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Facebook的create-react-app快速构建React开发环境

笔者最近打算基于半年来的实践与React社区的发展重制下笔者的React系列教程,前端实战文章——React系列。

create-react-app:来自Facebook官方的零配置命令行工具
create-react-app是来自于Facebook出品的零配置命令行工具,能够帮你自动创建基于Webpack+ES6的最简易的React项目模板,有助于初学者快速上手实践。安装create-react-app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可以直接使用npm命令进行全局安装。

npm install -g create-react-appcreate-react-app my-appcd my-app/npm start

执行完上述命令之后,你可以直接打开http://localhost:3000,即可以看到你React APP的运行效果。此时也是处于开发模式下,如果你要进行发布,则使用npm run build进行编译。

create-react-app生成的目录格式如下所示:

my-app/  README.md  index.html  favicon.ico  node_modules/  package.json  src/    App.css    App.js    index.css    index.js    logo.svg

如果你是使用npm start来启动配置,那么自动会进入开发模式,此时热替换是处于自动激活状态,你也可以实时地在界面或者命令行中看到错误提示:

如果你使用npm run build来编译得到生产环境,此时代码会被编译到build目录下,此时会自动将整个应用打包发布,它会自动使用Webpack控件进行优化与压缩。

Multiple 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真实环境下单项目多应用配置

上述所讲的create-react-app是来自于Facebook官方,不过笔者在自己的真实应用开发中还是习惯使用Webpack-React-Redux-Boilerplate,其允许在一个项目中配置多个应用入口,同时支持开发模式、构建模式与库构建模式。同时笔者习惯不将webpack配置文件分成单独的dev与prod文件,而是合并到一个文件中。如果需要使用该模板,直接使用如下命令:

git clone -b boilerplate https://github.com/wxyyxc1992/Webpack-React-Redux-Boilerplate/ # 克隆模板文件夹./install.sh # 安装运行所需要的依赖项

得到的模本文件夹主要由以下构成:

├── README.md├── README.zh.md├── dev-config : 配置文件入口│   ├── apps.config.js : 应用配置文件│   ├── dev.html : 开发模式下使用的HTML文件│   ├── devServer.js : 开发服务器│   ├── eslint.js : ESLint配置文件│   ├── template.html : 构建模式下推荐的HTML模板文件│   └── webpack.config.js : webpack配置文件├── install.sh ├── package.json└── src : 源代码目录    ├── count : 某个应用    │   ├── App.js    │   ├── async_library.js    │   ├── colors.js    │   ├── count.html    │   └── count.js    ├── helloworld    │   ├── App.css    │   ├── App.js    │   ├── helloworld.css    │   ├── helloworld.html    │   ├── helloworld.js    │   └── logo.svg    ├── library    │   ├── foo.js    │   ├── library.html    │   └── library_portal.js    └── vendors.js

其核心的关于应用的配置文件即apps.config.js,在模板项目中其配置为:

/  * Created by apple on 16/6/8. */module.exports = {    apps: [        //HelloWorld        {            id: "helloworld",            title: "HelloWorld",            entry: {                name: "helloworld",                src: "./src/helloworld/helloworld.js"            },            indexPage: "./src/helloworld/helloworld.html",            compiled: true        },        //Count        {            id: "count",            title: "Count",            entry: {                name: "count",                src: "./src/count/count.js"            },            indexPage: "./src/count/count.html",            compiled: true        }    ],    //开发服务器配置    devServer: {        appEntrySrc: "./src/helloworld/helloworld.js", //当前待调试的APP的编号        port: 3000 //监听的Server端口    },    //如果是生成的依赖库的配置项    library: {        name: "library_portal",//依赖项入口名        entry: "./src/library/library_portal.js",//依赖库的入口,        library: "libraryName",//生成的挂载在全局依赖项下面的名称        libraryTarget: "var"//挂载的全局变量名    }};

开发模式

开发模式下主要读取apps.config.js中的devServer配置,主要是可以配置调试的入口JS文件与开发服务器监听的端口号。开发模式下会自动使用dev.html作为默认的HTML文件传输到浏览器中展示,譬如在模板项目中是将helloworld项目作为当前正在开发的项目,切换到项目目录下使用npm start,即可开启开发模式,此时在浏览器内打开http://localhost:3000,即可以看到如下画面:

开发模式默认是支持热加载机制,另外,因为笔者经常需要进行移动端开发,因此需要在局域网内使用手机端进行访问,目前开发模式已经支持以LAN地址进行访问,你可以直接在其他端输入http://192.168.1.1:3000即可。

构建模式

对于应用中存在的多应用入口,主要是在apps.config.js中的apps下进行配置的,一个典型的应用配置为:

            id: "helloworld", //编号            title: "HelloWorld", //生成的HTML文件中的标题            entry: {                name: "helloworld", //用于webpack的入口名                src: "./src/helloworld/helloworld.js" //入口文件地址            },            indexPage: "./src/helloworld/helloworld.html", //HTML模板文件地址            compiled: true //是否进行编译

我们使用npm run build即可以自动进行打包,同样的,会自动进行代码压缩与优化,同时还会将CSS提取到一个单独的文件中,以在文件头部引入。对于图片等资源也会自动放置到dist目录下。如果你使用npm run deploy,则会自动地建立一个监听dist目录的HTTP Server,譬如在模板项目中使用npm run deploy,然后再访问http://localhost:8080,既可以得到如下界面:

另外,构建模式下也默认设置了vendors这个公共的Chunk来进行公共代码提取,建议是将React等公共代码的引入放置到src/vendors.js文件中,这样多应用之间共享的公共代码就会被提取出来。

库构建模式

有时候,我们希望使用Webpack编译好的函数能够直接在Global作用域下使用,或者能够通过AMD/CMD规范引入,最直观的用法就是能够直接挂载在script标签下使用。关于此部分的理论说明参考Webpack Configuration。在模板项目中,关于库构建的配置在:

    //如果是生成的依赖库的配置项    library: {        name: "library_portal",//依赖项入口名        entry: "./src/library/library_portal.js",//依赖库的入口,        library: "libraryName",//生成的挂载在全局依赖项下面的名称        libraryTarget: "var"//挂载的全局变量名}

我们首先构建一个基于ES6类的服务:

/  * Created by apple on 16/7/23. *//  * @function 基于ES6的服务类 */export class FooService {    static echo(){        const fooService = new FooService();        return fooService.getMessage();    }    /      * @function 默认构造函数     */    constructor() {        this.message = "This is Message From FooService!";    }    getMessage() {        return this.message;    }}

然后设置一个模板的入口文件:

/  * Created by apple on 16/7/23. */import {FooService} from "./foo";/  * @function 配置需要暴露的API * @type {{foo: {echo: FooService.echo}}} */module.exports = {    foo: {        echo: FooService.echo    }};

注意,暴露出来的接口貌似只能是静态函数。最后我们使用npm run build:library进行库构建,构建完成后再HTML文件中可以如此使用:

alert(window.libraryName.foo.echo());

关键字:react.js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