彩因素下的视力模拟图像:
来源:杜克大学/Eugene Oliver
再看视觉的颜色识别。人眼的3种视锥细胞分别可以感应红、蓝、绿三种颜色。通过这三种颜色的不同组合,人眼可以看到高达100万种颜色。
猫虽然也有三种视锥细胞,但由于构造和数量的不同,导致猫只能识别出很少的颜色,例如灰色、蓝色和黄色(所以,铲屎官们对你们家的猫主子好一点吧,他们的世界真是太单调乏味了)。
左-人类的视觉,右-猫的视觉
最后再看下视觉的敏锐度。由于鹰眼构造的特殊性,在空中俯冲捕食时,它可以通过快速调节眼部肌肉来改变自己的眼球曲率,从而可以在捕食过程中始终保持视觉焦点的清晰。
一般情况下,一只体重5KG的鹰,眼睛和人类差不多大,但视力是人类的4-8倍。因此,它能从3公里远的地方发现一只小小的兔子。
左-人类的视觉,右-鹰的视觉
其实,不管是时间、颜色、温度还是其他的概念,都是人类对事实的模拟或数量化表现而已(你不会以为温度真的就是温度计的水银柱吧),为的是我们更好地测量、计算和表达而已。
真实,真的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所以是不能用来定义事实的。更何况,很多时候人们会把“真实”和“事实”交替使用,那我们就更不能用一对同义词来相互解释对方了,因为这样我们无法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提高认识和直到行动没有任何帮助。用术语来说,这叫“同义反复”。
事实的两个核心要素
让我们再回到维基百科的定义:事实(英语:Fact)可以指在过去和现在被验证且中立的信息,在科学中指可证明的概念。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要素:“被验证”和“中立”。前者要求的是信息可验证和已验证,后者要求的是信息本身不带立场和倾向性。
比如,同样说温度,有下面两种说法:
A、今天杭州气温39.5℃。
B、今天杭州太热了。
A同时满足“被验证”和“中立”,可以算事实;B由于不满足“中立”的要求,用主观感受替代客观数据(非洲利比亚的加里延,最热57.8℃,当地人会直接在阳光下的墙面上烙饼吃。39.5℃简直可以称为凉爽了),导致也无法“被验证”,因而算不上事实。
那么,什么叫做“验证”?道是无公众号的用户大部分是互联网从业者,大家都很熟悉在互联网领域的“验证”首先体现为AB实验:先确定验证目标,然后设计实验,进而推进实验上线,最后回收数据,进行实验评估——最终证实或推翻假设,或是发现新的规律。然后重新开始新一轮验证。
在医学领域,则可以体现为“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临床Ⅲ期试验主要就是在做这件事。通过之后,药品厂商才可以申报新药上市(PS: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中药通过了FDA的Ⅲ期试验)。
说到这里,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事实”的含义。现在可以再回味一下维基百科的定义:事实(英语:Fact)可以指在过去和现在被验证且中立的信息,在科学中指可证明的概念。传闻不可当作事实。
尾声
在文章开篇的两个例子中:
问题1:老板关心的是事情是否可以管控,并不一定是每一项工作能够按照计划完成。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有意外情况要处理,可以及时跟老板沟通,或者延期交付、或者转给另一个同事处理,再或者老板出面推掉临时工作。
总之,及时反馈,拿到结论。这些,都是基于“老板交办工作”、“发生突发情况需要处理”这两个事实采取的措施。永远记得,不要给老板“意外”,更不要期望“惊喜”,因为大部分惊喜都是以“惊悚”收场。“可预期”是“靠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问题2:要把事实作为讨论的起点,大多数时候从数据出发找共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进而基于事实得出的观点或结论要能够指导行动。拆分问题颗粒度、结合数据做佐证、将实现情况与目标做比较,这个过程得出的结论,对于合理归因、明确下一步行动方向才有指导意义。永远记得,你的老板他也有自己的老板。不要让你的老板在面对他的老板时,无话可说。
对于文章开头达里欧的“事实三条”,其实我有自己的理解。在看《原则》之前,我是一直按照这种方式来理解“事实”的:
- 事:客观层,即5W1H(新闻六要素)。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 实:主观层,即果实、结果。了解事情发生的结果,并以此为“实在”,进而接受它——看见事实,接受事实、基于事实行动。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电影《超体》中所描绘的Lucy那种全知全能的人,我们必须借助于自己的观念和理智,来完成筛选信息、输入信息、输出行为的过程。
某种程度上说,所有人都是近视眼,头脑中的观念,就像鼻梁上的有色眼镜,会给现实的世界染上一层偏见的颜色。如果你无法完全抛弃眼镜,那不妨多备几副不同颜色的眼镜,多了解不同人、不同领域的观点和基本假设,能帮你更贴近事实。
在艾萨克森的《达·芬奇传》中描述,达·芬奇的笔记里有一张日程表。是 15 世纪 90 年代的某一天,他要学习的东西的清单:
- 测绘米兰城和郊区,为绘制米兰城地图做准备;
- 请算数老师告诉我,如何由三角形求得同等面积的正方形;
- 请炮兵军士吉安尼诺讲解,一种叫费拉拉的墙壁的构造;
- 询问本尼德托·波蒂纳里,他们在冰上行走是怎么回事;
- 找一位水力学老师告诉你,如何用伦巴第人的方式修理船闸、运河和磨坊;
- 找法国人乔瓦尼,他答应过给我讲解太阳的测量方式。
有趣吧!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像达芬奇那样,戴上更多的眼镜,找到属于自己的事实。
毕竟,事实最大。你掌握的事实越透彻,也就越强大。
参考资料:
- 瑞·达里欧,《原则》
- 本川达雄,《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
- 狂丸科学,《看完猫狗眼中的世界,发现还是当人好……》
- 艾萨克森,《达芬奇传》
#作者#
张德春,微信公众号:道是无。A厂产品,前公募基金互联网金融与技术负责人、平安壹钱包产品总监、Wind资讯移动产品负责人,专研(互联网+金融)逾11年。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