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美元教培:它们制造的得与失,与无数人们有关
2020年最后一个月,在线教育融资额,再一次“震惊”到业界。这个业界,不限于教育行业,甚至是整个创投圈:
- 12月24日,36氪报道猿辅导公司再获投3亿美元。今年以来,猿辅导已完成35亿美元融资。
- 12月28日,晚点latepost报道,作业帮完成“超1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作业帮今年6月完成一轮7.5亿美元E轮融资。这意味着作业帮年内获投“超23.5亿美元”。
- 同在12月28日,好未来宣布与Sliver Lake银湖资本等投资机构,达成一项33亿美元的私募协议。其中10亿美元为新发行A类普通股。另外23亿美元是可转换债券,由Sliver Lake银湖资本领投。无论性质,好未来增加了可调配的33亿美元现金。
- 更早之前的12月7日,跟谁学宣布私募融资8.7亿美元,就在12月28日,它的创始人陈向东宣布所有资金已经到位。
仅仅四家公司,就涉及了百亿美元的资本投注。
这是教培公司密集、高额的融资“盛况”。堪比近年整个一级资本市场上最激烈的O2O、打车、共享单车赛道投融资。当下一级二级市场,教培公司市值估值合计更是接近千亿美元。
当我们在看到这些资本、商业公司的投融资时,看到相对肯定的答案:在商业方向上,这些公司和资本可能作了一个好的选择。
但回到一些更根本问题,是否仍能指向“正确”方向:
- 包括在线教育在内的教培公司,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
- 抛开资本、营收,这些教培公司为社会带来了什么?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抑或是在导向一个更“糟糕”的结果?
这些问题的解答, 在我们看来,不次于,甚至远高于商业、资本投入的重要性。因为问题背后,有数以亿计的中国青少年、家庭。真切的与无数的人们相关。
藉跨年之时,我们想和大家聊聊以上问题。如果大家有任何思考,欢迎与我们有更多交流、探讨!
01 教培公司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
“竞争”。
争取有限的入场券,进入声誉、能力“代名词”的教育、社会体系。
代价是,通过付费的方式,触达商业公司声称的具备竞争力师资、教学资源。经培训,缩短与目标的差距。本质是,付费、企图买一条“有机会更短、更快的”到达终点的路。
k12,“提高一分,干掉万千人”。高校的升学考研,“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这是付费,意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入优质资源的教育(学校)体系。
职前、在职的教培,当下起码在中国市场中,最大的公司:考试型的、技能培训型的,均是通过付费,获得可能相对优质的、额外辅导。希冀在付费产品后,获得比原有能力更高的结果期望。
这是付费,意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入优质资源的社会(职场)体系。
解决谁的问题?
任何对“相对进步”寄有期望的大多数学生与家庭。
在k12,各省市的高考状元或者是前十、前五十等等,接受采访,被问及学习方法时,他们不会说通过教培公司的付费辅助。
再往985、211院校,这个答案可能开始发生一些变化:
你可能是按部就班在校上课进入院校,你身边的室友可能是经过某家商业公司、某个名师辅导后,进入了同一个教育资源体(院校)。老实说,这甚至可能不算罕见,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实例。他在没有接受额外辅导时,在20%、10%的成绩群体中。
商业产品可能没有改变万分之一的清北门槛,但从top 5%院校的资源开始,有了它的一些效用。
再往下,同理。从90%到80%,从80%到70%,通过付费的“优质资源,一直往前”。也正是基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差距,k12教培公司部分会选择进行“分班”(快慢班等形式)教学。
通过付费,优化相对竞争能力,已经是越来越家庭、学生的选择。北大一项研究显示,至2017年,k12课外辅导全国“37%”参与率。
付费,获得“相对进步”、“额外的竞争优势”。在职场求职、资格考试、技能学习的需求,亦然。这也可以解释近年考公、考研、考证之前付费培训的学生数量不降;应届生就业压力下,愿意“付费买实习、买offer经验”,进而“跨过门槛”、获得更优质公司“面试、工作机会”。
02 抛开教培公司的资本、营收,它们到底为学生(消费者)个体与整体带来了什么?
1. 正面的推进:效率的价值
(1)制造公平
事实上,除2020年这个几近“爆发性融资”的年份,教学辅导,在中国长久的历史中早已有之,只不过可能更为“相对稀缺”,只有少数地主权贵能够支付。
改革开放后至今40多年,已有400万+教培机构,供给端的成熟与竞争,使得教辅服务作为消费品,极大降低了消费门槛。
而教培公司的角色是,通过资本等力量,聘请一线、优质的师资,引入“相对优质”教学资源。
原本毫无机会接触一线师资的十八线家庭与学生,可以通过相对低门槛的付费方式,在教培机构触达到师资、教学资源。
如果你们长期在一线城市,可能无法体会:十八线学生,很可能他日常接触到的教师,最好的背景都只是普通院校。而通过付费的方式,假设是靠谱机构里的、真实的优质师资,不能说学生的命运就此改变,但他起码知道:更好的标准是如何。
不仅是k12 的商业教培公司。近7年的在线教育发展,乃至国际知名高校的课程,进驻到MOOC平台等等。起码在视野上,大众学生、用户,有了拉平与一线城市学生、用户的一些机会。
(2)接受教学辅导的平均水平“上升”
“给名校应届毕业生,百万年薪,进入教培机构当讲师。”
今年以来,包括做教育的互联网大公司、新锐教培巨头公司,“给名校毕业生讲师的薪酬水平”,一时成为行业、以及求职学生的讨论话题。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不仅是清北毕业生有进入商业教培机构,越来越多教培机构招聘应届校招生的门槛提升,远超历史程度。
教辅端,从“人才需求”的起点,就往上提升。“讲师”,获得市场更高的待遇,“不再是低薪岗位的代名词”。
与之对应的,还有人才的正向反馈。越来越多相对优质(符合对教学培训讲师要求的学历、能力的)人才,主动选择进入商业教培机构授课。
而人才的正向反馈,最终受益的,是接受教辅的学生用户,以及他们目标成绩提升的可能性。
2. 消极的事实:商业公司的不平等资源,与结果的同质化
(1)制造不公平
商业教培公司最终服务的:是付费的学生。为付费学生提供获得“竞争优势”的教学服务。
如果说国家统筹的教育体系,尽可能提供地区范围内、基于分数的全局相对公平性。商业教培公司的目的,更多在于:为付费学生与家庭,提供小范围资源倾倒。无论后者是面向1个学生、还是百万学生。
商业公司能够通过交易的方式,为局部分学生,提供优质资源。
而对于整个学生用户来说,事实上,这会一定程度上助推:尤其是没有任何经济能力的k12学生与家庭,陷入弱者更弱的极端。
我们上面提到,37%是全国k12学生的平均课外辅导参与率。而一旦拆分为城镇学生参与率,乡村学生参与率,两个数据的差异是明显的:城镇是45%,乡村仅为22%。
假设商业教培公司,确实能够提供参与辅导的学生成绩。那么它也同时助推了国内学生整个经济落后群体的不公平。
当然这不限于k12学生,这个高校学生升学考研、公务员考试、职前付费求职、技能学习的交易中,同理。
(2)同质化后的“内卷”强度增加
不仅是局部不公平的助推,还有一个事实是,数以百万、千万乃至亿人,参与培训辅导。尤其是当下k12双师大班网课,尽管不乏声明:个性化辅导。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进度得到辅导、进步。
用更长时期的结果来看,大量的学生在参与辅导培训,大量学生综合平均分数向上提升。但可能发挥真正竞技作用的排名,并没有变化。
这个结果,类似职场的“内卷”现象。当大部分同一岗位的人们拥有同质无差异的工具能力,即便这种能力远比以前要高,在同一个“竞技场(企业)”,可能并不意味着,有更优的职业前景。
最后
以上,是我们能看到整个教培市场,给学生个体、群体的效用,以及“无意中”产生的正负外部效应。
产生这些效用、效应的教培公司,可以说,我们在今年以来,从行业、资本等多种角度,做过各种分享:
- k12 教育市场:最值得关注的5个进展
- 2020 职场教育:资本投注的6个商业方向
一个无法忽略的起点是,没有一家当下的教培大公司,在成立的时候,没有提到:教育公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更高效率的产品给消费者,诸如此类“平淡但有力”的愿景。
2020,资本大力投入,助推在线教育在内的教培公司,向更远的“征程”迈进。但愿在新的一年,以及更久远的未来,均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祝大家新一年,心有所期,事有所成:)
#作者#
Edu指南,微信公众号:Edu指南(ID:Eduzhinan)国内领先的教育媒体与智库。全球视野,洞悉趋势。关注教育行业重要进程、公司经营策略、创投趋势。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